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试题预览: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省淄博市二〇〇九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8页,四个大题,22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
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岩(qiào)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2.选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2分)A.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和世界体育运动留下了一笔独特的遗产。
B.三鹿“毒奶粉”事件的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C.“神七”发射的圆满成功,复活了一个古老民族关于“飞天梦”的记忆。
D.2019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悲怆和喜悦,中国人用坚韧、勇敢和智慧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民族力量。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菊花: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
菊花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在秋冬季节开放。
菊花不仅有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功效。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食菊的习俗。
莲花:多年生草本水生球根花卉。
地下有根状茎,称为莲藕。
茎一般空心挺直,叶片呈圆盾形,有细茸毛,不沾水。
花冠成莲座状,颜色通常为白色或淡粉色,气味清新幽雅。
莲花的全株植物体都有利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
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图案成为佛教的标志。
梅花:位居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秀美,幽香宜人。
梅不屑与浮花浪蕊在春风中争奇斗妍,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之时,傲霜斗雪,迎风怒放,因“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
在文学艺术史上,梅诗与梅画数量之多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
假如让你从上面三种花中推荐一种作为我国的国花,你会选择哪一种?写出推荐的理由。
(3分)(2)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花情有独钟,并留下诸多广为流传的佳作逸事。
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为三种花分别选一位代言人。
(3分)林逋陶渊明郑板桥周敦颐王冕郑思肖菊花:莲花:梅花:(3)如果你要参加一个以“花”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你认为上面三段文字中哪一段更适合作为朗诵材料,请说明原因。
(2分)4.默写填空。
(8分)(1),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2)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蝶恋花》)(3),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4)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5)池上碧苔三四点,,日长飞絮轻。
(晏殊《破阵子》)(6)小明在重阳节陪父母登鲁山,面对夕阳映照下的满山秋色,他不禁想起了王绩《野望》中的诗句“ ,”。
(7)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 ”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8)“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吴均在《山中杂诗》中用“鸟向檐上飞,”体现山居的自然有趣;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 ,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第5题。
(2分)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本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13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林泉高致》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7.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
9.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
(2分)(1)(2)10.(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
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
(15分)土地与庄稼的联想阿来①在离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
它们化作一道道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
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让人心安的景象。
②我在车窗上哈气,用手描画一个个汉字。
这些象形的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③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④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和道路。
⑤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⑥车窗模糊了,我在心里继续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汉字。
⑦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⑧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古老中国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
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花披拂着红缨,已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雌花上。
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
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农家的仓房。
⑨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
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
中国人自己不再重视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
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
”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
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炉火。
⑩我曾经由一个翻译陪同穿越美国宽广的农耕地带,为的就是看一看那里的农村。
从华盛顿特区南下弗吉尼亚,常常看见骑着高头大马的乡下人伫立在高速公路的护坡顶端。
浩荡急促的车流在他们的视线里奔忙,他们不会急于去城里找一份最低贱的工作,因为他们身后自己的领地是那么深广:森林,牧场,麦田……相互间隔,交相辉映。
也许他们会想,这些人匆匆忙忙是要奔向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他们的安闲是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宝贵的东西的那种自信的安闲。
就在不远处,某一座小山丘前是他们独立的高大房子,旁边是马厩与谷仓。
在中部密西西比河两岸,那些农场一半的土地在生长小麦与大豆,一半在休息,到长满青草的时候,拖拉机开来翻耕,把这些青草埋入地下,变成有机肥,让这片土地保持长久的活力。
(11)从那里,我获得了反观中国乡村的一个视点。
(12)离开淮阳前,我又去龙湖边漫步。
氤氲的水汽,生机勃勃的水生植物,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
因为这宽广的土地,因为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0日,原文有删改)11.读完本文,你认为作者通过对“土地与庄稼的联想”要阐发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12.阅读第①段,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13.本文在第⑨段中引用利奥波德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14. 第⑩段中加点的“最宝贵的东西”具体指的是:。
(2分)15.综观全文并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你获得了哪些方面的启示。
(4分)材料一:胡锦涛主席在“八国会议”上表示,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政策。
中国用世界百分之九左右的耕地解决了世界百分之二十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种植面积。
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20分)最后一个鸡蛋郑渊洁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
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
”一个幕僚说。
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
”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
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
”幕僚说。
五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
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
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
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
这个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
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
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得好,住得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她生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蛋!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
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