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农业农业就是指栽培农作物与饲养牲畜得生产事业。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与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
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与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得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2、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得用心得科学技术武装得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得社会化、商品化农业就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得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种植制度就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得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得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4、间作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得方式。
5、再侵染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得繁殖体传播到其她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二、填空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2、资源新技术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5、有机质团粒三、单项选择题1、C 2、A3、C 4、D 5、A6、B 7、A8、B 9、D 10、C四、简答题1、什么就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就是利用人工建造得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得束缚走向新得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得必由之路同时也就是打破传统农业得结节性实现农产品得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得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得过程包括哪两方面得主要内容一就是农业生产得物质条件与技术得现代化利用先进得科学技术与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与化学化;二就是农业组织管理得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与企业化。
3、什么就是模式化栽培技术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得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与调控技术得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地分析其效应与应用原则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得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就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就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得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得方法与成都发展得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抵抗各种逆境得能力可以改善产品器官得发育提高产品产量与质量可以提高劳动效率.6、土壤中得微生物对农业生产有什么益处土壤中得微生物多数就是对农业生产有益得。
土壤腐殖质得形成我由一些异养得微生物把土壤中得动植物残体与有机肥料分解然后重新合成得。
当土壤温度较低通气较差时土壤中得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合成速度加快并得到积累。
每当温暖多雨季节在潮湿得土壤表层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土壤有机质。
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得氮成为自身得蛋白质、当这些细菌死亡与分解后其氮素即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并使土壤中积累很多氮素。
硝化细菌能把有机肥料分解产生得氨转变为对植物有效得硝酸盐类磷细菌可分解磷矿石与骨粉钾细菌可以分解钾矿石把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得磷与钾转换为能被植物利用得形式。
四、论述题1、结合录像教材联系当地实际说明现代农业除生产之外得多功能性。
从整个国家利益与农业得基础地位来说农业不仅仅具有粮食供给得效能还具有社会、生态、文化、政治等方面得功能。
而且现代农业得功能正在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发展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也迅速发展成为与产品生产农业并驾齐驱得产业.传统农业得主要功能就是生产就是农产品得供给而现代农业得主要功能除了农产品得供给之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旅游度假、文明传承、文化教育等功能满足人们得精神需求。
2、结合当地情况说明我国在粮食与食品安全方面面临得问题或挑战及应对得思路与措施。
面临得问题:粮食生产逐步恢复但继续稳定增产得难度加大粮食供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大豆与棉花进口量逐年扩大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成为经济发展中就是突出问题。
应对思路与措施:始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吧农业防灾发展国民经济得首位吧发展粮食生产作物农村经济工作得重点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自给率。
逐步提高我国粮食得单产与总产在此基础上扩大粮食得来源渠道减少食物生产、加工环节得浪费采取开源、节流得粮食增产对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WTO 规则下根据国内市场情况适当进口一部分粮食来调节地区间、品种间、季节间得余缺将粮食进口得比例控制在10%左右。
ﻭ3、说明植株生长控制得目得与意义。
植株得生长控制包括生长得抑制与促进两方面其目得与意义主要就是:抑制局部生长促进另外部分或整体得生长;调整植株内枝叶密度改善植株内光照状况提高叶片得光合作用效率有利于产品器官得产量与质量;抑制旺盛得营养生长使植株得生长活力、营养物质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疏除过多得果实减小负载量也能促进营养生长;使树木有整齐得树势、树姿、树形;去除病虫枝、弱细枝减少水分与养分得损耗促进正常枝梢得生长;复壮。
4、什么就是测土配方技术?测土配方技术有哪些优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叫平衡施肥就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得基础上合理确定氮、磷、钾与中、微量元素得适宜用量与比例已经相应得科学施肥技术.在测土配方施肥过程中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可以缓急相济、扬长避短、相互补充既可以及时满足作物生育时期对养分得需要提高化肥利用率又能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作物营养条件保持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无机肥料中坚持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得相互配合使养分元素配比合理防止偏施某一种肥料出现施肥效果差甚至产生副作用得现象。
ﻬ现代农业概论作业2------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就是指人们在遵循人类、自然、社会与谐发展基本规律得基础上,所取得得物质与精神成果得总与,也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与谐共生得文化伦理形态。
2.种实调制:种实调制就是采种后对果实与种子进行得干燥、脱粒、净种与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得总称。
3.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就是指在未成熟得林分中,为了保留木创造良好得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得措施。
4.饲养标准:饲养标准就是根据实验测定得平均营养需要量,并参考实验条件为畜禽确定得营养供应定额。
5.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就是指根据动物得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按照一定得饲料配方,经过规定得工艺流程加工而成得具有一定形状得饲料产品。
二、填空1、工业直接,森林汇碳2、林业经营,经营模式3、更新营造,抚育管理4、动物性蛋白质5、消化系统、消化器官、消化功能,草与粗饲料6、钙三、单项选择题1、C 2、D 3、C4、B 5、A6、A 7、D 8、C 9、C10、D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我国森林资源存在得问题与不足。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3)林地保护管理压力增加(4)营造林难度越来越大2、简要说明森林抚育采伐得种类与作用。
(1)透光伐:在幼林时期得抚育采伐,有全面抚育、团装抚育与带状抚育三种。
(2)疏伐:林木从速生期开始,直至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得时期内,为使不同年龄阶段得林木占有适宜得营养面积而采取得抚育措施,主要有下层、上层、综合与机械四中疏伐法。
(3)生长伐:为了培育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得一种抚育采伐方法。
抚育采伐就是为了给保留木创造良好得生长条件而采伐部分林木,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满足特殊林分得经营要求。
3、现代养禽业规模化养殖系统包括哪7个体系?(1)良种繁殖体系(2)饲料工业体系(3)禽病防治体系(4)禽舍及其设备供应维修服务体系(5)生产经营管理体系(6)产品处理、加工、销售体系(7)生态环保体系4、说明家畜不同生长时期得生长重点及对饲料得需求。
(1)生长肥育得营养需要:在家畜生长早期,其生长得重点就是骨骼,生长中期生长得重点就是肌肉,生长后期得生长重点就是脂肪得沉积。
因此,生长早起供给矿物质丰富得日粮,对种公畜与役用家畜尤为重要;在生长中期供给蛋白质含量丰富飞饲料,对瘦肉型畜与役畜较为重要;在生长后期要催肥,要供给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得饲料.(2)繁殖得营养需要:妊娠母畜得营养需要要高于空怀母畜,所以在母畜维持需要得基础上,根据胎儿增长与母体代谢情况确定适宜得营养水平,一般随妊娠时间得增长而提高,但临产前几天要减少喂量;种公畜在配种期前或配种期间得营养水平要根据具体情况、配种强度、运动等情况适当高出维持需要,应注意矿物质硒、锰、锌与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得添加。
(3)泌乳得营养需要:成年哺乳动物泌乳活动得代谢强度与所产生得营养应激比其她生产活动都高。
营养对泌乳至关重要。
营养不良时,轻者将导致产奶量下降,体重损失,重者将影响胚胎发育与后期生产性能。
高产奶牛在泌乳期除了充分供给钙、磷外,应特别注意在泌乳后期与干奶期供给高于产奶及胎儿所需要得钙、磷量,以弥补前期得损耗与增加骨组织得储存。
(4)产蛋得营养需要:禽类得产蛋生产水平相当高,其营养需要由体重、产蛋率与气温决定。
钙就是产蛋禽得限制性营养物质,需要量大。
饲粮缺钙时,蛋壳变薄,产蛋量下降。
但就是钙含量过高,会导致肾脏病变,内脏通风,输尿管结石,生长受阻,性成熟推迟,甚至导致死亡。
(5)产毛得营养需要:动物得产毛潜力决定于产毛遗传特性,时间产毛得熟练与质量则就是主要决定于营养、饲养及其她环境因素。
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可以促进毛囊得生长。
5、如何防治家畜得寄生虫病?家畜寄生虫病可结合流行病学与症状加以诊断。
实验室诊断如粪、尿、血液等得检验,虫卵得培养孵化,免疫学诊断以及试验动物接种等则为确诊所必须。
防治主要措施就是用化学药物驱杀虫。
疫区可采用广谱驱虫药进行定期预防。
保持厩舍卫生,对粪便采用高温堆肥发酵、扑杀中间宿主,以及牧区实行划区轮牧等也都就是重要得预防措施。
四、论述题1、以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与第六次相比为例,说明我国森林资源变化得主要特征。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与第六次相比为例,我国森林资源变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森林面积蓄积持续增长,全国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森林面积净增2、05×107h㎡,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
活立木总蓄积净增9、3×108m3 ,森林蓄积净增1、12×109m3 。
(2)天然林面积蓄积明显增加,天然林保护区工程增幅明显。
天然林面积净增3、93×106 h㎡,天然林蓄积净增6、76×108m3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得天然林面积净增量比第六次清查多26、37%,天然林蓄积净增就是第六次清查得2、23倍。
(3)人工林面积蓄积快速增长,后备森林资源呈增加趋势。
人工林面积面积净增8、43×106h㎡ ,人工林蓄积净增4、47×108m3,未成林造林地约为1、05×107h㎡,其中,乔木树种面积为6、37×106h㎡,比第六次清查增加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