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九) 课外古诗词阅读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1分)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分)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5分)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山行留客”中的“留客”的意思是。
(1分)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2分)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5分)[唐]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释]①翠微:青山。
1.“每到渔家不欲归”中“归”的意思是。
(1分)2.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分)3.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这首诗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夔州秋景的?(1分)2.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分)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5分)送万巨①卢纶霜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空阴。
人愁荒村路细,马怯寒溪水深。
望尽青山独立,更知何处相寻?[注释]①万巨:人名。
1.首联中“难堪”的意思是。
(1分)2.送别友人,作者的心情是不平静的。
诗歌中、的天气状况衬托了这种心情。
(2分)3.诗人的离别之情具体有哪些?(2分)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5分)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独宿博山王氏庵”中的“宿”的意思是。
(1分)2.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2分)3.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2分)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5分)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1分)2.“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2分)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5分)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释]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1分)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3.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九、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5分)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1分)2.三四句运用手法,展现了一幅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的心情。
(2分)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5分)阊门①即事耕夫召募②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注释]①阊(chāng)门:苏州的西城门。
②召募:被招募从军。
③新烟:一种风俗,指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明节重新起火。
1.“耕夫召募逐楼船”中的“耕夫”是指什么? (1分)2.这首古诗用词言简而意丰,你能找出这样意味深长的词语来说说吗?(2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十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5分)秋浦①途中[唐]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释]①秋浦:唐代为池州,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赏析一二句中“萧萧”“淅淅”的表达效果。
(1分)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3.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十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5分)春寒①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②树青帘③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
③青帘:指酒旗。
1.欣赏颔联中“不开心”的妙处。
(1分)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十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5分)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①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断桥:湖水漫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5分)送日本国僧敬龙①归扶桑②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③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①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
②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
③与师谁:“师”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
1.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2分)2.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2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
(3分)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5分)晴①杜甫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分)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十七、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5分)如梦令·汉①上晚步[宋]赵长卿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注释]①汉:汉水。
②霁(jì):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的特点。
(2分)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分)十八、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5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5分)[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首词描绘的是(填写节日名称)的场景。
(1分)2.有评论者认为词中“飞”改为“冲”更好。
你认为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4分)二十、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释]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②迥:渺远的样子。
③下榻:指留宿处。
④行杯:传杯饮酒。
⑤回:回荡,摆动。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
(3分)二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
(5分)泛舟后溪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惟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分)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二十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5分)浣溪沙王国维草偃①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
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②。
[注释]①偃:吹到。
②下书帷:这里指闭门读书。
1.“笑呼从骑载禽归”一句中“从”的意思是: 。
(1分)2.词中描写了哪几幅有关狩猎的场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3.阅读这首词,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写出自己的感悟。
(2分)二十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积雨辋川庄①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②炊黍③饷东菑④。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⑤,海鸥何事更相疑⑥?[注释]①辋(wǎnɡ)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是王维隐居之地。
②藜(lí):一种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③黍(shǔ):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④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⑤争席罢: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
这里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⑥“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篇》。
1.“山中习静观朝槿”中“观”在诗句中的意思是: 。
(1分)3.尾联运用典故,表达出作者想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生活?(2分)二十四、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5分)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释]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垦辟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
②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苏轼在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一犁春雨”的“犁”的意思是: 。
(1分)2.词中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3.词中的两个“归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二十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锦江思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第一、第二句中通过描写、等意象,写出了锦江的秀丽与闲适。
(2分)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3分)二十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5分)竹轩诗兴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