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设计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导学案开发和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不会确定教学目标。

一是不会分解单元总目标,同一目标多课重复;二是抓不住重点目标,旁逸斜出地胡乱延伸。

如:学习小说《香菱学诗》(人教版九年级(上)),要学生思考“林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学习《散文诗两首》(人教版七年级(上)),却引导学生分析“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三是不会取舍,平均用力。

四是目标固化,缺少根据学情变化的调整和修改。

二、生成问题的处理
在“高效课堂”实验中,对于问题生成单的设计,不少教师以自己预设的问题来取代学生的生成问题,其理由是学生不会生成问题或者生成的问题没有教学价值,还是习惯于以前传统教学忽视学情的大包大揽。

二是对学生如何生成问题在方法上缺乏有效引导,对生成的问题关注不够,对问题的收集、整合、提炼不及时。

在教学设计时,并没有将学生生成的问题纳入其中。

这样的设计和教学,实质依然是教师个人的预设,依然将学生这个主体拋在一边。

因而,其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三、学习内容的侧重
不论是问题导读评价单,还是问题训练评价单,老师设计的内容
往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内容大意概括多,精彩句段品味少,线索思路提炼多,逻辑关系探究少,知识性问题设计多,开放性问题设计少,简答表述训练多,阅读练笔实践少。

四、设计意图的表述
在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语言表述过程中,由于教材挖掘的不到位,意图提炼的不精准,出现了言不达意、过分细化、拘泥于字面含义的题干表述偏差问题。

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草帽计》教学中,一老师设计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问题二,是这样表述的:贺龙的“草帽计”可谓是“神机妙算”。

想一想,这个计策“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如问题三:
贺龙同志用智谋指挥军队,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后,都不约而同地奔向贺龙,把他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本体的设计意图是想叫学生概括贺龙同志的人物形象特点,属于会聚性问题,而所要求采用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则要求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语言描述,属于发散性问题,再加上题干的文字量较大,这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无疑加大了审题、答题的难度。

导学案的设计,需要全方位的思考,既要研究课标和教材,又要把握学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和学生的学习
确立一个清晰的坐标。

教师带领学生从什么地方出发,到什么地方去,需要什么凭借,用什么来判定师生已经到达那个地方。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导学案设计的最初,由于教师对导学案陌生,没有掌握方法,可能需要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一旦思路、方法了然于心,导学案的设计就变得容易、轻松,充满智慧,且其乐无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