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正溴丁烷制备思考题

【最全】正溴丁烷制备思考题

【目的要求】
⑴熟悉醇与氢卤酸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的原理,掌握正溴丁烷的制备方法;
⑵掌握带气体吸收的回流装置的安装与操作及液体干燥操作;
⑶掌握使用分液漏斗洗涤和分离液体有机物的操作技术;
⑷熟练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原理:主反应:
NaBr + H2SO4 → HBr + NaHSO4
n-C4H9OH + HBr → C4H9Br + H2O
副反应:
2C2H5OH → C2H5OC2H5 +H2O
C2H5OH → CH2 = CH2 + H2O
2HBr + H2SO4 → Br2 + SO2 + 2H2O
实验室制备卤代烷的方法多用结构上相对应的醇与氢卤酸作用发生SN1取代反应。

采用浓硫酸和溴化钠(或溴化钾)作为溴代试剂有利于加速反应和提高产率,但硫酸的存在会使醇脱水而生成烯烃和醚。

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加水的目的是:
a、减少HBr的挥发;
b、防止产生泡沫;
c、降低浓硫酸的浓度,以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2、加料和回流过程中要不断振摇。

a. 水中加浓硫酸时振摇:是防止局部过热;
b. 加正丁醇时混匀:是防止局部炭化;
c. 加NaBr时振摇:是防止NaBr结块,影响HBr的生成;
d. 回流过程中振摇:是因为是两相反应,通过振摇增加反应物分子的接触几率。

3、蒸馏正溴丁烷是否完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a、馏出液由浑浊变澄清;
b、蒸馏烧瓶内油层(上层)消失;
c、试管检验:取几滴馏出液,加少量水振摇,如无油珠,表示已蒸馏完毕。

4、蒸馏粗品正溴丁烷后,残余物应趁热倒出后洗涤,以防止结块后难以洗涤。

5、馏出液要充分洗涤,分液时要干净彻底(分除水相),注意产物是在上层还是在下层。

各步洗涤顺序不能颠倒,应正确判断产物相。

各步洗涤的目的是:
a、10mL水:除去HBr、Br2、少量醇;
b、10mL浓硫酸: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
c、10mL水:除去大量硫酸;
d、10mL饱和碳酸氢钠:进一步除去硫酸;
e、10mL水:除去碳酸氢钠
⑴回流时要微沸,注意溴化氢吸收装置,玻璃漏斗不要浸入水中,防止倒吸。

⑵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涂凡士林试漏,防止洗涤时漏液,造成产品损失。

⑶洗涤分液时,应注意顺序,并认清哪一层是产品。

⑷碱洗时放出大量热并有二氧化碳产生,因此洗涤时要不断放气,防止分
液漏斗内的液体冲出来。

⑸最后蒸馏时仪器要干燥,不得将干燥剂倒入蒸馏瓶内。

⑹整个实验过程都要注意通风
注:a.无水氯化钙干燥时,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除去醇类,因为醇类化合物(特别是低级醇)可与氯化钙作用生成结晶醇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b.正丁醇和正溴丁烷可形成共沸物(bp.98.6℃,含正丁醇13%),故必须除净正丁醇。

思考题
1、反应后的粗产物中含有哪些杂质?是如何除去的?各步洗涤的目的何在?
答:杂质有正丁醚、未反应的正丁醇和氢溴酸,加入浓硫酸是为了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有机相依次用水、饱和碳酸氢钠和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未反应的硫酸、氢溴酸和过量的碳酸氢钠
2.写出正丁醇与氢溴酸反应制备1-溴丁烷的反应机理。

并说明实验中采用了哪些措施使可逆反应的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
答:实验中采取了下列措施促使可逆反应的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移动。

(1) 加了过量的浓硫酸。

浓硫酸在此反应中除与NaBr作用生成氢溴酸外,过量的浓硫酸作为吸水剂可移去副产物水;同时又作为氢离子的来源以增加质子化醇的浓度,使不易离去的羟基转变为良好的离去基团H2O。

(2) 加入适当过量的NaBr。

过量的NaBr在过量的硫酸作用下就可以产生过量的氢溴酸。

(3) 在反应进行到适当的时候,边反应边蒸馏,移去产物1-溴丁烷。

3.在制备1-溴丁烷时,反应瓶中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水?水加多好不好?为什么?
答:加少量水的作用:
(1) 防止反应时产生大量的泡沫;
(2) 减少反应中HBr的挥发;
(3) 减少副产物醚、烯的生成;
(4) 减少HBr 被浓硫酸氧化成Br2。

加水的量不宜过多。

因为正丁醇与氢溴酸反应制1-溴丁烷是可逆反应,副产物是水,增加水的量,不利于可逆反应的平衡向生成1-溴丁烷的方向进行。

4.加料时,为什么加了水和浓硫酸后应冷却至室温,再加正丁醇和溴化钠?能否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合,然后加正丁醇和水?为什么?
答:因为浓硫酸加水稀释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不经冷却就加正丁醇和溴化钠,则在加料时,正反应和逆反应就立即发生,不利于操作,甚至造成危险。

若先使溴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则立即产生大量的溴化氢,同时有大量泡沫产生而冲出来,不利于操作,也不利于反应。

5.用浓硫酸洗涤产品是除去哪些杂质?除杂质的依据是什么?
答:主要是除去正丁醇、正丁醚及水。

因为醇、醚及水能与浓硫酸形成盐而溶在硫酸溶液中。

另外浓硫酸有吸湿性。

6.不用浓硫酸洗涤粗产物,对反应产品的质量有何影响?为什么?
答:若不用浓硫酸洗涤粗产物,则在下一步蒸馏中,正丁醇与1-溴丁烷由于可形成共沸物(b.p. 98.6 0C, 含正丁醇13%),难以除去,使产品中仍然含有正丁醇杂质。

7.蒸馏粗产物时,应如何判断溴丁烷是否蒸完?
答: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判断:
(1) 蒸出液是否由浑浊变为澄清;
(2) 反应瓶上层油层是否消失;
(3) 取一支试管收集几滴馏液,加小许水振动,观察有无油珠出现,若无则表明有机物已被蒸完。

8.加热后,反应瓶中的内容物常常出现红棕色,这是什么缘故?蒸完粗产品后,残留物为什么要趁热倒出反应瓶?
答:加热后,反应瓶中的内容物常常出现红棕色,这是由于反应过程中,溴化氢被浓硫酸氧化成溴溶在了内容物中的缘故。

蒸馏粗产物后,残留物趁热倒出反应瓶,否则,反应瓶中的残留物亚硫酸氢钠冷却后结块,很难倒出来。

9.粗产品用浓硫酸洗涤后,为什么不直接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而要用水洗,然后加饱和碳酸氢钠洗涤?
答:这是因为刚用浓硫酸洗过的产品还含有不少浓硫酸(包括漏斗壁),若直接用饱和碳酸氢钠中和,则由于酸的量太多,酸碱中和产生大量的热,同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极易在洗涤时溅出甚至冲出液体,不易操作,也造成产品的损失。

为了使该中和反应不致于这么剧烈,故在加饱和碳酸氢钠之前,用水洗涤产品及其漏斗壁上的大部分浓硫酸。

10.在本实验操作中,如何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答:(1) 加料时,在水中加浓硫酸后待冷却至室温,再加正丁醇和溴化钠;(2) 溴化钠要研细,且应分批加。

反应过程中经常振摇,防止溴化钠结块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3) 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保持反应液呈微沸状态;(4) 加料时加适量的水稀释浓硫酸。

11.为什么在蒸馏前一定要滤除干燥剂CaCl2?产品1-溴丁烷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有少量的2-溴丁烷,它是如何生成的?
答: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水分是可逆过程。

若不滤掉,则蒸馏时,由于受热,CaCl2·6H2O又会将水释放出来,这样就没有达到干燥的目的。

2-溴丁烷很可能是副产物2-丁烯与HBr作用而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