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资料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维护资料


压力过重怎样判断 : 1、感到与朋友和家庭疏远,或在人群中有一 种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2、突然感到害羞,或在人群中有一种暴露感, 或总觉得别人对自己品头论足。 3、很难回忆起最近的谈话或诺言,经常感到困 惑,理解力和记忆力明显下降。 4、不愿接电话,对其他人失去兴趣,也不愿意 接受他们的关心。 5、尽管经常感到疲倦,入睡却非常困难。 6、很容易流泪,情绪变幻不定,时而高兴,时 而沮丧。 7、可能几分钟也坐不住,经常摆弄手指或戒指。
多 疑
多疑的人在心理上总是处在不安全、痛苦 的揣测状态。这种心理反应如不加以控制就会 发展成一种病态品格。这种人会因为某一次冷 遇而怀疑上级不信任自己,也会因为自己的突 然到来终止了的别人谈话、而怀疑自己是否受 爱戴,怀疑自己是否患某种不治之症等。水至 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多疑症”是一种 传染病,由于领导者多疑,它会迅速地在组织 内部传播和蔓延,以致破坏组织的内聚力,瓦 解士气 。
压力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来自我们的行业特点,医务人员是一个比较艰苦 的行业,相对来说医院的经济状况比较困难时,许多从 医者表现出来的是功利和浮躁。同时这个行业又具有风 险性,比如说儿科及手术科室。因为医护人员担心工作 失败(比如儿科头皮针,手术科室开展的大型手术), 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下降,内心产生恐惧、出现焦 虑烦躁。个别医生护士觉得自己如履薄冰。他们害怕失 败,因而处处谨慎小心,时间长了心理老化,对工作产 生厌烦感。正是由于我们这个行业,加至医院的现状, 艰辛的工作和沉重的压力,使人身心疲惫,有不堪承受 之惑。 另一方面来自周围人们的期望以及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多数是上进心和自尊心强的人,总是不断的寻求发展, 希望不断的取得新成绩,难以松驰,时刻担心医院的前 途及个人的命运,身心高强度的负荷使人们感到精疲力 竭,心事重重。
念。所谓心理卫生,是使人获得心理健康的方 法和手段,是为保护和促进心理健康、预防精 神障碍的综合学问和实践技术。它既有积极预 防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方面的任务,也有消除 已经产生的不良适应,治疗精神疾病的任务。
人都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素质,生理 与心理亦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的。有许 多生理上的疾病,根源于底水平的情商, 对此,我国古代中医有过精辟的论述。两 千年的《黄帝内经》指出:各种疾病皆起 于“邪气”,起于外部的邪气:如风、寒、 暑、湿、燥、火六淫之气;起于内部的邪 气:如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过度。“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 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 乃不固”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
(二)婚姻家庭困扰
其一,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矛盾。工作单位要求我们具有敬业、进 取和开拓精神,家庭里却要求我们女性成为温柔、贤慧本份的妻子、 母亲,男性在家庭中支撑门户。这种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冲突, 必然会对我们心理产生影响。 其二,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矛盾。传统上,中年医务人员被要求 在家庭生活中担负比其他年龄段的医务人员更多的责任,因此我们 在社会上与人竞争时,不得不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加大了压力。 其三,过高期望与这一期望难以实现的矛盾。不少医务人员事业心 较强、望子成龙心切,对自己及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但是,由于 工作压力大及孩子升学、就业的现实有些人常常遇到挫折,使期望 难以实现,以致出现心理障碍。在这里我要提示大家一个问题,不 要忽视孩子的任何异常行为表现,孩子情绪和行为异常的背后有复 杂的心理问题。21世纪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会求知、学会合作、 学会作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发展综合能力的人,高素质 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每位医务人员必须给自己合理定位。
一、怎样理解健康的含义
何谓健康?人们通常以为健康指的是人的生理状况,其实还包
括人的心理,特别是人的情绪状况。我们常说:“体魄健全”, “体”指人的生理、躯体;“魄”指的是人的精神、心理。联合 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躯体的缺陷 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疾病 不仅是有机体因感染或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生理功能障碍的表现, 也是受社会文化制约的心理活动影响生理功能的表现。医学对疾 病过程的考察,已把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结合 起来,虽然不同疾病主导因素不同,但三方面因素总是互相关联 而存在的。首都医科大学汤宜朗博士说过:“身心健康――一枚 硬币的两面!”对于我们医务人员而言,必须知道病人是生物性 和社会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希波克拉底曾说:“知道病人是什么 样的人,比知道他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即要关心 病人的病情更要关心病人的心情、心理。


即使是感冒发烧,也与人的情绪有关。 英国索尔兹伯里感冒研究所的科学家对394名志愿人
员进行心理试验,测定每个人的紧张状态程度,然后与 外界隔离9天,第10天由研究人员把含感冒病毒的液体 滴入志愿人员的鼻孔里。结果发现,心情紧张度高的人 感冒发病率达47%,心情不紧张的人发病率只有27%。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和维护
主讲人:张继文主任
2016.5.12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的10月10日 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并提出引人注目的 主题。2010年的主题是
“沟通理解关爱 心理和谐健康”。
据专家统计,41.1%的职业女性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61.4%的人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90%的医护 人员感到“当医生、护士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据一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与其他职业相比,医 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处在亚健康状态, 这一问题引起了心理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国内外心理学专家一致认为:健康人中100%的人 存在心理疾病的隐患。其中隐患大小情况如下:婴幼 儿、中年人、老年人、青少年、男性、职业女性。
(三)人际关系的困惑
医务人员的情绪疾病主要有以下几 种:
嫉妒 、多疑 、焦虑 、忧郁 、虚荣
或自卑 、麻木或冷漠 、逆向心理 、 不良嗜好
嫉 妒
嫉妒是一种消极,有害心理。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人类的 一切情欲中,嫉妒是危害最强烈、最持久的一种。 所谓嫉妒,就是一种极欲排除他人优越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 越状态,含有憎恨的激烈感情,是一种难于发觉,又不愿发 觉,不易表面化的感情。喜欢自我表现,什么都想比别抢 先;以自我为中心,对人缺少善意;富有攻击性,揽功推过; 缺乏自信又不安,对竞争者虎视眈眈;状似亲切其实冷酷无 情,等等,都是嫉妒者的基本特征。 有一种所谓“嫉妒的力学”,说的是引发嫉妒者嫉妒的条件, 这些条件有四种基本类型:①各方面条件与自己相似或不如 自己的人居于优位;②自己所厌恶或轻视的人居于优位;③ 与自己同性别年龄的居于优位;④比自己高明,并有意无意 去炫耀的人居于优位。 医务人员的嫉妒大都是为社会对自己的评价问题而发生的,嫉 妒的中心往往是对方的地位,名誉、权力和业绩。嫉妒固然 可以是竞争动力的源泉,但嫉妒往往使人变得偏激,带来心 理紧张和攻击性意欲,甚至做出违反道德观念的事情。


看来,要想治好身体上的病,先要治好“心 病”。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 节奏逐渐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感到来自工 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这 种外在压力日积月累在人体内形成潜在的能量, 医学心理称之为感情势能。感情势能的积蓄如 果超过人体的承受限度,就会对人体的神经系 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伤,引 发疾病。这些年,因感情势能过量积累引起疾 病的人正逐年大幅度攀升,其中男性的比例又 高于女性。
情绪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
良好的心理效应状态。人总是要不断地同外界 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发生关系,相互 作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反作用于环境, 以取得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 人应当能随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 达到外界的平衡。
同心理健康的概念相联系,还有心理卫生的概
二、医务人员常见的心理困惑
(一)工作压力大、心理负荷过重 首先我想谈一下关于职业压力的问题。心理学上把这些在职业环境中,由于 长期的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的应激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 生理反应的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也称职业压力。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 职业压力在个体身上造成的后果可以是生理的、心理的,也可以是行为方面 的,职业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有:心血管疾病、胃肠失调、呼吸系统问题、 癌症、关节炎、头痛、身体损伤、皮肤机能失调、过度疲劳以及死亡。职业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则有:焦虑、沮丧、不满、厌倦、心理疲惫、不良情感、 机能不全、自重程度低、自我疏忽、精神疾病、愤懑、压抑以及注意力无法 集中。“心身健康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强调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保持 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躯体健康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有资料显示,中国有64%的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这就为开发人的 潜能带来极大障碍。我院团委曾对35岁以下的团员青年做过工作压力及情绪 测试,50%的人有压力过大或情绪紧张。由于职业压力表现各种各样不适应 反应:表现出挑剔、多疑敏感、易激愤、冲动控制差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 对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情感变得疏离和冷漠,有的与同志之间产生很大的 隔阂。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心理状态不同的人,患感
冒后表现也大不相同。一些人患感冒时,成天擤鼻涕、 打喷嚏,或躺在床上呻吟不止,自怨自艾,似乎病情严 重,盼望获得同情和照料,这是幼儿型;一些人一患感 冒,天天跑医院,把健康完全寄托在药物上,这是药罐 型;一些人患感冒后想入非非,发热怕肺炎,胃口不好 担心是肝炎,腰酸背痛又怀疑有肾炎,这是焦虑型。凡 此种种,无不与不良的心理状态有关。
研究证明,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许
多心理因素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紧张状态, 从而旨起疾病,如:
挫折疾病 。 不良的人际关系致病。 工作过度紧张致病。 现代化城市生活致病。

据研究发现,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悲痛情绪

的个性;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 办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个性;表面上处处牺 牲自已,来为别人打算,但是心中其实又有所 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到最后却做 困兽之斗……等等悲观的个性,容易患癌症。 因此有些研究医学的人,把这些性格特征称为 “癌症性格”。 研究指出,凡是表面上逆来顺受,毫无怨言, 内心却怨气冲天,痛苦挣扎的人,这样折磨久 了以后,可能会在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 进而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最后就会任由癌细 胞繁殖,以至于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