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升格(情节完整 条理清晰)

作文升格(情节完整 条理清晰)

作文升格(情节完整条理清晰)
情节完整条理清晰
江苏吴应海
原文展示
陌生人
杨汝迅
“谁丢了钱包,谁丢了钱包?”公交车上,一位帅小伙迅速捡起一个钱包,大声喊着。

一位阿姨说:“我的,我的,你看那儿有我的身份证。

”(作者的意图是采用倒叙法,巧设悬念,激发读者兴趣。

但这个片段非常普通,用做开头,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建议另找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作为开头,引发下文。


那天我匆匆吃过早饭,坐公交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

见车上还有空位子,就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欣赏起外面的冬景来。

(与上文之间缺少联系)
公交车停在了王庄站,车门一开,呼的一下地涌进了十多人,车里立即嘈杂起来。

这时,一个小伙子的声音传来。

(说的什么话,可写出来)只见一个20多岁的大男孩,搀着一位老奶奶坐到了他的座位上,然后站到了我身边。

我打量着他:真帅!
车子继续行驶着。

突然一个急刹车,所有人都往前蹿,车厢里响起一片抱怨声。

这时,一只红色钱包掉到了地板上。

我们几个人,包括身边的小伙,应该都看得一清二楚。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一幕。

(可把第一段还原到此处,让故事情节按时间顺序自然发展)那位小伙子竟然说:“给你不妨,但是,你必须要给我50元钱好处费。

如果不是我捡着了,拾金不昧,而是让别人捡了,你的钱包可能就不翼而飞了。


大家纷纷指责帅小伙。

可帅小伙不为所动,坚持让那位阿姨给50元好处费。

并且说,阿姨的袜子里就塞着一张50元的钞票。

可那位阿姨一听小伙说她袜子里塞着钱,脸莫名其妙的红了起来。

(此处神态描写虽然简单,却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心)然后,居然真的从袜子里掏出一张50元的纸币交给小伙子,小伙子这才把钱包还给了阿姨。

大家见状,无话可说。

不久,小伙子转身对刚刚要打他的老大爷说:“这位大爷,看看你裤袋里的50元钱还在不?”老大爷一摸裤袋,大声说道:“不好,我的钱没了。


小伙子说:“这就是你的50元钱。

我略施小计,帮你要回来了。

”(对原由交待不清。

老人的钱为什么会到阿姨的袜子里,小伙子又是如何巧施妙计的,有必要把来龙去脉讲清楚)而在这之前,车子到了三桥站时,那位阿姨早已急匆匆地下了车,当时大家还向她投去同情的目光呢。

(可按时间顺序,将“阿姨匆匆下车”移到小伙子还钱给老大爷的前面)大家恍然大悟,有人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现在,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了,但一直难以忘记。

(结尾要点题)
分析点拨
这篇作文记叙了“我”一次坐公交车的所见所闻,一位小伙子为了帮助老人要回丢失的钱,故意向丢钱包的阿姨讨要“好处费”,在众人的误会中取得了成功。

曲折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

文章选材新颖,描写生动,人物鲜明,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记事时条理不清晰,情节不完整,记叙顺序混乱,读者阅读比较费力,有些地方甚至会感到一头雾水;二是结构不紧凑,首尾不呼应,没有适时点题;三是部分描写不够生动。

建议作如下升格:
1.采用倒叙法,重新选用故事中的一个情节作为开头,自然引发下文。

2.按时间顺序对故事情节重新进行调整,使整个故事条理清晰。

3.对一些交待不周的情节进行修补,该详写的要写详写,使文章叙事完整,重点突出。

4.设计一条情感线索,用“我”对小伙子态度的前后变化,来穿连起全文。

5.对部分描写进行润色。

6.修改结尾,点题。

升格佳作
陌生人
杨汝迅
“对不起,让大家误会了……”至今,那个陌生小伙子说话时的样子,仍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倒叙开头,简洁明了,引发下文。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六,我吃过早饭,坐公交去县城新华书店买书。

见车上还有空位子,就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来,欣赏起外面的冬景来。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不一会儿,公交车停在了王庄站,这是个大庄子,每天进城办事的人特别多。

车门一开,呼的一下地涌进了十多人,车里立即嘈杂起来。

这时,一个小伙子的声音传来:“老奶奶,你坐我这儿。

”我好奇地抬起头,只见一个20多岁的大男孩,搀着一位老奶奶坐到了他的座位上,然后站到了我身边。

我忍不住仔细打量着他:高高的个子,帅气的脸,深蓝色西装,红白相间的领带,蓬松的裤子,擦得锃亮的皮鞋……(外貌描写非常传神外貌描写非常传神)真帅!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车子继续行驶着。

突然,一个急刹车,所有人都往前蹿,车厢里响起一片抱怨声。

这时,一只红色钱包掉到了地板上,是从前面那位阿姨的挎包里蹦出来的。

刚才,她正拉开挎包拿手机,还没来得及拉上拉链,急刹车就来了。

(掉钱包的细节交待得很清楚)我们几个人,包括身边的小伙,应该都看得一清二楚。

帅小伙迅速捡起钱包,大声说:“谁丢了钱包,谁丢了钱包?”旁边的阿姨急忙说:“我的,我的,你看那儿有我的身份证。


本以为,那位帅小伙会立即把钱包还给阿姨。

可让人怎么也想来到的是,那位小伙子竟然说:“给你不妨,但是,你必须要给我50元钱好处费。

如果不是我捡着了,拾金不昧,而是让别人捡了,你的钱包可能就不翼而飞了。


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这不是在公然敲诈吗?(连用三个问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帅小伙的形象在我心中一落千丈。

想不到他真会装。

大家纷纷指责帅小伙,一位老大爷甚至要动手打小伙子,司机也发狠说要报警了。

可帅小伙不为所动,坚持让那位阿姨给50元好处费。

并且说,阿姨的袜子里就塞着一张50元的钞票。

按理说,那位阿姨应该理直气壮拒绝才对。

可令人诧异的是,那位阿姨一听小伙说她袜子里塞着钱,脸莫名其妙的红了起来,然后,居然真的从袜子里掏出一张50元的纸币,扔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抓住纸币,这才把钱包还给了阿姨。

大家见状,无话可说。

唉,这位阿姨为何这么软弱?(继续设疑)
正在这时,车子到了三桥站,那位阿姨急匆匆地下了车,大家都向她投去同情的目光,然后拿眼睛瞪帅小伙。

(一个“瞪”字,非常传神)
小伙子见那位阿姨下了车,转身对刚刚要打他的老大爷说:“这位大爷,看看你裤袋里的50元钱还在不?”老大爷一摸裤袋,大声说道:“不好,我的钱没了。


小伙子说:“这就是你的50元钱。

”大伙一下地全摸不着头脑了。

那位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继续说:“对不起,让大家误会了。

刚才上车时非常拥挤,这位大爷口袋里的钱掉了出来,被那位女子悄悄踩到脚下,然后偷偷塞进袜子。

我本想直接让她把钱掏出来,正巧司机急刹车,她自己的钱包掉了出来。

我灵机一动,想到了这个主意。

(事情的原由交待得一清二楚)
听到这儿,大家恍然大悟,有人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帅小伙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再次高大起来。

(此处的”再次高大起来”,与前面的“心中不禁油然而生敬意”“帅小伙的形象在我心中一落千丈”等形成一条变化的情感线索)
现在,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半年多了,但那位陌生的小伙子却一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点题,呼应文首)
升格启示
升格后的作文,记事完整,能按时间顺序,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文脉非常清晰,时间、地点情节、人物一应俱全。

同时,文中“我”的心理随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先是“油然而生敬意”,接着“一落千丈”,最后“再次高大起来”,前后连成一条线,悬念不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此文的成功格启示我们,记叙文要想做到记事完整,文脉清晰,首先要对所记叙的事情进行梳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要了然于胸,确保在记事过程中能够把来龙去脉交待清楚。

其次,要在记事过程中,巧设一条线索,把文章连成一个整体,这个线索可以是时间先后,可以是地点变换,可以是一个物品,也可以是一种情感。

第三,要在记事过程中,注意详略,如果全文只记一件事,一般重点记叙事情的发展和高潮;如果一篇文章中记几件事,与中心关联大的事、涉及主要人物的事要详写。

第四,要处理好上下文之间的过渡,在故事情节发生较大变化,或在两件事之间,可用过渡句(段)进行过渡。

最后,在写完一件(几件)有意义的事,塑造完一个(几个)鲜活的人物后,可抒发心中的所思所感,点明主题,升华主旨,给记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