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中健科技职业技术学校
《色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具备一定的色彩观察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学时
132学时,8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行项目教学、场景教学、主题教学。
同时,结合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等职业精神。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以多元智能的学生观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教学理论指导,本着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问题引导,联系实际,突出能力,强化应用,重在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围绕家用纺织品设计员、广告设计员、室内设计员、动画设计员、淘宝美工等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助理)、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四级)等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来确定课程内容。
3.课程以认识色彩科学规律与色彩美学知识,表现色彩与创造性的运用色彩为主,结合美术设计与制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有利于“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
式改革,有机融入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基础知识、表现方法、实践应用的模块结构开展课程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色彩造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画面表达处理能力和艺术审美感,能胜任相应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
1.熟悉色彩基础理论知识,理解运用色彩原理表现形体的规律。
2.掌握水粉画的特性和基本绘画技法,能够恰当表现出各类静物色彩。
3.掌握正确观察方法表现物体间整体色彩关系,达到一定画面视觉效果。
4.理解运用色彩造型规律归纳色彩,为将来设计图稿的色彩搭配打下基础。
5.具有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竞争创新的能力。
6.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
(一)教学方法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推行项目教学、主题教学、场景教学,实行做中学、做中教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课堂教学应多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资源及现代教学技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静物写生、色彩归纳等实践性内容,训练时适时点评,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融入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等内容,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评价方法
1.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综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检测等进行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2.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概念、基本形式等,主要采用笔试评价;对于静物写生、色彩归纳等实践性内容,主要采用画面效果评价。
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与行业专家等。
3.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应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
1.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
2.教材以彩色图片为主,文字简明扼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自主学习。
3.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材料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专业的发展。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发挥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团队作用,合作开发、共享课程资源。
2.本课程需配备画室及一定数量的画架、画板、静物台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应配足配齐本课程常规的工具书和习作画册,并保证该资源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查阅的便利性。
3.定期安排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提高学生对色彩在美术设计和制作工作中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网络信息平台,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反馈时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课程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美术绘画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用于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绘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