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

小学生历史成语故事大全●.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

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

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

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对症下药、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ó)。

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

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后来,人们将对症下药作为成语,来比喻针对不同的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从而妥善地处理问题。

●.多多益善(秦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有一个很有军事指挥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韩信。

他先是参加了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但项羽并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刘邦,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

他通过数年的征战,指挥军队攻克了秦朝的国都并打败了项羽,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刘邦当了汉朝皇帝后,担心手下的功臣们谋反,对韩信也逐渐失去了信任,于是设计将韩信抓了起来,但是并没有治罪,只是降了韩信的官职,又将他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韩信知道这是刘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闷闷不乐,经常推说有病而不去上朝。

刘邦明白了韩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韩信聊天,讨论国事,并谈论朝中各位将领的才能。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统率多少军队呢?韩信回答说:陛下最多能统率十万人的军队。

刘邦接着问道:那你呢?韩信从容地回答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啊!(原文是:臣多多益善尔!)刘邦笑道:既然你带兵打仗越多越好,为什么以前还是被我逮住了呢?韩信说:陛下您虽然不善于带领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领和指挥将领,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多多益善来比喻越多越好。

益,更加;善,好。

¥●.咄咄怪事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

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

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

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

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

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

咄咄,表示惊诧的声音。

●●.恶贯满盈商朝末年,国君商纣王暴虐无道,任用奸臣,残杀忠良,激起了民愤,就连诸侯王也都觉得他不是一个明君。

当时,有一个西伯侯名字叫姬昌,他主张实施仁政,反对纣王的暴政。

纣王便把他抓了起来,关在羑(yǒu)里这个地方。

后来姬昌被释放,他更加实施仁政,政治清明,国力日渐强大,其他诸侯王开始纷纷归顺他。

>姬昌去世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当了诸侯王。

姬发起兵讨伐商纣王,得到了其他诸侯的响应。

大军向东渡过黄河,向商朝的国都进发,最后在牧野这个地方与纣王的军队交战,打了一场大仗。

纣王军队中的战士也对纣王心怀不满,所以在交战的时候纷纷调转武器,进攻纣王。

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自杀了,商朝由此灭亡。

姬发出兵东征之前,曾向全军发布了誓师宣言《泰誓》。

宣言列举了商纣王的种种滔天罪行,并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意思是说,商纣王罪大恶极,坏事做绝,就像穿在绳子上的钱币一样,已经穿满了整根绳子。

对这样的人,上天命令我们一定要杀了他。

后来,人们总结出恶贯满盈作为成语,指所犯罪恶如绳贯钱,已周遍满溢,比喻罪大恶极,末日已到。

●.反客为主!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

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

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

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陈式乘胜追击。

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

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无谋。

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

夏侯渊见蜀汉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

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

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

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

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分道扬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

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

按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

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

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

元志说: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

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意思是说,洛阳是我国的都城,你们双方各有职责,那么就把路分开作为两部分,你们各自驱车在一边走。

从今以后,谁也不要抢占谁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从皇宫出来以后,马上用标尺量路画线,每人各走半边,也就相安无事了。

后来,人们用分道扬镳作为成语,比喻志趣、目标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

镳,马勒口;扬镳,举鞭驱马前进的意思。

!●.分庭抗礼一天,孔子和学生们在树林里休息。

学生们读书,孔子弹琴。

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一位渔夫静静地听孔子弹奏。

孔子弹完了,渔夫招手叫来孔子的学生子贡和子路,问了孔子的情况,又说了几句寓意深刻的话,就转身走了。

子贡把渔夫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追上渔夫表示要虚心求教。

于是,渔夫就和孔子畅谈起人生的道理来。

孔子谦卑地对渔夫说:我愿意做您的学生,得到您的教诲。

渔夫没有答应他,独自划船走了。

这时,颜渊把车子拉了过来,子路请孔子上车。

可是孔子仍然呆呆地望着渔夫远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静下来,听不见桨声了,才登上车子。

子路问孔子: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不曾看见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

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也是相对行礼,平等相待,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

(原文是:‘由得为役久矣,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夫子犹有倨傲之容。

’)但今天,那个渔夫漫不经心地站着,而您却弯腰弓背,先施礼后说话,是不是太过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说明了如此谦卑的原因。

-分庭伉礼是说宾主相见,分别站在庭中两边,相对行礼,平等相待。

伉,对等。

现在写作分庭抗礼,用来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对立。

●.奉公守法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

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

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

'有一次,他到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赵胜家去收田税,谁知道赵胜的管家蛮横不讲理,就是不肯缴纳田税。

赵奢根据当时的法律,严肃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赵胜手下九个参与闹事的人。

赵胜知道后,大发脾气,扬言要杀赵奢。

赵奢知道赵胜要杀自己,不但没有躲避,反而找到赵胜,对他说:您是赵国王族的贵公子,却放纵管家违反法律。

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国家必然衰弱。

国家一旦衰弱,其他国家就会来侵犯我们,甚至把我们灭掉。

到那个时候,您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富贵吗?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也就强盛起来了。

您身为王族公子,怎么能不重视国家的法令呢?赵胜听了这一番话,知道赵奢是个有才干的人,于是就在赵惠文王面前建议提拔赵奢。

赵惠文王听从了赵胜的建议,任命赵奢为统管全国赋税的官吏。

从此,赵国的赋税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国库得到了充实。

后来,人们就用奉公守法这个成语,指某人严格地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规范。

●.赴汤蹈火?东汉末年,刘表拥兵十万,称雄荆州。

他外表儒雅,但内心多疑。

当时曹操和袁绍都想拉拢刘表,但刘表却不知道该归顺谁。

有一天,刘表的属下韩嵩说:曹操他一旦击败了袁绍,就会移兵进攻我们,那时将军您就难以抵抗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