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昌龄的七首从军行

王昌龄的七首从军行

【名称】从军行
【年代】盛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乐府古体诗
【出处】《全唐诗》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昌龄”之称。

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昌龄”。

从军行(其一)
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①,黄昏独坐海风秋②。

更吹羌笛关山月③,无那金闺万里愁④。

注释
①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②海:指青海湖。

③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

④无那:无奈。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从军行(其二)
【原文】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鉴赏】
从军行(其三)
【原文】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注释】
1. 关城:指边关的守城。

2. 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

3. 表:上表,上书。

4.掩尘骨:掩是埋,掩尘骨指尸骨安葬.
5. 龙荒:荒原.
从军行(其四)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

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从军行(其五)
【原文】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1.大漠:指广阔无边的沙漠
2.辕门:军营正门
3.洮河:黄河支流。

原于青海省、东北流经甘肃省临洮县,入黄河。

4.吐谷浑:古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名。

此处借以指进犯少数民族的首领。

从军行(其六)
【原文】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
[1]本篇描写了一个志在杀敌保边疆的英雄形象。

[2]胡瓶:西域出产的一种储水器。

落膊:挎在胳膊上。

落,通络。

薄汗:健马名。

[3]碎叶城:古城名,因城临碎叶水而得名,故址在今吉尔吉斯国托克马克城附近,曾是唐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治所所在地。

[4]明:白天。

敕(chì):皇帝的诏书。

星驰:星夜奔驰。

封宝剑:赐给尚方宝剑,作为封官的凭证。

[5]楼兰:古国名。

从军行(其七)
【原文】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