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7《雷电颂》教案设计

八7《雷电颂》教案设计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诅咒昏庸、腐朽、暴戾的当权者。
教学
反思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课时
1
课型
问题生成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2-5分钟
结合
背景
激情
导入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1、在学生自行领悟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情节,理清内容的脉络,引导学生结合语句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话剧留下的空白。
2、感知对白语言特色。
3、以读为主,读、悟相结合.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
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
2、背诵。
3、评谈。
《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归纳总结延伸生活
3-5分钟
激励情境
1、让学术助理总结本节内容。
2、评最佳小组,最佳展示者。

1、学生认真总结积累
2、相互评价
板书
设计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自主合作问题探究
10-
12分钟
创设激励探究情景
1、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
2、教师分配各小组探究问题。发〈〈问题生成评价单〉〉
1、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理清思考过程。
2、学生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问题展示规范指导
10-
15分钟
创设展示、质疑情境
1、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2、教师点拨、质疑、调控课堂
归纳总结延伸生活
3-5分钟
激励情境
1、让学术助理总结本节内容。
2、评最佳小组,最佳展示者。
1、学生认真总结积累
2、相互评价

板书
设计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
教学
反思
课时
2
课型
问题解决课
授课时间
月 日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2-5分钟
创设导入情境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自主合作问题探究
组织小组展示各自预习问题。
2、教师分配各小组探究问题。发〈〈问题生成评价单〉〉
1、发挥集体智慧力量,理清思考过程。


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1、小组合作学习法,把握重点,各个击破,背诵,写感受拓展法。
1、“展、思、论、评、演、记”展示法。




1、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景物描写。
2、积累重的用法。




1、安排学科长、学术助理把整理的问题分配各组。
2、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1、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拓展巩固合作评价
7-10分钟
创口语表达,拓展情境
1、让学术助理安排好准备的发言内容。
2、背诵。
3、评谈。
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根据作者的态度,这些事物可分为两类,作者想借这两类事物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东南中学“一案三单”导学案例
设计者: 李彦军 审核定稿:
授课科目
八年级语文
课题
《雷电颂》
课时
2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它是屈原斗争精神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的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品读课文,让我们一同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品味富于情感的语言。
2、学生疏通文意,把握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问题展示规范指导
10-
15分钟
创设展示、质疑情境
1、各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2、教师点拨、质疑、调控课堂
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拓展巩固合作评价
7-10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