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微生物菌株的管理
品种问题--高温湿热灭菌导致
• 2007年1月,国家组织了“克林霉素磷酸酯 注射液”及“阿奇霉素注射液”扩大调查, 检验克林107批,其中7批无菌不合格;阿奇 90批,其中3批无菌不格。 • 结果:取缔两个品种的热力灭菌大体积液体 制剂生产。
三、问题
THANK YOU
EP2.6.12 JP4.05 •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金黄 色葡萄球菌 •Escherichia coli(ATCC 8739)大肠埃希菌 •Bacillus subtilis(ATCC 6633)枯 草芽孢杆菌 •Candida albicans(ATCC 10231)白色念珠菌 •Aspergillus niger(ATCC 16404)黑曲 霉
抑菌效力检查(CHP)
•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 白色假丝酵母 •Aspergillus niger (ATCC 16404) 黑曲霉 •Escherichia coli (ATCC 8739) 大肠埃希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铜绿假单胞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 金黄色葡萄球菌
—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 —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
NCIMB —英国食品工业与海洋菌种保藏中心
3、菌种在国际药典中的应用
无菌检查
USP 71 JP4.06 需氧细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 ) 金黄色葡萄球菌 •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 枯草芽孢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铜绿假单胞菌 厌氧细菌 •Clostridium sporogenes (ATCC 19404) 生孢梭菌 真菌 •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 白色假丝酵母 •Aspergillus niger (ATCC 16404) 黑曲霉
18
3、标准菌株的管理
1)、菌株管理的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9203 理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
2)、标准菌株管理
标准菌株的来源: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试验菌应 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收藏机构的标准菌株, 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商业派生 菌株。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的程序管理标准菌种(原始标准 菌种、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涵盖菌种申购、 保管、领用、使用、传代、存储等诸方面,确保溯源 性和稳定性。
工作菌株
由标准储备菌株制备,只使用一次
中国药典2015年版 9203 指导原则菌株的分类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
标准菌株: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 商业派生菌株: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 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经过复壮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生长后,分装 于小瓶中,采用低温冷冻干燥,液氮储存,超低温冷 冻(低于-30℃)等方法保存。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 纯度和特性确认。 工作菌株:采用标准储备菌株制备的
微生物限度检查
USP 51
控制菌检查
USP 51 EP 5.1.3 JP 19 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 白色假丝酵母 Aspergillus niger (ATCC 16404) 黑曲霉 Escherichia coli (ATCC 8739) 大肠埃希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 铜绿假单胞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 金黄色葡萄球 菌
菌株采购计划 到有资质的部门购买 收到后及时移交实验室 核对信息
菌株的复苏
核对菌株信息后打开 菌株复苏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大肠、金葡、铜绿、沙门、生孢、白念、枯草可 同时接种液体和斜面 短小、藤黄(效价测定用菌株)接种斜面 黑曲接种斜面 进行纯度鉴定
菌株的传代
菌株的传代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在规定温度培养 注意标识
药品微生物菌株管理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
实验助手APP授权发布
2016年10月 成都
一、概况 二、菌株管理 三、问题
一、概况
1、国内认可的菌种保藏机构 中国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CCCCM),下设7个全国性菌 种保藏管理中心及机构,2011年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下 设9个国家级菌种资源子平台
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CGMC),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中国农科院区划所 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⑥菌株的接收、传代、使用/领用、销毁应有记录。 记录中还应包括以下内容:从原始菌种传代到工作用 菌种的代数;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每一支 标准菌种都应以适当的标签、标记或其它标识方式来 表示其名称、菌种号、接种日期和所传代数
• 菌株管理包括菌株的采购、复苏、传代、保藏、 使用和销毁的管理
菌株的采购
保存菌株应制备成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标准储备 菌株应在规定的时间转种传代,并做确认试验,包括活 性、纯度、实验室中所需要的关键特征指标,实验室必 须加以记录并予以保存。
④所有的标准菌种从原始标准菌种到储备菌株和 工作菌株传代培养次数原则上不得超过5次
⑤实验室应有程序和措施以保证标准菌种的安全, 防止污染、丢失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 2006年7月 • 安徽华源“欣弗”事件
• 2006年6、7月,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 和山东等省、自治区陆续有部分患者使用欣 弗后,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 疼痛、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 状。全国16个省区共报告“欣弗”病例93例 ,死亡11人
结论:无菌阳性分离得到的微生物来自样品本 身,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 载,导致产品无菌和热原检查不合格
菌株的保藏
一般,菌株保藏容器为冻存管 保藏温度为-30℃以下 冷冻前,贴上标签(菌名、菌号、传代日期、第几支) 立即置低温冰箱 保藏时间需要验证
菌株的使用和销毁
菌株应有领用记录 使用后的菌株应有销毁记录
4、污染菌株和监控菌株的管理
1)管理依据
2)警戒线的设置
3)阳性结果调查
5、欣弗事件调查
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中国药 品生物制品检验研究院
抗菌素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ACC),中国医科院医用生物技术研究所 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VCC),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 林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FCC),中国林业科学院 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MCCC),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武汉大学
微生物限度检查(CHP)
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s) •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计数方法的验证 同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
4、菌种在中国药典中的应用
无菌检查(CHP)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s) CMCC(B) 26 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 10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tilis) CMCC(B)63 501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 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 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 003 方法验证试验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 4 4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s)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5、标准菌种的使用
二、菌株管理
1、菌株的分类 2、标准菌株
3、标准菌株的管理Leabharlann 4、污染菌株、监测菌株的管理
1、菌株的分类
菌株
标准菌株
监控菌株
污染菌株
2、标准菌株? 来自国内外菌种保藏机构的0代菌株, 来源明确,分类鉴定准确
标准菌株
标准储备菌株
标准菌株传代后的同种菌株 ,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标养物
2、国外认可的菌种保藏机构
世界菌种保藏联合会WFCC (World Federation Of Culture Collection)全球注册的菌种保藏机构583家
– – – – – – – – ATCC NRRL DSMZ NCTC CMI CBS NBRC(IFO) JCM
ATCC NBRC C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