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量元素地临床意义

微量元素地临床意义

微量元素的临床意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缺乏和过剩与人的健康休戚相关,微量元素与头发有特殊的亲和力,身体中微量元素积蓄于头发中,其含量过高或偏低预示患有某种疾病的危险。

通过对头发微量元素的测验,可以预知身体状况,是经济、科学的健康检测方法之一。

缺乏铜会使头发变白发;缺乏锌头发生长速度减慢;缺乏钙头发容易掉发。

一、锌元素的生理意义:锌是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酶的产生和免疫系统所需的金属矿物质。

锌与很多酶的活性有关,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和降解。

锌与多种维生素代有关。

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1、缺锌的临床表现与疾病(1)科:慢性腹泻和不易愈合的口腔溃疡及消化道溃疡病,易患感冒,易发生各种感染。

贫血、肾脏病、急性心肌梗塞、类风湿关节炎、痤疮、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冠心病、糖尿病等与缺锌有关。

(2)外科:手术刀口及创伤伤口不易愈合。

(3)妇产科:孕妇缺锌易发生流产、早产、胎儿畸形;易导致新生儿先天性锌缺乏。

乳母缺锌则受哺婴儿生长缓慢。

女性青春期可出现原发性闭经、乳房发育缓慢、成人继发性闭经。

(4)儿科:儿童缺锌,味觉功能、消化功能、食欲明显下降,智力下降,嗜睡、发育停滞;吃纸、土、煤等。

(5)男性科:易患性机能障碍、睾丸萎缩、精子形成和活力失常,引起继发性不育症及第二性特征缺乏。

(6)皮肤科:缺锌可导致脱发、皮肤干燥无光,易生粉刺,嘴角溃烂、多发性肢端皮炎、疱疹样皮炎、银屑病等。

(7)眼科:缺锌视觉减退,甚至造成终身视力障碍等现象。

(8)肿瘤科:研究证实,患有食管癌、肺癌、前列腺癌、食道癌、乳房癌、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癌症病人的血液中,锌的水平都比较低。

试验证明,锌对接触化学致癌物的大鼠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2、缺锌的防治(1)含锌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海产品、核桃、花生、牡蛎、菠菜、黄豆、蘑菇、排骨、鱼、牛肉、鸡蛋、芝麻、白菜、花莱、蒜、葡萄、梨、芭蕉、,虾等。

(2)补锌的药物:硫酸锌片、硫酸锌糖浆、葡萄糖酸锌3、高锌及锌中毒(1)血锌增高见于:甲亢、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精神分裂症、乳腺癌及接触铅的工人等。

(2)锌中毒发生于治疗中过量涂布或服用过量锌剂及锌容器储存食品时,以及工业污染。

中毒的表现为恶心、呕吐、急性腹痛、腹泻和发热。

二、铁元素的生理意义:铁与体许多酶的活性有关,参与能量代、造血及免疫功能。

体的铁约72%以血红蛋白、3%以肌红蛋白、0.2%以其他化合物形式存在;其余则为储备铁。

1、缺铁的临床表现与疾病(1)科:缺铁可导致贫血、食欲不振,体重增长减慢;肌肉运动能力、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易患关节炎、十二指肠炎,粘膜萎缩,舌乳头萎缩。

还易患上呼吸道和皮肤粘膜感染,且不易康复。

(2)妇产科:妇女由于月经和怀孕(胎儿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也会造成缺铁,缺铁者面色苍白、虚弱、疲劳、头痛、呼吸急促。

(3)儿科:儿童缺铁导致贫血、注意力下降。

缺铁还对儿童的消化、循环、肌肉、分泌、皮肤粘膜、免疫等功能,甚至对精神、智能和体格发育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缺铁婴儿可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反应慢、较笨拙、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下降。

(4)皮肤科:易发牛皮癣,口角炎等。

2、与铁元素有关的疾病(1)降低:缺铁性贫血、感染性贫血、失血过多、妊娠及婴儿生长期、尿毒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营养不良、钩虫病、慢性感染、糖尿病、脑血管肌病也可见血清铁含量降低。

(2)增高:溶血性贫血、再障、巨幼红贫血、血红蛋白增多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血色素沉着症、传染性肝炎及肝坏死、铅中毒、VB6缺乏导致利用减少等。

3、缺铁的防治(1)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血液,动物肝脏、乌贼、黄鱼、大豆、豆制品、蛋黄、紫菜、海带、黑木耳、蘑菇、菠菜、葱、大蒜、芹菜、油菜、西红柿、葡萄干、杏、桃、红枣、菠萝等。

(2)补铁的药物: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补充维生素C、少饮浓茶、咖啡三、铜元素的生理意义:铜参与几十种酶的组成和活化,影响机体的生物转化、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组织呼吸等。

铜与机体免疫力及清除自由基也有关系,并参与造血过程,影响铁的吸收,运送和利用。

1、缺铜的临床表现和疾病(1)科:缺铜会出现大脑组织萎缩、神经原减少、运动失调、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关节炎、嗜睡等。

铜可使老年人筋骨强壮,防止心脏病,铜有抗肝脏肿瘤作用,能调节心博。

(2)儿科:儿童缺铜出现脸色苍白、长期腹泻、消瘦,发育迟缓,影响智力。

婴儿缺铜导致骨、神经组织和肺发育不正常。

(3)皮肤科:缺铜会出现皮肤和头发变性,脂溢性皮炎白癫风、毛发退色症、牛皮癣等。

2、与铜元素有关的疾病(1)降低:肝豆状核变性,肝脏代障碍、肝硬化、营养不良、脑组织萎缩、肾病综合征所致低蛋白血症、小儿缺铁贫、肾移植后、2型糖尿病等(2)增高:甲亢、结核、恶性肿瘤、、感染性肌病、毛发褪色、神经衰弱、婴儿骨病、白血病、再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慢性感染等3、缺铜的防治(1)含铜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贝类,豆制品,核桃、栗子、茶叶,牡蛎、蘑菇、可可、牛肉、鸦、鹅肉、西红柿、菜花、枣等。

(2)补铜的药物:1%硫酸铜、葡萄糖酸铜四、钙元素的生理意义: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份,并在肌肉应激,神经冲动传递,心动节律维持,血液凝固,细胞黏着等生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钙还参与血凝过程,并对一些酶系统起激活作用,此外,钙还是各种生物膜的一部分,是维持细胞胶质完整性所必须的。

1、钙元素的临床表现意义:缺钙会妨碍铁和其它矿物质的吸收,只有钙供应充足,孕妇体胎儿钙储存及骨胳钙化和牙才能形成,儿童才能正常发育,成年人才能抗老防衰,老年人才能延年益寿。

钙可防止结肠癌,直肠癌、降低血脂、预防血管硬化、抗血管栓塞。

若长期缺钙,儿童易患佝偻病(软骨病);孕妇因满足不了胎儿的需要,易造成新生儿钙质不足,母体易患骨质疏松,甚至牙齿脱落;中老年人易患骨质增生、肩周炎、骨质疏松症。

2、与钙元素有关的疾病(1)降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佝偻病、骨质疏松、肌肉痉挛、慢性肾衰、肾移植或进行血液透析者、维生素D缺乏、呼吸性酸中毒或代性碱中毒、新生儿低钙血症等。

(2)升高: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代性酸中毒、肿瘤等3、含钙丰富的食物 :牛奶及奶制品,乳酪、蜜糖、乳酸、杏、肝脏、萝卜、豆类及其制品、瓜子、芝麻、小白菜、虾皮、海产品、榛予、橄榄、花生、骨头汤、柑桔、山楂、芥菜、枣等4、缺钙的治疗 :改善饮食、增加户外活动、服用钙剂、适量补充维生素D五、镁元素的生理意义:镁对很多酶系统,特别对与氧化磷酸化有关的酶系统的生物活性极其重要,是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和结构所必须的。

当心脏缺血性损伤时,有维持心脏节律的作用,另外镁有抑制氟中毒的作用,并可控制胆固酵的不正常沉淀。

1、镁元素的临床意义 :镁在抑制大脑皮层、解除精神紧、焦虑状态方面及维持正常血压、扩血管、缓解脑充血和降低高血压、降低血脂、预防血管硬化、抗血管检塞等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并有抗衰老、增强体质、控制周期性偏头痛等作用。

2、镁元素的临床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嗜睡以及虚弱是典型的早期症状,继而感觉异常、易怒、注意力下降、抽搐、痉挛、心律不齐;缺镁可导致钙、钾等电解质紊乱。

(1)过量:导致低钙血症,神经系统紊乱,甚至发生心脏完全传导阻滞或心搏停止。

3、缺镁的防治:含镁丰富的食物:紫菜等海产品及蜜糖、菠菜、大豆制品、新玉米、花生、胡萝卜、黑枣、香蕉、黄花菜等。

4、缺镁的治疗:以食疗为主、氧化镁、氢氧化镁、硫酸镁六、铅元素的生理毒性:铅毒性主要累及神经、血液、造血、消化、心血管和泌尿系统。

对儿童智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1、铅中毒的临床诊断标准(1)高铅血症: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100~199ug/L(2)轻度铅中毒: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200~249ug/L(3)中度铅中毒: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250~449ug/L(4)重度铅中毒:连续两次静脉血铅水平为≥ 450ug/L(5)成人铅中毒:静脉血铅水平为≥ 400ug/L2、铅中毒的临床危害:铅中毒能使儿童多器官、多系统受损,其临床经过缓慢、隐匿,具有不可逆性。

由于儿童血脑屏障不成熟,中枢神经系统相对脆弱,对铅毒特别敏感。

因此,常表现容易激动、多动、注意力短暂、攻击行为,或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以及学习困难、智能发育落后等。

此外,还可表现食欲减退、腹泻、腹痛、便秘、贫血、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以及体格发育障碍等多系统受损症状。

铅毒还能导致钙、锌、铁等各类营养素丢失,造成相关酶系统紊乱、失活,引发疾病。

(1)急性铅中毒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腹绞痛、大便带血、剧烈头痛,极度疲乏。

(2)亚急性铅中毒临床表现为显著贫血、头昏、气促、乏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降低。

可导致泌尿系统炎症,血压变化,死亡,孕妇胎儿死亡等。

(3)慢性铅中毒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神经亢奋至衰弱、多发性神经炎、中毒性脑病,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早衰等。

3、铅中毒的防治:定期检测血铅水平,尽量少在含铅量高的环境中停留并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少吃含铅量高的食物如:带子、蟹肉、鸭掌、虾肉、黄海、莴笋、芹菜、冬笋等。

驱铅口服液,如:千果花口服液、千牵口服液等;二巯基琥珀酸(DMSA);依地酸二钠钙和二巯基丙醇联合驱铅,同时应保护肝肾功能并监测微量元素水平七、镉元素的生理毒性:镉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会造成嗅觉丧失症、牙龈黄斑或渐成黄圈,镉经呼吸被体吸收,积存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

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

1、镉中毒的临床表现:镉在人体的理想含量为零,人体的镉都是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的,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经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体蓄积下来。

吸入含镉气体可致呼吸道症状,经口摄入镉可致肝、肾症状。

(1)急性中毒。

经呼吸道中毒早期表现咽痛、咳嗽、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全身酸痛、无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肺水肿或化学性肺炎,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咯大量泡沫血色痰,可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经消化道中毒潜伏期短,通常经10~20分钟后,即可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伴有眩晕、大汗、虚脱、上肢感觉迟钝、甚至出现抽搐、休克。

(2)慢性中毒。

引起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尿中含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虽多属正常,但肾小管的回收功能却减退,并且尿镉的排出增加。

另外可导致肺气肿、贫血、嗅觉丧失、骨质疏松及前列腺癌。

2、镉中毒的防治:远离污染环境、不用镀镉器皿存放食品,特别是酸性食品、保持室良好的通风。

3、镉中毒的治疗:对症治疗,防止肺水肿和肾损害;增加钙和磷酸盐的摄入,供给充足的锌和蛋白质;慎用依地酸二钠钙排镉八、血清磷的临床表现和疾病(1)偏高:慢性肾炎尿毒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