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的概念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公允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
2、审计的基本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3、审计的目标总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①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②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③与列报相关的认定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4、审计的基本分类①按审计主体,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②按审计内容和目的,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经济效益审计5、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可以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①顺查法:又称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优点:系统、全面,可以避免遗漏缺点: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和时间太多适用于业务十分简单,或一些已经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单位或单位中的某些部门进行审计时使用②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以此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优点: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还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
缺点:不能全面的审查问题,易有遗漏。
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多的大中型企业单位和凭证较多的行政事业单位6、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调节法①盘点日在结帐的之前:例:A产品01年12月31日账面数为1100件。
11月15日盘点数为800件,11月16日至12月31日购进400件,销售100件。
01年12月31日A产品应为多少件(实存数)?(结账日)应结存数=盘点数+增加数-减少数②盘点日在结帐的之后:(结账日)应结存数=盘点数-增加数+减少数期初数+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数7、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8、抽样:是指先对特定对象总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然后以其审查结果来推断该总体数量的一种方法。
9、统计抽样特点:(1)随机选取样本;(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优点:①抽样风险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这是与非统计抽样最重要的区别②有助于审计人员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缺点:①统计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②统计抽样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10、属性抽样:是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11、运用属性抽样的步骤①确定预计差错发生率②确定精确度③确定可靠程度④确定样本数量⑤选择随机抽样方法⑥评价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12、变量抽样:是指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对审计对象总体的货币金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所采用的抽样方法,是根据细节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
适用于对企业存货、应收账款等的估计13、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的审计项目时提交给被审计单位的正式文件。
14、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①鉴证业务-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复核业务-保证业务②管理咨询业务③税务服务业务④会计服务业务⑤其他服务业务15、民间审计组织形式1、独资会计师事务所个人承担无限责任2、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3、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4、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与有限公司制的结合5、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6、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16、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①诚信②独立③客观和公正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⑤保密⑥良好的职业行为17、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①违约责任②过失责任③欺诈责任18、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预防①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守则和执业准则的要求②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③与委托人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④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⑤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⑥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⑦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⑧按规定妥善保管审计工作底稿19、审计准则(看一下)20、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支持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1、审计证据的特性①审计证据的客观性②审计证据的相关性③审计证据的合法性22、审计证据的分类按表现形态分类①实物证据②书面证据③口头证据④环境证据23、审计证据的收集①监盘②观察③询问④函证⑤检查⑥重新计算⑦重新执行⑧分析程序24、审计证据的可信性判断标准影响可靠性的因素: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无论是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6、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的关系(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
(2)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受审计证据质量的影响。
审计证据质量越高,审计证据越相关和可靠,需要的审计证据数量可能越少。
也就是说,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3)如果审计证据的质量存在缺陷,那么注册会计师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可能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
27、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编制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28、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包括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的记录,亦包括注册会计师取得的各种相关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工作事项表;内部控制测试表;试算表工作底稿;调整工作底稿;分析、计算表;盘点表;备忘录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对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作废的文本,以及重复的文件记录等。
29、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和保管目前我国实行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注册会计师复核项目负责人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是最后一级复核,又称为重点复核工作底稿的保存:10年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未能完成审计业务,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日起,对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
30、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
具体审计计划审计目标审计步骤执行人及执行时间审计工作底稿的索引号其他有关内容31、重要性:指在具体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
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32、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①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呈反向关系③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反向关系33、重要性的运用(1)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金额和性质的考虑重要性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般来说金额大的错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更重要某项错报从性质方面考虑,可能是重要的,例如①涉及舞弊和违法行为的错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④不期望出现的错报34、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计算方法35、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①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②错报的汇总③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与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比较36、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关系;36、检查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与某一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审计人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37、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38、内部控制的目标①确保企业战略的实现②运营的效果和效率③财务报告的可靠性④资产的安全、完整⑤符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39、内部控制的要素①内部环境②风险评估③控制活动④信息与沟通⑤内部监督40、内部控制的内容不相容职务控制:①经纪业务处理的分工②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③各种职能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41、内部控制的三种描述(1)文字表述法(2)调查表法(3)流程图法42、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43、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44、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阶段账表导向审计(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系统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现在)45、了解内部控制系统的程序①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②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凭证和记录③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④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46、控制测试的概念又称符合性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与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47、控制测试的流程48、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整个循环,找问题,给建议)【例】9—1注册会计师张某和李某于2004年12月1日至7日对甲公司销售和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在相关工作底稿中记录了了解和测试的事项,摘录如下:1.甲公司产成品发出时,由销售部填制一式四联的销售单。
仓库发出产成品后,将第一联留存登记产成品卡片,第二联交销售部留存,第三联、第四联交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乙登记产成品总账和明细账。
2.会计人员戊负责开具销售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