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经典分析透视图
二期工程: 旅馆
用地是国家公园, 为了最大限度地 减少对宁静的自 然景观的破坏, 博物馆的大部分 都被埋藏在地下。
由于大部分埋于山体中,使 得从外面进来的参观者富有 一种戏剧性的感觉:宽敞的 美术陈列室沐浴在自然光线 中,或者变暗以烘托霓虹灯 题板的效果。展品借助如此 大的空间一展它们的魅力。
展厅室内空间
迪德的作品
设计的长1300米的
巨型天棚方案
展厅空间分析
该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的艺术区域,一条进入毕市的主 要高架通道穿越基地一角,是从北部进入城市的必经之路。
所有的展览空间都可以从一个大型的中央大厅进入,通过一系列曲线型的桥、玻璃电梯和电视 塔将三个层面的展厅链接起来,中庭高于河面45米。
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 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 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 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聪明地将建筑表皮处 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双曲面,这样,随着日 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 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 的沉闷感。
• 校史馆的设计通常考虑到校史馆的整体空 间的局限性,内容展示的传统性和现代科 技性。设计团队不仅只是通俗的死板式陈 列,需要将学校的发展史通过互动体验传 播式展现出来,陈列展示将校史陈列变成 一个讲故事的展示。它不是简单的展示, 它是有感情的展示。
设计宗旨
• 美观实用:在营造美观时尚和携带战士空间 基础上,将面积和空间最大化。
材质及外形分析2
建筑由曲面块体组合而成,外墙是西班牙石灰石和钛金属面板,前者用来建造矩 形空间,后者用来覆盖雕塑般的自由形体。而且建造过程中得益于航空设计的计 算机软件,但是这个建筑形式是如此的 激动人心改变了以往建筑艺术语言固 有的表达,如此盖里获得了1997年度 的建筑普利策奖。
外 立 面 效 果 图
陈 列 区 采 光 分 析
主入口与海相连,
由一专用码头和台阶式 广场进入。故该馆的设 计以海和码头为基调。
“浮在海上的文化城市”
博物馆各层平面图
显示了不同水平楼层的建筑结构。 圆柱形的美术陈列室起始于地下,并一直延续 到建筑顶端
长方形的美术陈列室则分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峰式的玻璃圆锥体使光线能够进入这半个埋在地下的建筑的最深处。
实地调研
• 这是博物 馆的小模型
经典案例
案例分析
毕尔巴鄂 古根海姆博物馆
弗兰克·盖里
Naoshima 当代艺术博物馆
安藤忠雄
建馆的原因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Bilbao)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
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 • 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式微,1983年的一场洪水更将
• 多方问计之下,终于决定兴建一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寄希望于欧洲众多艺术爱好 者的“文化苦旅”。而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向为收藏现代艺术的重镇,其基金会 早有向欧洲拓张之意,双方一拍即合,要将新的博物馆营造成当代的艺术奇迹。
• 于是,博物馆成为工业城毕尔巴鄂整个都市更新计划中的一环,并斥资一亿美金动工兴建。
其旧城区严重摧毁,整个城市雪上加霜,颓势难挽,虽百般努力却苦无良策。 • 九十年代初,毕尔巴鄂已沦为欧洲藉藉无名的蕞尔小城,若非该市球队在西甲联赛中尚占有
一席之地,绝大部分人可能终身无缘闻该市之名 • 为城市复兴大计,毕市政府决议发展旅游业,但该市历史不长、名头不响、风俗不奇、景色
不佳,兼乏名人旧迹,各种可能的旅游资源一一欠奉,如何吸引外埠人士前来观光成为头号 难题。
有鉴于赖特在纽约古根海姆 博物馆设计中对艺术展品不够尊重 的教训,盖里的展厅设计简洁静素, 为艺术品创造一个安逸的栖所。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内景及藏品
当代艺术博物馆总平面图 一期工程: 由缆车连接 博物馆主体
是简单的平面,曲 线和圆柱结构,静 静地呈现出自然的 状态。建筑贴近地报告
• 1、调研分析 • 2、实地调研 • 3、经典案例 • 4、总结&思考
目录
调研分析
• 调研目的:通过对博物馆实力建筑和经
典案例的考察和研究以及资料的深入理解 ,透彻的了解校史馆建筑的基本功能组成 和空间设计要求,通过学习空间与功能的 组合、单元的构成及要求来为自己的校史 馆建筑设计提供理论和依据。
实地调研
•
实地调研
员 工 走 的 通 道
实地调研 • 此博物馆展览区的采光是室 内的人工灯光,并非室外的 自然光。
色彩分析:
• 整个博物 馆都是那种 土黄色的色 彩。
• 跟博物馆 的特点和功 能相应。
体块分析:
• 整体是个正方 形一层一层的 缩减重叠而成
• 上大下小,内 部设有粗壮的 柱子支撑着整 个建筑。
室内空间
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极为精彩,尤 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 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 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 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 冲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上, 光影倾泻而下,直透人心,使人目 不暇给,百不能指其一。在此中庭 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 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 别的渡口。
世界各地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美国纽约
古根海姆博物馆
该建筑为赖特是晚 年的杰作。1947年 进行设计,1959年 建成
西班牙毕尔巴鄂 古根海姆博物馆
由美国加州建筑 师 弗兰克·盖里设计, 在1997年正式落 成启用
立陶宛
香港
古根海姆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
最后中标作品终敲 英国建筑师诺曼·福 定,它就是扎哈·哈 斯特 去年为西九龙
雕塑般的屋顶 好像盛开着的 巨大的金属材 质的花瓣,以 使光线涌入室 内空间
西南侧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材质及外形分析1
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 的第一层滨水景观。面对如此重要而富于挑战 性的地段,盖里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建筑史上 最大胆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 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
• 环保和谐:采用环保达标产品,利用装饰展 品协调室内环境,展示空间的和谐布展环境。
• 传古承今:注重从人文历史沉淀中提炼精华 ,将历史、人文魅力融入功能建筑。
• 面向未来:展馆设计独具前瞻性,用发展的 眼光俩阐述学校历史的沧桑。
实地调研
• 目的地: • 洛阳新区博物馆 • 地点: • 聂泰路与洛宜公
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 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 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 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 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 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 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 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 市的深处。
路交叉口向南 900米路西
•
实地调研
建 筑 一 层 平 面
•
实地调研
建 筑 二 层 平 面
• 内部空间:
实地调研
• 博物馆电梯:位 于西侧,便于游客
上下楼,紧急情况 便于疏散。
实地调研
• 这是博物馆 走道上的玻璃 窗,尺寸比较 大,增加走廊 的亮度。
实地调研
• 这是博物 馆一层的顶 ,全是玻璃 窗提高博物 馆内部的透 光度。
内维隆河
高架桥
入口广场
临
时
性
展
厅
N
永久性展厅
在世艺术家的展厅
该博物馆全部面积占地24000平方米,陈列的空间则有11000平方米,分成十九个展示厅,其中一间还是全世界最大的艺廊之一 面积为130米乘以30米见方。
采光分析
1996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西班牙著名建筑师拉斐尔·莫尼欧对它由衷 叹服道:“没有任何人类建筑的杰作能像这座建筑一般如同火焰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