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推荐------------------------------------------------------组织胚胎学复习重点一. 1、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生物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学基础。
(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器官是由四种组织以不同的数量和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光镜、电镜分辨率一般光学显微镜长度单位:0.2m 电子显微镜计量单位:0.1nm(纳米) 3、石蜡切片术包括哪几步?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4、HE 染色原理苏木精(Hematoxylin )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蓝色细胞核中的 DNA、 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Eosin)染色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和细胞间质 5、涂片、铺片、磨片针对对象。
涂片:血细胞、分离细胞或脱落细胞可直接涂在玻片上铺片:疏松结缔组织撕成薄片铺在玻片上磨片:牙和骨等坚硬组织可磨成薄片二 1、试述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及其功能 2、简述1 / 15上皮组织特点 1、大量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 2、细胞呈明显的极性分布,分游离面与基底面和侧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 3、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3、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结构功能表面观:多边形或六角形侧面观: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的腔面功能:吸收和分泌名解:间皮、内皮、纹状缘、盖细胞、纤毛,微绒毛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能减少器官间摩擦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定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功能:定向推动颗粒物质及粘液盖细胞:变移上皮的表层细胞可覆盖其深层几个细胞,故称盖细胞。
纹状缘:由密集,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组成纹状缘内皮:分布在心血管与淋巴管内表面单层扁平上皮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腔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1 被覆上皮单层 simple 复层 stratified 扁平上皮有利于物质交换,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内脏的运动立方上皮吸收与分泌柱状上皮. 吸收与分泌扁平上皮保护. 柱状上皮保---------------------------------------------------------------最新资料推荐------------------------------------------------------ 护变移上皮防止尿液侵蚀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泌粘液,消除异物,保护呼吸道。
三名解:骨板、松质骨、网织红细胞、骨单位、同源细胞群、穿通纤维骨板: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借骨基质粘合,并有钙盐沉积,形成的薄板结构松质骨:长骨的骨骺、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内部,数层不规则骨板形成大片针状或片状骨小梁,纵横交错,形成的多孔网状结构网织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细胞内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其在外周血只存在 24 小时就完全成熟为红细胞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的主要支持结构呈圆筒状,由 10 到 20 层呈同心圆排列的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同源细胞群位于软骨中部的软骨细胞成群分布,每一群由 2-8 个软骨细胞聚集在一起,由同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
越靠近软骨中部,同源细胞群的细胞数量越多,反应了软骨的间质性生长。
穿透纤维骨外膜外层中有些纤维束还穿入外环骨板,使骨外膜与骨不易分开,起固定作用比较三种有粒白细胞的区别 1.3 / 15中性粒细胞形态大小:球形结构特点 A、核:杆状或分 2~5 叶,以 3 叶为多。
B、胞质:可见细小均匀的中性颗粒 (3)功能★吞噬细菌,形成脓细胞2. 嗜碱性粒细胞(1)形态大小:球形(2)结构特点:A、核:不规则,呈分叶状或S形,色浅,常被胞质颗粒所掩盖。
B、胞质:可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分泌颗粒(3)功能 A、抗凝血。
B、参与过敏反应。
3. 嗜酸性粒细胞(1)形态大小:球形。
(2)结构特点:A、核:常分 2 叶 B、胞质:可见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嗜酸性颗粒,功能 A、抑制过敏反应。
B、吞噬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C、杀灭寄生虫。
试述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骨组织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最新资料推荐------------------------------------------------------ 基质构成:细胞有 1.骨细胞骨细胞参与调节钙,磷代谢 2.骨祖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3 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形成类骨质,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的生成,吸收,和代谢。
4. 破骨细胞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有溶解和吸收骨基质作用,参与骨的生长与改建。
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由基质和纤维组成。
有机基质成凝胶状具有黏合纤维作用,无机基质呈细针状,使骨基质既坚硬又有韧性。
四 1. 简述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
骨骼肌形态:长圆柱形 LM 结构:肌核多个,位于肌膜下;肌质中含大量与细胞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myofibril),有横纹心肌(cardiac muscle) 形态:短圆柱形、有分支 LM 结构:胞核 1~2 个,位于心肌纤维中央;有闰盘可见横纹平滑肌(smooth muscle )形态:梭形 LM 结构:核一个,位于中央;无横纹 2. 简述肌节的概念、构成及5 / 15功能。
位置:相邻两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组成:由 I 带 + A 带 + I 带组成功能:为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名解:肌卫星细胞、肌浆网、闰盘肌卫星细胞:附着在骨骼肌肌纤维表面的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当肌纤维受损伤时,可增殖分化,参与肌纤维的修复肌浆网 A、定义:细胞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
B、位置:位于横小管间,包绕在肌原纤维外。
C、功能:释放、回收、贮存钙离子。
闰盘:相邻心肌纤维分支的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
五 1、神经元的结构有哪些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突起又分树突和轴突两部分组成 2、名词解释:神经纤维、血脑屏障神经纤维定义: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长的树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共同组成的索状结构。
分类:有髓神经纤维:---------------------------------------------------------------最新资料推荐------------------------------------------------------ 无髓神经纤维:血脑屏障结构包括毛细血管内皮(连续型),基膜(完整)和胶质膜(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功能: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六 1、什么是毛细血管?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分布部位有哪些?毛细血管是管径最细、分布最广、分支吻合成网、代谢旺盛处最多、是血液与周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径管壁细胞连接基膜胞质物质交换分布连续毛细血管 5~10um 较厚紧密连接连续,完整吞饮小泡多吞饮小泡完成CT,肌组织,脑,肺有孔毛细血管不定薄紧密连接连续孔多,吞饮小泡少窗孔完成胃肠,肾。
内分泌腺血窦 30~40um 较薄,不规则不明显,间隙大连续 / 不连续/无有孔窗孔,间隙肝,脾,骨髓 2、中动脉壁的组织结构特点是什么?中动脉(肌性动脉)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 1~2 层内弹性膜中膜较厚,由 10~40 层平滑肌组成外膜疏松结缔组织,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名解:周细胞周细胞: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在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
功能:支持和收缩、修复七 1. 什么叫淋巴组织, 有哪两种存在形式? 淋巴组织又称免疫组织,是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眼中充7 / 15满大量淋巴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的组织,是免疫应答的场所。
1.弥散淋巴组织含 T 细胞和 B 细胞; 组织及周围有许多毛细淋巴管,常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细胞为柱状)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2. 淋巴小结主要含 B 细胞 2. 简述淋巴结、脾的光镜结构淋巴结(1)被膜:CT;小梁(粗支架);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2)皮质:A、浅层皮质:★淋巴小结:以 B 细胞为主,有时可见生发中心。
★小结间弥散淋巴组织:以 B 细胞为主。
B、副皮质区:T 细胞为主(胸腺依赖区), CPV。
C、皮质淋巴窦:被膜下窦、小梁周窦脾脾被膜较厚,表面覆有间皮被膜深入脾内形成许多分支小梁,构成脾内支架。
脾的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八 1. 试述小肠光镜结构及其功能。
1:---------------------------------------------------------------最新资料推荐------------------------------------------------------ 粘膜由肠绒毛、小肠腺、粘膜肌组成 2:粘膜下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组成 4:外膜多为浆膜功能:小肠以吸收和分泌功能为主。
2.名解:味蕾、舌苔、绒毛中轴、绒毛味蕾:分布: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等处上皮内形态:卵圆形小体,着色浅功能:感受味觉舌苔定义:舌苔主要由丝状乳头表面鳞状角化上皮、脱落上皮、食物残渣、唾液、细菌及渗出的白细胞等成分混合而成。
正常为薄白苔。
绒毛中轴: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含①1~2 条中央乳糜管②丰富毛细血管③散在纵行平滑肌④丰富淋巴组织绒毛定义:小肠特有结构,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成的指状突起.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 1、肝小叶的组成肝板,肝血窦,中央静脉,窦周隙,胆小管 2、窦周隙结构和功能结构:其内充满血浆、肝细胞的微绒毛、网状纤维和贮脂细胞。
9 / 15功能:1.储存人体 70%~85%的维生素 A,当机体需要时释放入血2.合成胶原和基质,与肝硬化有关。
3、名词解释:肝小叶、窦周隙、肝巨噬细胞、肝板、门管区肝小叶:肝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呈多角棱柱体,长约 2mm。
宽约 1mm,成人肝有 50 到100 万个肝小叶。
窦周隙定义:肝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
肝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大量褶皱,微绒毛,以许多板状和丝状伪足附着在内皮上,或穿过内皮窗孔和细胞间隙伸入窦周隙。
功能:清除抗原异物、衰老红细胞、监视肿瘤、调节免疫应答肝板: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成凹凸不平的板状结构称肝板门管区:是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又称汇管区,每个肝小叶周围有 3 到 4 个门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