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山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山东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
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①?——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 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 赠遣之。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①匈奴,式上书,愿输②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③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④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 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12.答案: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 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 出来。
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
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
能祸患无穷。
【2019·滨州卷】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适: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舍: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卜式,河南郡人。把种地放牧作为谋生手段。当时汉朝正和匈奴战争,卜式就上书给武帝,愿意捐献出一半家财帮助边境上的战争。武帝就派遣使者问他:“你想做官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放羊,不懂得做官,不想做官。”使者又问:“你家里难道有冤情,你想申诉冤情吗?”卜式回答说:“我从小和别人没有争执,同乡里生活贫困的我就借钱借物给他,行为不端正的我就教导他,我所居住的地方的人都喜欢听从跟随我,我有什么缘故被别人怨恨呢?”使者又说:“如果这样,那么先生究竟想要什么呢?”卜式就说:“当今天子进攻匈奴,卑臣愚昧地认为贤能之人应为民族气节而死,有钱有物的应捐献出自己的财物,只有这样,才能消灭匈奴。”
(节选自班固《汉书》)
【注释】①事:此指交战。②输:送出。③见:被。④死:为……而死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元方入门不顾
C.遂许先帝以驱驰
杂然相许
D.上使使问式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泰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①铦(xiān) :锋利。②絷(zhí)维:系缚。③遽(jù) :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 :责备,斥责。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 相与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 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 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2.下列与“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3.下列句子与“为人所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B.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4.翻译下面句子。(3分)
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
15.文中写两处玉兰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答案】12.B(3分)
13.D(3分)
14.然而,不是朱先生因为(或凭借)太史的身份(或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寺的玉兰,终究没有人知道。 (3分)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2019全国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19·德州卷】
慧庆寺玉兰记
戴名世
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①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答案:
(1)A
(2)B
(3)①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
②我一生和别人没有争执。
(4)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5)①报先帝忠陛下②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③忠君爱国
【2019•东营卷】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2.《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分)
【答案】8.共同、一起
适逢、恰好
舍弃(抛开)
9.C
10.A
11.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
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
1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有些人看似有优点, 其实一无是处! 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 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 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 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 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 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2019·菏泽卷】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康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0.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无他,但.手熟尔
但:
②尔安敢轻.吾射
轻:
③老翁手.一短柄斧
手:
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
则:
11.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分)
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答案】10.答案: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