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加公路国道111线那吉屯至尼尔基段公路工程(第二合同段)水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临时用电方案编制:乔延凯审核:杨学军呼伦贝尔道路桥梁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那尼一级公路第二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搅拌站临时用电专项方案1编制依据及说明1.1编制依据(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3)施工现场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数据以及现场实际情况;(4)编制的总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搅拌站施工方案。
1.2编制说明本方案根据搅拌站布置及施工要求,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以满足施工生产及生活的要求。
2工程概况1、我项目部承建那吉屯至尼尔基段一级公路土建工程第二合同段,施工起讫桩号K1546+100—K1558+400,主线全长12.3公里。
本合同段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防护工程、交叉工程及桥涵构造物,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km/h。
整体式路基宽度26.0m,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
阿荣旗北互通连接线起点位于本项目主线K1548+469.427处,终点位于阿荣旗北互通收费站路头,施工起讫桩号ALK0+000—ALK6+390路线全长6.39公里,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 km/h,路基设计宽度12m。
搅拌站位于ALK6+390线路左侧,处于新发乡境内,交通方便。
根据施工安排,在搅拌站用电主要是钢筋加工设备(钢筋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电焊机)、混凝土拌合设备、试验室及生活区用电。
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在于指导搅拌站、沥青拌合站的施工用电,确保能够满足两站的施工生产生活用电并保证施工用电安全。
3 电源进线、配电装置、用电位置3.1 电源的确定根据工程特点及本搅拌站布置情况,搅拌站布置一台250KW的变压器,变压器设置在拌和站右侧,该变压器经一级配电箱后分成三路供电,一路供给混凝土拌合设备及协作队伍临房,一路供给钢筋加工场地,一路供给试验室。
为防止因停电引发人身与工程质量事故,将视工程需要在箱变附近安装200 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两电源使用专用互投开关进行切换。
配电箱的配置本工程严格按照临时用电施工规范要求采用TN-S系统供电,实行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系统。
系统设置低压配电柜(一级配电箱)、分配电箱(二级配电箱)、开关箱(三级配电箱)。
低压配电柜设在变压器附近,方便和箱变连接和管理;二级配电箱沿根据使用需要布设在负载相对集中的地方便于和三级配电箱连接;三级配电箱装设在用电设备附近便于操作,与所操作的用电设备距离不大于3m。
配电箱、开关箱采用冷扎钢板和阻燃绝缘材料制作,钢板的厚度应为1.2~2.0mm,其中开关箱体的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电箱箱体钢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体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固定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4~1.6m。
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的中心点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8~1.6m。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连接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
3.2 箱式变电站为施工现场的总配电装量,作为第一级配电装置。
根据现场施工用电负荷的分布情况,可设为一个供电区。
现场动力、照明及生活用电,通过逐级安装配电箱的办法取得电源,配电箱分为以下三类⑴主配电箱即一级配电箱,作为第二级配电装置,由箱变低压侧开关分回路馈出,在用电集中处或大型负荷处设置,按一定距离间隔分布在施工现场,作为现场一定施工区域内的总动力配电箱。
可分回路接出分配电箱。
⑵分配电箱即二级配电箱,从主配电箱中分回路接出或T接在主配电箱某回路中,作为第三级配电装置,各回路带漏电保护装置,可直接向设备负荷供电,做到一机一闸,也可分回路向开关箱供电。
⑶开关箱即三级配电箱,分动力开关箱及照明开关箱,带漏电保护装置,作为现场小型机械设备及照明使用的第四级配电装置,应靠近用电负荷设置。
施工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分开设置。
3.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电源中性点将直接接地,保护零线在总配电箱处做重复接地,还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大于10Ω,防雷冲击电流不大于30Ω。
防雷接地焊接时搭接倍数:扁钢搭接应大于扁钢宽度的两倍,三面焊接,圆钢与扁钢搭接应大于圆钢直径的6倍,两面施焊。
药皮敲净,焊点必须做防腐处理(刷两道防锈漆,埋地处还须刷两道沥青漆)。
⑸防雷接地引下线的保护管应牢固,测试点设置便于检测,接触面镀锌完好,螺栓等紧固件齐全,防腐均匀。
⑹保护零线采用绿、黄双色线;保护零不准与工作零线混用,保证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别使用;保护零线严禁通过工作电流。
4临时用电管理体系施工现场建立完善的施工临时用电管理体系,确保临时用电安全。
现场临时施工用电要专职电气管理负责人,对现场用电安全负责。
由专职持证电工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施工过程中做好记录,现场施工用电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⑴临时用电检查验收记录;⑵电气设备的合格证,试验、检验凭证和调试记录;⑶临时用电接地电阻测试记录;⑷临时用电定期检查复查表;⑸临时用电电工维修记录;⑹绝缘电阻测试记录、检查复查记录;⑺安全用电管理制度;⑻电工值班制度及值班名册;⑼材料合格证、说明书。
以上资料要及时积累,收集、整理、归档。
临时用电工程定期安全检查和资料检查由安全部门规定并具体实施。
现场所有临时用电工程投入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验收由现场临电负责人、安全员和技术负责人协同监理共同进行,验收必须使用统一表格,验收合格后必须存档备查。
5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施工现场制定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各部门和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均必须遵守:⑴定期对工人进行触电急救演练,使工人熟练掌握触电事故的急救方法,确保事故发生时不惊慌,人人都能沉着、冷静、及时的抢救伤员。
⑵施工现场配电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配电,禁止使用老化电线,破皮的应进行包扎或更换。
不得拖拉、浸水或缠绑在脚手架上等。
⑶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严禁使用电缆卷筒和倒顺开关,严禁带电移动电气设备或配电箱。
⑷所有用电机械电源连接都要由持证电工操作。
⑸现场电工每天施工前要对各配电箱、电源线和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⑹每日施工完毕,电工应巡视全场,切断电源,锁好电箱,检查电器,防雨设施,并将电箱钥匙交由班长保管。
⑺现场应配备电器测试仪器,电工应每月对机械的接地电阻值进行测试,并作好记录,不符要求立即实施整改。
⑻电工、材料员、安全员应对进场电器材料严格检验、取证、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清退出场,所有材料应记录备案。
⑼协作队伍进场后必须首先进行安全用电交底,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并登记入册,归档备案。
6安全用电防护措施⑴现场用电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和规范、法规。
⑵搅拌站应配备专门电工,负责搅拌站内施工生产生活用电,要坚持认真记好维修保养记录、巡回检查记录和检测试验记录等。
所有资料,都应归档保存。
⑶凡电气作业人员,必须是身体健康,适合电工作业,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工操作证或上岗证,才能独立上岗操作。
电气作业人员要认真学习电力安全规程和规章制度,杜绝一切违章作业,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⑷电气作业人员应配备必要的电工检测仪表和包括验电器、接地封线、安全标志牌、绝缘手套、绝缘靴等安全用具。
安全用具应按规定作定期电器试验,凡超过使用期限和达不到安全要求的,应及时更换,禁止继续使用。
⑸除接受业主方及上级单位的用电检查外,坚持用电安全的自检自查制度,项目部每半月检查一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作好记录,及时整改。
要坚持用电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对严重的违章用电、事故隐患,又屡查屡犯的,要处以罚款,直至停工整改。
⑹现场用电线路、用电设备,包括办公及生活用电设施,所使用的电气部件、材料都必须具有国家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证,不得使用不合格及假冒伪劣产品。
安装后必须经过检查,符合技术要求和用电安全,并经专业技术人员或负责电工检查同意,方可投入使用。
凡产品质量、电气性能、技术要求达不到用电安全标准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负责电工有权拒绝使用。
⑺线路开关及设备每月检查一次,包括线路及设备的绝缘测试、接地电阻测试、漏电开关测试及线路、设备完好情况的检查等。
所有电器设备、包括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接地线可靠相连,重复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0Ω。
⑻在现场配电箱上接装用电设备,必须征得现场值班电工的同意,方可接入用电。
非电工禁止在配电箱内改变接线,更换熔丝和随意操作开关电器。
⑼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用电设备,不乱拉乱接电线电器,发现用电设备损坏或电线绝缘破损,应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电工修理或更换。
开关的更换、熔断器熔丝的更换,严禁用不合格或不同规格的开关、熔丝代替。
⑽手持电动工具的安装与使用应严格按国标要求,一般场所使用应具双重绝缘性能,潮湿场所应尽量采用安全电压,在金属容器内或管道内操作使用,除采用安全电压、漏电开关外,还应有专人监护安全。
⑾电力线路及用电设备停电检修时,应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监护人制度、工作间断与终结制度等安全组织措施。
以及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挂接地封线、设围栏与悬挂标志牌等安全技术措施。
严禁约时停、送电。
在必须进行0.4kV低压带电作业的场合,电气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带电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并必须在有经验电气作业人员的监护下,进行作业。
无严密安全措施和安全设施,禁止登杆带电作业。
⑿现场的备用发电机必须安装双投刀开关与主电源进行切换,否则应设独立的供电线路,以避免倒送电事故的发生。
⒀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⒁电工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严禁酒后操作。
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拴好防滑绳,施工中不得拆改已搭好的架子和脚手架,不准高空抛物,不准在没有防护的外壁板上放置材料机具等。
⒂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设备,仪表等,确认导线绝缘良好,方可使用。
各种机电设备,电闸箱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手持电动工具要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使用机械时禁止戴手套。
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⒃使用电焊机时,电焊机外皮应做好接地,一,二次线应有防护罩,多股线应压接鼻子。
焊把线皮损坏处要包扎绝缘,不准铜线外露,潮湿场所电焊机把线不得在地上拖拉行走。
⒄现场电气焊使用前必须取得现场用火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施焊前要认真检查现场,清除周围易燃物品。
施工时应设专人看火,并有防火灭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