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造船史

造船史

1.中式帆装的组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与西式帆的比较。

2.中国造船与航海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对世界造船和航海的影响。

3.郑和下西洋,海权与国家的发展。

4.评点古代中式船的结构及工艺特点。

1中华文明是黄土内陆文明的说法为什么不对?答:河姆渡和萧山跨湖桥都属于海洋文化遗址文明、文化、新石器时代2怎么理解有段石锛对中国及亚太舟船历史的影响?答:石锛磨制石器的一种。

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

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

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

(1)可以伐木,为造船提供材料;(2)提高了生产力(3)为造船提供了工具3独木舟在我国出现的年代、特点及意义。

答:最迟不晚于8000年前,以一段木头制成,解决了浸泡水寒之苦4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舟文化器物。

答:河姆渡桨,跨湖桥独木舟5中国最早的船检官员答:公元前10世纪的舟牧6古文字与舟船文化的关系。

答: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古代传文化的发展。

也可看出古代船的外观及使用方式。

如甲骨文中“舟”字,可看出所表征的舟,是由纵向和横向构件组合成的。

由甲骨文中的“般”,可看出一个人持桨或蒿使船旋转移动。

7中国舟船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年代、意义。

答:船尾舵东汉水密舱壁晋代义熙年间车轮舟晋代义熙十三年指南针公元前4世纪到3世纪8中国人早期的渡水工具有哪能些?答:葫芦,皮囊,筏子,皮船9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科学思想的奠定时期?从世界范围来看,基本所有文明的文化根基都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有学者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时代”.从中国历史来讲,时至春秋战国,我们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已经有了很深的积淀,又适逢社会产生了较深刻的变革,所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对以往思想文化进行了总结,同时又根据我们的文化传统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做出了许多自己的发挥创造.我们后世的思想基本没有超出他们的思想范围,所以说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10对中国舟船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先秦时期典型的船舶。

春秋时的冶铁技术已有所发展。

铁制工具的出现则进一步推动了生产,手工业的分工更加细密,木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即春秋时鲁国人鲁班,为传统造船技术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用途上来看,有民用和军用的船舶,也有河湖船舶和航海船舶。

11邛沟、泛舟之役、答:泛舟之役:公元前647年秦用船运粮给晋12秦代有三大水利工程与造船业答: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3秦皇巡海的意义及对造船业的影响答:显示了当时船舶的发达,对造船业有这巨大的推动作用14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答:汉武帝开辟了到达斯里兰卡和印度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15汉代对中国船舶发展的主要贡献:汉武帝开辟了到达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的海上丝绸之路。

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广泛使用,横隔舱造船结构的重大贡献等。

16发明船尾舵的意义:舵是保证船舶正常航行必不可少的设备。

如果“舵失针迷,如坐积薪而待燃”。

船尾舵是中国造船技术的一个重大发明,公元10世纪,阿拉伯航海者引用中国舵,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舵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中国舵成为开创15世纪人类大航海时代的技术条件之一。

直到今天,舵仍然是船舶的主要操纵工具。

17《释名》是本什么书?作者,其中对船舶的论述:《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汉末刘熙作,其中对船进行了总结定义,论述了船的船舶属具,船体结构,稳定理论。

18东西方船帆的比较:中国帆:1.硬帆 2.风有八面,唯当头不可行3.落帆容易西方帆:1.软帆 2.吃风大,支撑点多3.操作复杂,升帆时间长19“汉习楼船”的背景和意义:到了汉朝,以楼船为主力的水师已经十分强大。

据说打一次战役,汉朝中央政府就能出动楼船2000多艘,水军20万人。

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有在舰队最前列的冲锋船"先登",有用来冲击敌船的狭长战船"蒙冲",有快如奔马的快船"赤马",还有上下都用双层板的重武装船"槛"。

当然,楼船是最重要的船舰,是水师的主力。

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

20汉代的主要船舶:汉代已能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造成各种类型的船,有客船、战船、货船等。

客船中又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舟扁)、艇、扁舟、轻舟(舟令)舟、舫舟等。

战船中又有弋船、桥船、艨艟、斗舰、楼船等。

21晋代中国船舶有哪两项发明:1.水密舵壁2.车轮舟22车轮舟对船舶推进技术的影响:其出现将人力推进动力的划桨转化为轮桨,使到车轮舟的运转能够进退自如,且提高了舟船的机动性,其首制者是祖冲之。

23双体船出现在何时何处:晋代画家顾恺之所绘《洛神赋》上的舫船就是具有纵通整体甲板,并有舷伸甲板的双体船。

24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中国造船业尤其是南朝却有很大发展的主要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六朝建都江南,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南移,战争中心也随之南移。

南方的地理特点是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位便利,又先后以黄河,淮河,长江为守,因而南方的水军极为发达。

当时南方出兵,或以水军为主,或必辅以水军。

25南北朝时期代表性的船舶:南北朝时期以舟船为代表,如隋朝的大龙舟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扬州一游,命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

杨广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2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水战:赤壁之战,钟离之战27“燕鼎之重乎千钧,。

所托者浮道也”说明了船舶的什么性能:浮性。

浮性是造船理论的基础,船舶能漂浮于水面(包括潜艇上升与下潜)也是利用了浮性理论。

从事现代船舶设计的人员,设计时必须进行重量与干舷计算。

船舶浮态是很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

28“季春之月,舟牧五覆五反,乃告天子舟备具于天子”说明了船舶的什么性能:抗沉性29“舡三百斛日舟刃,舟刃豹也短也,江南所名短而广安不倾危也”说明了船舶的什么性能:稳性30隋唐海外交通:唐代的南北两大国际航路:北方航路是“登州入高丽的渤海道”并可延航到日本。

南方航路“广州通夷海道”。

中国舟船从广东徐闻出发,经越南,达马六甲,苏门答腊,印度,巴基斯坦,而且一直将航路延续到阿曼湾和波斯湾。

31斗舰与龙舟反应的隋唐造船业水平:大龙舟高数层,船体要用很多大木料。

木料的长度有限,这就要求把许多较小较短的木料连结起来。

同时,船体的骨架与板之间,船体与上层建筑物之间的连结技术要求很高,连结不好就不坚固,所以在龙舟的结构强度中,连结是极重要的。

隋代大龙舟的连结方法是采用榫接结合铁钉钉连。

用铁钉比用木钉、竹钉连结要坚固牢靠多了。

隋代已广泛采用了这种先进的方法。

大业十一年令造龙舟数千艘,只用一年就造成,可知隋代造船能力之强,技术之高。

32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中国造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造船技术就达到了一定水平,而且远航至南洋。

到了宋代,造船技术站在世界之巅,并出现了很多造船中心,当时,不但官方造船,民间也造船。

宋代的多款船型和造船技术,在世界造船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船技术,历史悠久。

在原始社会,人类已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我国宋代,江河汇通,水上交通发达,船运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

北宋时期,水军基本成型,且配备了多种造型的战船,造船技术高超。

宋代造船技术在当时领先世界,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从而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

宋代所造的船,船体巍峨高大、结构合理、装饰华美,并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33神舟与客舟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

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

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

中舱分为四室。

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

“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

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

”“神舟”就比“客舟”更大得多了。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派使臣安焘、陈睦往聘高丽,曾命人在明州建两艘大海舶,第一艘赐名“凌虚致远安济神舟”,第二艘赐名“灵飞顺济神舟”,自浙江定海出洋到达高丽,高丽人民从没见过这样的神舟,“欢呼出迎”。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再次派使臣去高丽,又在明州建造两艘巨型海舶,据史载,它们“巍如山岳,浮动波上,锦帆鹢首,屈服蛟螭”。

到达高丽后,高丽人民“倾城耸观”、“欢呼嘉叹”。

“神舟”大者可达五千料(一料等于一石)、五六百人的运载量,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也可载二三百人。

34指南针与罗盘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影响指南针及磁偏角理论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

从此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缩短了航程,加速了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

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

十六世纪,中国的罗盘传入欧洲.这一技术很快用于航海业,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通过殖民掠夺.大量财富被掠夺到欧洲,成为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此后,发生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一系列改变.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起来.这也是欧洲现在比较先进的原因.35出土宋船所反映的宋代造船技术水平宋代的多款船型和造船技术,在世界造船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

民间船只类型多样,民间船只以用途得名,或以形状得名,或以设备命名,名称和船型多达千百种。

而水密舱技术、减摇龙骨、平衡舵等造船技术当时位居世界前茅。

36中国古船的三大船型及特点沙船有许多特点:第一,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

在风浪中也安全。

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

第二,沙船能调俄使斗风,顺风逆风都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

第三,船宽初稳性大,又有各项保持稳性的设备,所以稳性最好。

第四,多桅多帆,帆高利于使风,吃水浅,阻力小,快航性好。

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

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

福船首部高昂,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沉敌船,多用船力取胜。

福船吃水四米,是深海优良战舰。

广船产于广东,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

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和大维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