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课程考试试卷一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10=10分)1.在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以普查为基础,以_____________为主体。
2.根据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一般用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水平,其假定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皮尔逊规则,在现象总体分布呈轻微偏斜的情况下,算术平均数与众数的距离大约是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距离的____________。
4.编制时间序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
5.如果时间序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在测定其长期趋势时可以拟合_____________。
6.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有长期趋势、季节变动、_____________和不规则变动。
7.在用按月平均法确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_____________。
8.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的标准差。
9.如果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说明这两变量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统计方法的两大组成部分是统计描述和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1*10=10分)1.在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此值归入两组均可D.另立一组2.假如各组标志值都扩大两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那么平均数()A.不变B.减少为原来的1/3C.扩大两倍D.无法计算3.某地区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依此计算该地区物价指数为()。
A.9%B.8.1%C.109%D.108.1%4.从某生产线上每隔55分钟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样方式属于()A.等距抽样B.类型抽样C.整群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5.按最小平方法,计算回归方程参数,使得( ) A.()0X X -=∑ B. 2()0X X -=∑C.2ˆ(Y-Y)0=∑ D.ˆ(Y-Y)0=∑ 6.某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1999-2001年为13%,2002-2003年为9%,则这5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A.52309.013.0⨯ B.109.013.0523-⨯ C.52309.113.1⨯D.109.113.1523-⨯7.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 )A.最大的那个频数B.最大的标志值C.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标志值 8.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9.下面几个加权算术平均数量指标指数中,( )等于综合形式的拉氏数量指标指数。
A.∑∑1010pq p q k qB.∑∑1111pq p q k qC.∑∑00pq p q k qD.∑∑011pq p q k q10.是非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 )A.1B.0.5C.0.25D.0.025 三、多选题(1*10=10分。
多选或少选不得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质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工人的平均工资C.人口密度D.人均粮食产量E.大学生的平均年龄3.在重复抽样条件下,影响抽样平均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样本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B.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C.样本单位数D.总体单位数E.抽样方法4.从一个全及总体中可以抽取多个样本,所以()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C.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D.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的数值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5.估计标准误可反映()A.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小B.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C.估计值的准确程度D.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E.总体指标的代表性大小6.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A.概率保证程度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C.抽样指标大小D.允许误差范围E.抽样方法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B.商品库存额C.人口数D.出生人数E.投资额8.对两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A.两变量的关系是对等的B.两变量的关系是不对等的C.两变量都是随机变量D.一变量是自变量,另一变量是因变量E.一变量是随机变量,另一变量是非随机变量9.抽样推断的概率度、可靠性和精确度的关系为()A.概率度增大,估计的可靠性也增大B.概率度增大,估计的精确度下降C.概率度减小,估计的精确度下降D.概率度减小,估计的可靠性增大E.估计的可靠性增大,估计的精确度也增大10.剩余变差占总变差的比重小说明()A.估计标准误小B.估计标准误大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D.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小E.估计的准确度高F.估计的准确度低四、简答题(5*4=20分)1.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与联系。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区别3.试述同度量因素的含义、作用及确定原则。
4.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五、计算题(10*5=50分。
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和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从某企业工人中随机抽选部分工人进行调查,所得工资分配数列如下:试以95.45%的置信度估计:(1)该企业工人的平均工资;(2) 该企业工人中工资不少于800元的工人所占的比重。
(3) 如果要求平均工资的允许误差范围不超过30元,工资不少于800元的工人所占的比重的允许误差范围不超过10%,置信度仍为95.45%,试问至少应抽多少工人?2. 某商业企业资料如下:试计算一季度、二季度月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和上半年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
3. 某印染厂产量资料如下:(2)产量总指数,由于产量变动使产值变动的绝对效果;(3)价格总指数,由于价格变动使产值变动的绝对效果。
4. 某市居民人均月收入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资料如下:要求:(1)求人均月收入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相关系数,并拟合线性回归方程,说明回归系数的经济意义。
(2)若2003年该市人均月收入估计达到1000元,推算2003年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5. 有三种汽车轮胎,对汽车行驶速度为每小时3英里时的平均刹车距离进行测试,每种轮胎测试4次,结果如下:试以0.05的显著性水平判断,品牌不同平均刹车距离是否有显著差异?《应用统计学》课程考试试卷一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1.抽样调查 2.各单位指标值在组内是均匀分配的 3.3倍 4.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5.指数趋势 6.循环变动 7.12 8.一系列抽样指标(平均指标或成数) 9.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10.统计推断 二、单选题1.B 2.C 3.D 4.C 5.C 6.D 7.C 8.A 9.C 10.C 三、多选题 1.ABE 2.BE 3.BC 4.ACE 5.ACD 6.ABDE 7.BC 8.BDE 9.AB 10.ACE 四、简答题1.答: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而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
两者的关系如同总体和单位的关系一样,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
总体是由各单位构成,而指标则通过各标志的具体表现综合得到的。
2.答:时期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结果,即过程总量.其主要特点是: (1)可加性;(2)指标值大小与所属时间长短有直接联系;(3)指标值采用连续登记的方法取得.而时点数列中每一指标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 其主要特点是:(1)不可加性;(2)指标值大小与时点所间隔时间长短没有直接联系;(3)指标值采用间断登记的方法取得.3.答:同度量因素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为可以相加的因素.其主要作用有: (1) 将不同度量的现象转化为同度量的现象;(2)对指数指标加权的作用.4.答:(1) 无偏性 (2) 有效性 (3) 一致性 (4) 充分性 五、计算题 1. 解:(1)81642011105410002090011800107005600=++++⨯+⨯+⨯+⨯+⨯=x (元)(2)7.05042011=++=∧p0.0648p σ==, Z 22=α /20.720.0648p p Z ασ±⨯=±⨯即所占比重范围是(57.04%,82.96%)(3)22()129441x x S f -==-∑∑n 1=5830129442222222=⨯=∆XZ σα人n 2=841.03.07.0222222=⨯⨯=∆⨯p pqZ α人所以至少抽84人.2.解:月平均商品流通费用率:第一季度: 2021193202002401969.43%3212++++==第二季度:%4.105005231601601803171718==++++ 上半年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267.2501113662666826870270802809029010021001206160160180196240200==++++++++++++++++3.解:%5.1203504502004804852400011=++++==∑∑PQ P Q K QP)350450200(4.13501.145025.12000010++⨯+⨯+⨯===∑∑∑∑QP K Q P QP Q P K QQ%5.12310001235==)∑∑∑∑-=-QK Q P Q P Q P Q P 01())(235)350450200(4.13500.145025.1200万元=++-⨯+⨯+⨯=)4.13501.145025.1200()480485240(011111⨯+⨯+⨯++===∑∑∑∑QP KQ P Q P QP QP K())万元(304.13501.145025.1200)480485240(-=⨯+⨯+⨯-++=4.解:(1) 设平均月收入为X 元,商品零售总额为Y 亿元.97.01585220544804035400515844801437005)()(222222=-⨯⋅-⨯⨯-⨯=-⋅--=∑∑∑∑∑∑∑y y n x x n yx xy n rb=1.010660010660)(22==--∑∑∑∑∑x x n y x xy na=581.0-=⨯-x y所以: Y=-58+0.1X(2) Y=-58+0.1⨯1000 = 42亿元 5.解:不全相等i H H μμμμ::13210==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SUMMARYF组计数求和 平均 方差 列 1 4 92 23 4.666667列 2 4 96 24 2 列 3 4112284.666667方差分析差异源 SSdf MS F P-value F crit 组间 56 2 28 7.411765 0.012519 4.256492组内 34 9 3.777778总计9011因为F =7.411765大于临界值4.2564,落在拒绝区域,所以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说明品牌不同平均刹车距离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