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翻译 诗人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其中《从军行》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以下是 小编整理的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翻译,欢迎参考阅读! 从军行七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独坐 一作:独上)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 黄昏时分, 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 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 吹奏的是 《关山月》 的调子,无奈着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军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声,不管怎样翻新,每每听到《关山月》的曲 调时, 总会激起边关将士久别怀乡的忧伤之情。
纷杂的乐舞与思乡的愁绪交织在 一起,欲理还乱,无尽无休。
此时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着长城。
边城 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 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将军向皇帝上表,奏请班师,以便能把战死
沙场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故土安葬, 不能让士兵们为他乡埋葬自己的战友而伤感 痛哭。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 遮暗了整个祁连山, 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 那座孤城。
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 回还。
塞北沙漠中大风狂起,尘土飞扬,天色为之昏暗,前线军情十分紧急,接到 战报后迅速出击。
先头部队已经于昨天夜间在洮河的北岸和敌人展开了激战, 刚 刚听说与敌人交火,现在就传来了已获得大捷的消息。
将军臂膊上绑缚着胡瓶,骑着紫薄汗马,英姿飒爽;碎叶城西的天空中一轮 秋月高高悬挂。
边境传来紧急军情,皇上派使者星夜传诏将军,并赐予尚方宝剑 令其即刻领兵奔赴前线杀敌;将军拜诏辞京,奔赴战场,将士用命,一鼓作气, 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玉门关周围山峦层层叠叠, 像重重屏障护卫着王朝的西北边防; 烽火台遍布 各个山头。
人们戍边要依靠烽火来传递消息;那里山深林密,马儿跑过一会儿就 看不见踪影了。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人物生平 诗人王昌龄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 年) , 约卒于 玄宗天宝十五年 (756 年) 。
早年困于农耕, 年近而立, 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 又中博学宏辞, 授 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开元末返 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 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 边塞所作边塞 诗最著。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 格调高昂,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 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诗人王昌龄集》。
诗人王昌龄的籍贯, 有太原、 京兆两说。
《 旧唐书》 本传云诗人王昌龄为 京 兆(即唐 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 别李浦之京》诗 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而《新唐书 文苑传》称 其为 江宁人, 或为误会。
殷璠 《河岳英灵集》 又称"太原诗人王昌龄"。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 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 河岳英灵集》为唐 人 殷璠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诗人王昌龄为太原人, 《 唐才子传》也认为诗人 王昌龄为太原人。
诗人王昌龄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 尉校书郎),后贬 龙标尉,世称“王龙标”。
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诗人 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诗人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 孟浩然 。
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些许海
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诗人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 ,有《巴陵送李十二》诗,还有《 闻诗人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与孟 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诗人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 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
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冬,诗人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 岑参相识,岑参有《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诗人王昌龄也有诗留别。
途经洛 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诗。
诗人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 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
除了上文所说被贬岭南 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
《詹才 子传》 说他“晚途不谨小节, 谤议沸腾, 两窜遐荒 ”。
《 河岳英灵集》 说他“再 历遐荒”,《 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
但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 史闾丘晓所杀。
《 唐才子传》载:诗人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 丘晓所忌而杀。
后张镐按军河南, 晓衍期, 将戮之, 辞以亲老, 乞恕, 镐曰: ‘诗 人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
”一向同情诗 人的张镐终替诗人王昌龄报了仇。
诗人王昌龄是盛唐诗 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诗人王昌龄”。
因为诗 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 交游外,还同 高适、 綦毋潜、 李颀、 岑参、 王之涣 、 王维 、 储光羲、 常建等都有交谊。
他因数次被贬, 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 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 并曾远赴西北边地, 甚至可能去过 碎叶(在今 吉尔吉斯斯坦)一带。
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 的诗歌 创作大有好处。
诗人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 世称为七绝圣手。
如《 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龙城飞将在, 不教 胡马度 阴山。
”慨叹守将无能, 意境开阔, 感情深沉, 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又 如 《 从军行》 等, 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 《 长信秋词》 、 《 西宫春怨》 等, 格调哀怨, 意境超群, 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 《 闺怨》 、 《 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
送别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
千古名作。
沈德潜《 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 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闾丘晓因忌才而杀害了诗人王昌龄,是对我国古代诗歌 的一大破坏。
诗人王昌龄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边塞诗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