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案例分析


“洞穴” The “Cave”
设计的初始则在关注当地穴居的特殊空间类型,通过研究不同穴居类型的剖面条件 及其具有的不同功能属性(采光,视野,交通等),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剖面来组织在 场地对室内空间的引入和景观地形的重塑。
景观与开放空间 Landscape / outdoor spaces
博物馆
案例分析 l Case Analysis
Years:2015 class and grade:Excellence1
项目名称:中国版画博物馆
Project Name: China Engraving Art Museum 设计单位:悉地国际 东西影工作室
总建筑面积:18819.09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4年
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Toledo Museum of Art
地点:美国 俄亥俄州 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 SANAA 建筑面积:7,000 平方米 基地面积:20,000 平方米 开放年代:2006
Museum of the Human Body, Montpellier, France / BIG
建筑 博物馆 屋顶花园 医学院 医院 人体探索 科学 法国蒙特利尔 丹麦 BIG
“时空幻像”-- 赫尔辛基古根海姆博物馆竞赛方案之一 / 未工作室
Guggenheim Museum Helsinki Competition Entry
古根海姆赫尔辛基博物馆的设计概念即“时空幻像”,它带给我们更接近无边的“艺术”境界的观展体验。基地位于海洋与 大陆之间的边缘,回首走过的海港城市赫尔辛基。它的存在是介于艺术区域与及其周边城市环境,城市区域与自然区域,真 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
建筑与景观的概念在这里不再清晰,两者互为借用彼此融合。在一些地形陡峭的区域,建筑结构同时作为景观的挡 土墙;
室内空间的体量塑造了一系 列高低错落的景观台地,并 为当地社区提供了丰富的多 功能室外活动设施:室外观 影、露天剧场、聚会、运动、 市场、都市农田等。 建筑的体量尽量嵌入原有地 形以最小化其对联合国遗产 区景观的消极影响。对地形 的塑造尊重原始地貌并维持 填挖平衡。建筑的体量兼顾 雨水收集以备旱季景观灌溉 使用。对当地植物的使用在 强化生态多样性的同时,试 图用最经济、低维护的方式
原作设计工作室
Mianzhu Museum, Sichuan / SIPDRI
中国四川绵竹 江苏 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SIPDRI
穿越时空的对白 四川绵竹博物馆
2015年密斯凡德罗奖提名作品
芬兰Gösta Serlachius当代博物馆及桥
•。
范曾艺术馆
1 、交通系统
2 、公共平台
3 、屋顶木结构
4 、木材外表皮
5 、天窗
Project Name :共同的洞穴
Bamiyan Cultural Center Competition
Architects: 北京reMIXstudio临界工作室 Location: Bamiyan, Afghanistan Area: 2,200 sqm Year: 2015
Project Name :Aspen Art Museum
Architects: Shigeru Ban Architects Location: Colorado USA Area: 33000.0 ft2 Year: 2014
博物馆的设计主要基于五个元素:
1 、交通系统 2 、公共平台 3 、屋顶木结构 4 、木材外表皮 5 、天窗
共有三条道路通往博物馆,从公园延伸出的蜿蜒小路通过缝隙中的幻境进入博物馆; 沿着海岸的步行道路会途经最佳的观海处,逐级而上步入主入口的路,沿途是室外雕 塑展场。
park rendering
轴测
尽管粗糙的外立面中却隐藏着无数远程传感器,通过个人终端设备可以使实时的虚拟信息投射投射到真实世界中,扩展了我们的感官 体验。虚拟世界并不是仅仅指数字世界。通过利用"缝隙"中的物理反射镜面,使原本站在公园内可以看的海面通过建筑“缝隙”中的 多重反射并附带了其间的展览空间,一并呈现给大陆一侧的游客,反之亦然。随着观察者的位置变化从而创造出一种不同的错觉体验。 这些虚幻的体验使游人从真实的世界中剥离,诠释了“艺术”对于真实世界的影响,建筑本身也以艺术品的角色参与其中。博物馆为 观众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