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 为适应差异,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区别 的指导作业,可以使作业的分量或难度 (length or difficulty)有所不同,作 业的类型也要有所不同。
• 智力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人有各种 能力,但不是所有的能力都是智力。智力主要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 智力是所有人所具有的特性,并被视为 一种潜在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先天发 展和成长的一种机能。因此,它会因疾 病或受刺激而发生变化。一切对智力成 长的有利环境、知识、教育和刺激,都 不会增加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因此,成 长只能使个人把他的潜力发展到最高度。
坚持长期的思想工作。
• 学外语一定要有一个积极和强烈的学习 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否则学好外语
是不大可能的。
第三节 年龄与外语学习
观点一:从小学外语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 龄,儿童比成年人学外语学得快。 (the younger the better)
观点二:反对观点一,认为成年人理解能 力强,因而学习外语更有利。
• 他提出两岁到青春期之前,是学生习得 母语的最佳期。到了青春期,学习语言 要花大力气,本族语口音难以克服,成 年人说外语一定会带本族语口音,成年 人学外语也不可能学得像母语那样地道 。
• 帕特康斯克指出:只有那些在15岁之前 开始学第二语言的人才能完全像本地人 一样掌握语言。
• 约翰逊和纽波特认为:在15岁以前,特 别是10岁以前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方 面几乎没有因人而异的情况,而年纪较 大的学习者,由于缺少像说本国语那样 的能力 。
• 还有一些学习者反复练习强迫记忆,这样他们就满 意地觉得他们已掌握了一些东西。
•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看、听、练, 他们还需要用完善的方法把新知识用于实践。一些 人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他们取得的收益 就大得多。相比之下,那些被迫去接受唯一的学习 方式者(而这种方式并不适合他们)收益就小。
• 自觉型和兴趣型学生 受 内在动机支配, 说服型和强迫型学生 受 外在动机支配。
• 学习外语的态度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 高于学习其他学科的态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 程度。一般来讲,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与性 别不同有关,如女同学更喜欢学外语。
• 学生的外语学习态度是可以改变的,只 要外语教育工作者善于诱导,教法得当,
• 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着语言学习才能的差 异,外语教师要因人而异,针对学生不
同的学习才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 使他们学好外语。
第六节 外语学习方式
• 不同的学习者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 • 有些称为视觉”学习者,他们需要先用眼观察,再
接受事物;
• 另一些人被称为“听觉”学习者,需要听一次或两 次后再接受事物。
• 个性的不同的确对外语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外语学习,而外语学习的成功
会增强学习上的信心,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二者是 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
消极、悲观、恐惧、自悲等不良性格必定对外语 学习带来消极的作用。外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良好的 条件,注意培 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第八节 适应差异 因材施教
第七节 性格与外语学习
• 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成绩与他们的性格 有关:
• 一般来说,性格开朗,自信心强,认真负 责的外语学习者外语成绩 好于 那口语方面,外向型的学习者(extroverted learners)喜欢交际,胆子大,不怕出错误, 常显得自信大方,善于和人交谈,他们要比 内向型的学习者(introverted learners)占 有一定的优势。但在阅读、写作方面不见得 比内向型的人有什么优越之处。
处理事物的倾向性。
• 外语学习态度就是学生对外语学习的认 识、情绪、情感、行为在外语学习上的 倾向。
• 外语学习态度与外语学习表现是一致的, 态度是内心的倾向,表现是外显的行为,
学生的内心态度如何,很难知道,唯有
通过他们的学习表现去推知,去了解他 们的内心世界。
• 学习态度根据学习表现,可分为: 自觉型、兴趣型、说服型和强迫型。
总结:
第四节 智力(intelligence) 与外语学习
• 1.智力: 指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高度的观察力、 注意力、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的总和。所谓的“笨”、“聪明”,就是对一 个人智力的评价。
• 桑代克他主张智力是由许多高度特殊的过程所组 成,这些高度特殊的因素联合起来,就组成智力 。他把智力分为三大类:抽象智力(abstract intelligence)、机械智力(mechanical intelligence)和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 。抽象智力就是了解和应用文字与符号的能力;
第一节 外语学习动机
• 动机(motivation) • 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和力量(包括个人的意
图、愿望、心理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的等),它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 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 • 学习动机还可以叫学习的坚持性(perseverance)。 • 动机具有启发性、选择性和目的性。 • 动机可使我们从厌烦转为感兴趣,它就像机动车 上的发动机和方向盘。
神经生理学家的一致看法是,超过了青春期就不那 么容易完全习得第二语言的语音。
• 伦尼伯(Lenneberg)-----临界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 This is supported by Lenneberg's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1967), according to which there is a period when language acquisition takes place naturally and effortlessly, and after which it is not possible to be completely successful.
观点三:青少年 early teenagers 既具有 语言获得的灵活性,又具有一定的认知 能力。
一、 临界期论
• 赛利格(Seliger)等人研究表明,成人学 外语,只有6%到8%的人可以说得上是不 带第一语言的口音。同时认为,各种语言 能力有自己的临界期,有的语言能力的临 界期较短,超过了11、12岁确实难以完全 习得,但有的语言的临界期则可能很长, 甚至持续终生。所以,讨论学习外语的最 佳期很难取得一致的结果。
一 、外语学习动机的类型
• 不同的角度划分,有多种类型 • 1.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 2.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 • 3.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direct short-range motivatio • 4.外语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第五节 学习才能
• 研究表明,某些个人具有异常的学习语言的才能。
• 奥博勒(Obler,L.1989)报告说,有一个男子 就具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奥博勒称他为CJ,他 的母语是英语,他的首次第二语言学习始于15 岁,是正式的法语学习。在高中时,他又学了德 语、西班牙语和拉丁语。后来,CJ在摩洛哥工 作,在那儿,他说自己通过接受正式的和非正式 的学习,便学会了摩洛哥阿拉伯语。他还在西班 牙和意大利仅度过几个星期,就学会了西班牙语 和意大利语。他确实是一位惊人的天才!
• 外语学习动机: 渴求外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
• 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 是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活动中的一种 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
• 加德纳(Gardner)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应包 括四个方面:
目的(a goal) 学习的努力程度(effortful behaviour) 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a desire to attain the goal) 学习态度(attitude)
二 非临界期论
• 年龄对外语学习影响的实验在世界上到处并时 时都在进行。1987年,梅伊斯特(Magiste) 做过一个实验,最小的6岁,最大的19岁。实验 结果使他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似乎无临界年龄 (criti-calage),但似乎存在一个最佳年龄 (optimal age),其理由:年龄较小的学生模 仿力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语言学习的自发 性。但年龄较大的人自我意识增强,模仿力减 退,而使学外语愈加困难。但这个实验还有一 个启示,那就是语言的难易与年龄有关,并非 在任何情况下,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人学得好。
• 教师所教的东西对学生要有价值,如果教师所 教教材对学生不适宜,就会降低、挫伤学生的 学习动机。
采用积极的手段,而不能采用消极的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节 外语学习态度
• 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 (1)认知,这里指人对事物的信念。 • (2)情感,指对事物的褒贬反应。 • (3)意动,即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1.外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
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是最直接的 和主要的因素。
• 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 他占14%
2.智力、学习才能(语言才能)、外语学习者的 年龄、学习方式等
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 学习动机 • 学习态度 • 年龄 • 智力 • 学习才能 • 学习方式 • 性格 • 个体差异
• 研究成果还表明,智力与正式的语言学 习中使用的第二语言技能有较大的关系 (即阅读、语言解析、写作、词汇学 习),但对口语交流技能发展的影响小 得多。由此看来,在班级授课的第二语 言学习中,尤其是在正式的课堂中,智 力似乎是一个有很大影响的因素。如果 不是正式课堂教学,智力可能就会起次 要作用。
• 研究表明:至少在第二语言发展早期阶 段,年老学习者比年轻学习者能力高。
教育研究已报道:在长期竞赛中,从小
学开始学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水平低于 那些从青少年开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