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审计学原理课程要点一览
章节
要点
第一章总论
审计含义
审计的命名(宋)
审计(社会审计)的根本特性(独立性)
审计关系(第一、第二、第三关系人)
受托经济责任(第一、第二者、第三者)
财报审计职能(监督评价鉴证)
基本审计假设(p23莫茨和夏拉夫主要观点)
第二章审计组织与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目前的类型(行政型)
随机选样的方法(业务题用随机数表选样)
金额单位法的特点(优点、缺点)
第十章风险基础审计
了解被环的审计程序(通专(分析程序))
了解内控的审计程序(通专(穿行测试))
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的因素(六个)
内控要素(五个)
风险应对(总体应对—财报层次风险;进一步审计程序—认定层次风险)
控制测试的要求(有效仅无险)
定义鉴证业务的范畴(审计审阅审核)
第五章审计对象、目标和分类
审计对象的具体内涵(主要)
审计主体、客体的分类
审计目标认定程序内在关系
财报审计目标与保证程度(合理保证)
查证存在的审计程序(逆查)
顺查与逆查的审计目标(低估&高估)
第六章审计依据、审计证据和审计底稿
审计依据的定义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适当性)质与量的关系
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应对
三级概念
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
进一步审计程序
四级概念
了解内控
控制测试
五级概念
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
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
审计方法的选用原则
审计范围的分类
全部审计与详查的区别
审计模式(种类最新)
审计程序工作量大小判断(如最小的是询问等)
审计辅助技术方法(调节法)
分析程序的运用(认定:准确性/计分阶段:险评程序(必)实施(选)完成阶段(必)证据:环境证据书面证据)
第八章审计抽样
审计风险种类(效果效率)统计抽样与非统抽样的选样方法(非统独有的:判断抽样随意抽样)
各种审计程序概念大小的比较(业务题)
第十二பைடு நூலகம்审计程序
政府审计程序特殊性(行政复议)
第十三章审计报告
财报审计报告的特点与要求
审计报告的意见种类与要求
第十四章审计管理
审计风险的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中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重险是不可控的;检查风险可控的)
一级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二级概念
国家审计的领导类型
内审类型的独立性(部门审计>单位内审)
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认定(财政部)
第三章审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的要求高低程度(职业道德>法律责任)
有无违反独立性的判断(业务题)
法律责任的成因(违约过失欺诈)与后果(行刑民)
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师方者)
财报审计目标(法允)
第四章审计准则
审计证据的种类(书面言词环境实物)
审计重要性的特征(性质数量)
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业务题)
审计底稿的归档期限(2M)
重大事项
第七章审计方式和方法
重新计算可以获取的审计证据类型(实质性程序)
复合审计程序(监盘等)
积极式函证与消极式函证的比较(前者更可靠)
突击审计方式的适用对象(货币资金有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