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育问题运用对策分析论文(共6篇)第1篇:案例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分析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深化开展的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得到了创新和优化。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中使得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得到显著提高,促使其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素养得到充分培养,进而丰富其时事政治相关知识的积累,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的政治思维,促进学生拥有更为良好的思想道德。
下面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模式高效应用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以期案例教学模式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1合理挑选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案例在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挑选过程中,初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保证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其一,坚持典型性原则。
这类案例通常应用于开展法律知识相关教学方面,利用直观的案例分析体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学生明确知法、懂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抓住相关知识重难点。
其二,坚持生活性原则。
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来源于生活,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才能促使学生实践思维、应用思维得到充分培养。
其三,坚持启发性原则。
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过程中应该始终选择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案例,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启发功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从中得到一定感悟和启发。
其四,坚持适宜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学案例不能太过简单或复杂,简单的教学案例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难度过大的案例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应该选择难度适宜的教学案例。
其五,坚持针对性原则。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案例,始终坚持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案例的原则[1]。
2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运用的环节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可以以案例为先导,引出课程内容。
利用案例分析为学生创设一定悬念,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对课程进行学习。
在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分析较为复杂难懂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认识。
在完成课程讲解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分析,并在下次课上陈述分析结果。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一共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导入、讲解、探讨、分析、总结。
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只有保证每个方面的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2]。
在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模式融入其中,促使课堂教学交互性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围绕相关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模拟多国峰会等,让学生扮演各国领导人,使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各自的观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评价和点拨。
3引导学生围绕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对案例实施分析,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其能够按照一定思路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得到明显增强,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4优化开展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的总结工作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结束后对整节课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行為、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从而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方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反省,促进其学习行为得到一定改善,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综上所述,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还应该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法辅助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保证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性以及趣味性。
同时,还应该将以学生为本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前提下,使其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为学生未来政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张华强第2篇:浅谈初中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在这一时期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从当前初中学生的普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思维活跃、喜欢独立思考,对新事物感兴趣,并且希望得到尊重,讨厌反复说教和强制性监督,从这一特点出发,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选择好方式方法。
本文以初中政治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为例,对初中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教师言传身教,自觉发挥表率作用德育教育的核心是树德、立德,而立德需要通过榜样示范来产生作用。
要通过政治教育来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素质。
除了在课堂上把课程内容讲实讲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不管在课里课外都要注意个人的一言一行和个人形象,做到对人对事不愠不火,从内心深处尊重和关心他人,以平等、良好的心态与学生们交流。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同时也是人生的叛逆时期,他们会抱着质疑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言行一致,他们就会质疑教师所讲的德育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可以结合自己与父母交往的人生经历来和学生分享,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严也是一种爱”,体会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自发的萌生出回报父母、孝敬父母的想法和感情。
如果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老师在生活中也是像课堂上所讲的,非常尊重和孝敬父母,内心深处就会对老师的教育产生高度认同,自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实践。
二、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初中的政治课教材经过多次修订以后,目前的版本已经非常贴近实际生活。
授课教师如果能够发挥教材优势、注重学以致用,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引起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比如,在讲授关于人际交往和尊重等内容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对日常生活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父母、学生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归类,让一部分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情况,在课堂上模拟和重复这些交往过程,由另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评价,指出哪些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哪些行为是不恰当的,还有哪些行为是容易引进别人反感的,并说明理由和原因,最后由教师来进行补充和总结。
通过这种在课堂上的模拟式教学,“慢镜头”式的把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回放,将教学课程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既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沉闷,又引发了学生对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言行的深层次思考,促使学生自觉做到改善言行、尊重他人,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了培养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树立道德责任感和荣辱观在德育教育中,学生如果缺乏道德情感体验,就容易把德育教育看成枯燥无味的教条式灌输,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通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引导学生在德育教学中体验道德情感,从而树立起道德责任感和荣辱观,就成为初中政治课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
要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教师必须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材料,要通过饱含真情实感的材料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并以此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难报三春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以及影片《背着爸爸上学》,在课堂上朗饱含作者感情的片段或者放映影片中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片段,让学生体会到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激发学生产生回报父母的愿望,并以此启发学生进行理智的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承担的是什么角色?谁在家庭中担负起整个责任和重担?我们能够为家庭为父母做些什么?为什么不孝敬父母是可耻的?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理智和情感的支配,情感在人的一生中随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真实的体验道德情感,才能在学生的内心建立起道德约束力,并自发的承担起道德责任。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德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另外一种比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接触社会,增加知识面,将自我与社会、与国家和民族进行联系,能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不能忽视实践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注意选取一些特殊的时间,或者针对特定的对象,有意识的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践行道德行为,树立道德品质。
例如,在举国上下共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抗日英烈纪念碑下敬獻花圈,缅怀先烈的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发起“送给母亲一个特别的礼物”活动,引导学生在母亲节里为母亲祝福,帮助母亲做一件家务,从小学会对父母尽孝;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孤儿院去看望和慰问老人、小孩,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教学趣味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师生互动的情况更为常见,目前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与以前相比,已经大为改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
教育改革也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初中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来增进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把以往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将一些教学内容先由教师进行讲授,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合作小组,分组进行讨论,由教师来参与点评,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对一些结论或答案比较多的情况,教师要指出“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存在的可能性,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避免陷入只有一种答案或结果的惯性思维。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适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事例或故事,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对于初中政治课中的德育教育,只要教师做好表率,树立道德榜样,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道德体验,并积极结合社会实践,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金凤第3篇:论初中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教育经过了多次改革,课程改革突破了偏、难、旧的“包袱”走进新课程。
尽管如此,初中政治课程仍然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从国家发展、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初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必要;另一方面,从初中政治课的实际教学来看,政治老师感到政治课普遍难教,学生不爱学习政治课。
一、初中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需求脱节初中思想政治课本来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很好的资源,但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观点与学生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对教材感觉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