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管理探析【摘要】云南省国境线线长、点多、面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边境管理形势严峻,跨境犯罪猖撅。
云南省跨境犯罪主要有走私犯罪、毒品犯罪、拐卖妇女的犯罪。
其犯罪特点表现为组织化、隐蔽化、装备精良化。
要遏制云南省跨境犯罪,必须提高认识;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严格边境管理;加强境内外合作。
【关键词】云南边境地区;跨境犯罪;境外人员;应对策略
一、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的原因
第一,边境地形复杂管理难度大。
云南边境两侧无天然屏障,边民非法出入境非常方便。
国界线长4060公里,拥有13个国家一类口岸,7 个二类口岸。
除国家一、二类口岸外,还有无数边民临时入出境通道。
第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差距拉大。
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机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云南边境地区的国家没有抓住机遇,人民生活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
在如此大的反差之下,在境外人员眼中中国遍地是黄金,都挤破头往我境内挤。
二、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的种类
第一,偷渡。
偷渡又称偷越国(边)境,由于云南边境地区没有天然的屏障,再加上历史习惯因素,双方边民相互往来十分频繁。
缅、老、越边民进入我国境内按照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境外边民入境出境管理规定》、《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中方人员出入境管理暂行规定》、《云南省中越、中老边境地区人员出入境管理规定》都要持
边民证进入我国境内,但是现实是他们大多是选择小道而不走协商通道、非协商通道、口岸,这种行为就是违反法律的偷渡犯罪行为。
第二,走私。
走私犯罪实际是一种由于国与国之间的不同通过商品倒卖而从中谋取差价的行为。
其分为由境外走私入境内和由境内走私出境外两种方式。
其主要以边境线上的边民为其销赃群体。
以历年看,走私入我国境内的主要是电子产品、电脑软件、印刷品、淫秽物品、音像制品等;有我国走私处境的主要有珍贵药材、珍贵文物、黄金、艺术品和动植物制品等。
第三,毒品。
由于云南边境地区临近著名的“金三角”,再加上政治动荡,缅甸地方武装甚至是独立人民种植鸦片,以毒资来养军队。
云南是毒品运送的集散地,东进和北上的运毒路线都要经过云南。
第四,拐卖妇女。
由于云南边境地区大部分居住的是跨境民族,自古就有相互通婚的传统,所以导致了很多的非法跨境婚姻。
再加上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境外女性都希望嫁入中国,拐卖妇女的行当就此诞生。
005年云南警方在打击边境地区跨国拐卖妇女儿童行动中,共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其中12名为缅甸籍边民,解救被拐卖缅甸妇女58人,由此可见中缅边境地区拐卖妇女犯罪活动十分猖獗。
三、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的特点
第一,犯罪组织化趋势明显。
云南边境地区的跨境犯罪都有境内外势力相互勾结的黑社会特性,他们分工明确,共同分配所得利
益,因为毕竟此类犯罪只有一两个人是很难完成的,为了攫取更大的利益他们甚至已经腐蚀到了边境地区的司法行政内部寻求对其保护。
第二,手段更具隐蔽性。
犯罪分子活动方式和犯罪手段更具隐秘性,他们狡诈,自我保护意识和反侦查伎俩更加多样化。
他们会以金钱为后盾,远程合作,幕后操纵。
第三,装备越加精良。
跨境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获取巨额暴利,通常不惜耗费巨现代化的资装备如先进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威力较大的枪支弹药和加工或改装犯罪目的物的装备等来武装自。
四、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管理中的难题
第一,法律制度不完善,国与国之间的管辖权不同,导致很多跨国异地抓捕的行为无法正常进行;由于边境地区的边民下相互间的交往很频繁,有很多非法跨国婚姻和非法移民现象,这就导致了很多犯罪分子的国籍认定存在困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犯罪分子国籍认定的问题,云南省制定了《关于办理涉外刑事案件确认国籍问题的意见》,为外籍犯的身份确认问题做了规范。
但这只是一般性的内部操作依据,没有法律效力,再加上这些规定自身的不完善又导致了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出现。
第二,边境线管理难度大。
云南边境地区的边境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再加上边境线上的邻国政局混乱,管理跟不上。
比如,缅甸政府对边境线的控制只有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是在地方武装的控制之下。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政府制订了,单边管理和双
边管理。
虽然老挝和越南的政局相比好一点但是这两国对边境的管理很松散,随意性很大,巡逻的频率很低。
但云南边境地区较我国其他地区讲是老少边穷地区,边境管理队伍常年处于缺兵少将的境地,当地边境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很大。
第三,与邻国的合作程度有待加深。
由于我国与边境地区的周边邻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法律司法制度、工作习惯都不同造成了对跨境违法犯罪的重视度也不相同。
就以缅甸为例,由于缅甸政府对国内局势的控制力有限,至今国内地方武装势力林立,这些地方武装没有健全的法制机制,社会管理也相当的混乱,没有与我国建立等的协调处理机制。
第四,我方边民的法律意识欠缺。
由于边境线上居住的大多是跨境民族,他们同宗同源,我方有些边民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就对境外人员纵容。
五、云南边境地区境外人员跨境违法犯罪管理应对策略
第一,制定修改法律制度。
对于管辖权问题,我国在《刑法》中新修订补充了管辖权原则,规定:境外人员在我国犯罪,我国同样对其有管辖权与约束力。
这无疑为跨境违法犯罪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于境外犯罪人员的国籍认定问题,要修改《国籍法》,使地方法规有参照;管理部门要依法办理,严格执法,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公安、检察院、法院要新城联动机制,形成合理,协调办案,紧密合作,在合作互相监督。
第二,加强对边境的管理防范。
边境的管理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政策倾斜,吸引留住人才,充实边防力量。
再有就帮助邻国提高管理水平;并建立情况通报网络,开展专项行动,制定打击跨境犯罪活动预案,及时修订调、整预案。
第三,密切与邻国的合作。
开展警察外交,化解相互间的矛盾,形成共识;加强业务培训交流,互通技术,业务,经验等有无;形成情报互享机制,定期举行国内外的犯罪问题学术研讨会,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第四,对边民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边境地区定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边民懂法、知法、守法。
做名事理、辩是非、顾大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同时要加强边境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快边境地区的发展,让边民形成一堵无形的边境防线。
【参考文献】
[1]马进保,易志华.我国现阶段的跨境犯罪及其防治对策[j].河北法学,2001(2).
[2]李琦.边境地区境外边民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研究[j].犯罪研究,2011(1).
[3]梁道坤,宁教铭,鲁丽娟,等.云南跨境犯罪研究[j].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4]罗圣荣.云南边境地区的毒品走私问题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5]李娜.跨境犯罪原因浅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