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一、2011年发生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7·16”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要情况
7月11日至1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司和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石油储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共同选定原油罐防火堤外
2号输油管道上的放空阀作为“脱硫化氢剂”的临时加注点。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

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吨“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

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使用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剂”,违规在原油库输油管道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剂”作业,并在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加注,造成“脱硫化氢剂”在输油管道内局部富集,发生强氧化反应,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和原油泄漏。

二、2010年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10·24”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要情况
2010年10月2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在拆除“7·16”事故损毁的103号储罐过程中又发生火灾事故。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施工人员违反拆除方案要求,擅自切割储罐浮船底板,引燃浮船底板下残留的油污等可燃物,导致储罐内起火。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制定的拆除施工方案存在缺陷,且未按拆除方案要求进行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
2、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理工作不到位;对作业过程安全监管不力。

三、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造成原油泄漏。

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设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以及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漏洞;对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管理不到位;制造垫片的工艺存在问题,造成垫片存在固有缺陷。

四、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柴油罐区一台2万立方米柴油储罐在进料过程中发生闪爆并引发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9.0473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由于事故储罐送油造成液位过低,浮盘与柴油液面之间形成气相空间,造成空气进入。

正值上游装置操作波动,进入事故储罐的柴油中轻组分含量增加,在浮盘下形成爆炸性气体。

加之进油流速过快,产生大量静电无法及
时导出产生放电,引发爆炸。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1、未认真执行生产运行管理中“浮顶罐和内浮顶罐正常操作时,其最低液面不应低于浮顶、内浮顶(或内浮盘)的支撑高度”的规定;
2、在储罐收油过程中,未重视油品流速过快造成静电过大的风险;对储罐维护保养不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