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说课稿1.《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分析教材1,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2,教材解读《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一组教材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除对学校美丽与团结的描写是本文的特点外,在语言表达上也很有特色.作者把状语前置,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画面的能力也更强.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具体说说第一课时的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三,说教学方法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整体把握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四,说教学过程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预设了以下环节:1,设疑问难,导入新课图片出现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的小学那该多有意思呀我们把它称作为我们的民族小学这样的设计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神,释放学生的心智潜能.以"一石击水"之势,激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引出下个环节的教学.2,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词多读几次,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教师巡视,让学生充分地自由读.边读边思考:课文都告诉了我们民族小学的什么呢【丰厚初读,能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2,交流,学习生字课件出示:指名读,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再次理解课题:出示民族小学"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随机提问:在这样的学校上课,感觉怎么样奠定情感基调,顺利进入下文学习.理清思路: 上学的路上上课下课3,研读课文,感受"快乐"学习第一段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感受到小朋友的快乐.2,学生自由读3,交流重点交流:"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4,想象训练: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这里的拓展想象在学生阅读感悟有所沉淀内化时,顺势拓展新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有宣泄,展现自己情感与能力的空间.学习第三段1,引:上课了,校园里一下子变得( ),快读课文,你从哪儿都知道校园很安静2,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读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3,过渡:是呀,多么安静的校园呀,下课后的校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学语文,留下什么杨再隋说得好,留下语言印象.这里,我通过扎扎实实读文字,品文字,悟方法,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语言印象.4,指导写字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戴","舞","蝶","雀"字的写法.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4.评价:自评,互评板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上学的路上:快乐上课:安静下课[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一是突出主要内容,写了民族小学的特点;二是表现表达的情感自豪与赞美;三是能给孩子们直观的形象,教给孩子们整体把握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2金色的草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草地》。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说教材今天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金色的草地》一课。
本课是以“色彩”为主题的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发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有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蒲公英神奇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由于本课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学习主题是“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刚升入三年级,已经具备了一些对课文内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问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这样的学情和课标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我预设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认读“钓、拢两个生字,识记、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
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引人注目、观察”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鉴于以上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受草地之美,体会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谜。
另外,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三、说教法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
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四、说学法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期待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只有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期待,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因此我将这样导入新课:在教学开始,我先问孩子:“你们喜欢郊游吗?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郊游。
”然后引导他们回忆过去郊游的情景。
并且出示一张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的图片,板书:()的草地,结合图片问“你见过怎样的草地?谁来说?”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板书完整的课题——《金色的草地》,并且问“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借此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期待,对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本课生字较多,在初读课文之后,我问学生:“你们想去见见金色的草地吗?但总不能两手空空啊,那我们就带上生字宝宝作为礼物去看看。
看看谁能拿到去金色草地的入场券。
”然后出示生字词,通过各种形式如开火车读、指名领读、同桌互读检测、齐读等方式,检测学生认读情况。
并重点区分“耍”和“要”、“钓”和“钩”的字形,进行书写指导。
并且出示几句带有生字比较难读的句子来读一读。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初步朗读了课文,自己疏通了课文词句。
在自学检查反馈中,我还相机进行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
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初窥课文大意。
读而不死则罔,读中有思,才是高质量的读,才是有意义的读。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前线,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请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并且将两件事概括为: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变色的原因。
锻炼了学生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四)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在了解了课文大意之后,我准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这句话展开教学,以“趣”为切入口,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由此展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由于学生回答的不确定性,我预设了以下两块的教学:1、抓住第2段体会草地的“美”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