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病论文

高血压病论文

中医、哈萨克医治疗巴斯萨黑那(高血压病)1258例刘静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内科新疆阿勒泰市836500摘要:【目的】:根据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以期为临床诊治高血压病和生活发面提供有益帮助。

【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文献以及根据中医、哈萨克药学理论,采用以中医药为要本,结合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民族传统医药的方法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据有临床1258例治疗,通过运用中哈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血压病。

效果收获奇特,治愈率很好,治疗过后对身体的伤害也很少,身体的好转也快。

经过治疗巴斯萨黑那(高血压病)病人血压控制达到理想标准,并明显的降低了中风的发生率。

【结论】:结果表明运用中哈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压病有很好效果,这样更有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深层次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辨证论治刺络放血一、综述: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高血压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高血压病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

高血压病越来越复杂性,单纯性地用中医和用哈医不能解决高血压病的复杂性病变。

伴随中、哈医结合治疗的盛行,人们越来越关注其治疗效果,更加喜欢运用中哈结合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治疗,如果能配合中医的辩证施治,采用中哈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则可以逐步减轻高血压的病情,大大减少并发症,从而切实提高此类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1.1在中医方面,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因多系先天禀赋常复因后天身活起居失宜(如饮食,情志失调)引起阴阳失衡而发病。

高血压病涉及损害的脏器主要是肝肾及心肌病,与冲任肾气肾衰及脾有密切关系,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例如1肝风内动长期精神紧张或情绪低落或忧思郁怒,使肝气郁滞,久郁化火,肝阴暗耗,肝风内动肝阳上亢而出现头痛,便秘,心烦更特征。

2 肝肾阴虚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反之也可肝肾阴亏不能敛气,阳气上亢上冲于面而出现头晕,头痛。

3 痰湿中阻各种原因导致脾虚失运,脾湿生痰,痰湿中阻或夹风为患而出现头晕头痛。

4 气滞血瘀气滞与血瘀往往同时存在,高血压病后期往往出现气滞血瘀,血液运行不畅,脉络不通。

5 心肾不交心主火而肾主水,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与肾,使心火不致独亢,保持“水火相济”协调关系。

若肾中真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或五志过极,心火内积,不能交与肾,形成心肾不交病理状态。

6 阴阳两虚多因久病不复导致阴损及阳及阴阳俱损。

7 冲任失调肾阴不足及年龄增大,进入更年期都可损及冲任两脉导致冲任失调,多见于女高血压患者[i]。

1.2在哈医方面巴斯萨黑那(高血压病)哈萨克医认为与热阿依(气候)、苏勒(血液)、胡瓦特(气)及奎依克铁尼斯(情志)等因素有关。

在特定的气候下,人体气血运行较盛,而有头痛、头晕、面红等症。

春天是人体血液涌涨,随洪水来临增多、泛溢,并不断更新,净化体内淤血之际,使血液已淤聚在头部,因此哈医把巴斯萨黑那也称之为“血涌”。

哈萨克医的汗达勒玛(放血疗法)是哈萨克传统医学中的疗法之一,哈医用特色疗法放血驱逐血液中污秽、余毒,调节机体体液,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放血治病日益完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外治方法。

此法操作简便,疗效神速,我们多年来用此法治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疗效满意、可靠。

二、治疗方法2.1中医辨证治疗1.肝阳上亢证证候: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杜仲12克,天麻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2克,栀子10克,益母草12克,夜交藤10克,殊茯神10克。

加减:腰酸痛者,加玉米须、地龙。

头痛甚者,加夏枯草、茺蔚子、全蝎。

2.风痰上扰证证候:头痛,眩晕,胸闷心悸,纳少,呕恶痰涎,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祛风化痰。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制半夏10克,白术12克,天麻10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4枚。

加减:头晕腰酸甚者,加玉米须、杜仲、草决明、怀牛膝、密蒙花等。

3.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煎。

沙参12克,麦冬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枸杞10克,川楝子10克,玉米须12克,杜仲10克,怀牛膝12克,密蒙花10克。

加减:头痛者,加天麻、茺蔚子、全蝎。

4.阴阳两虚证证候:眩晕,耳鸣,体瘦,神疲,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心悸腰酸,舌淡少津,脉弱而数。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9克,仙灵脾10克,巴戟天10克,黄柏6克,知母10克,当归6克。

加减:头痛腰酸者,加杜仲、怀牛膝、天麻、茺蔚子。

2.2哈医治疗2.2.1一、放血工具:自制的锥状、斧状等锐利的刀具或针具,近代改用手术刀。

二、放血部位:头部、肩部、四肢关节周围肌肉丰厚处、鼻尖、舌下、额部、耳部、手指末端、腰背部等。

三、放血方法:1、点刺:先行局部揉搓或绑扎,使血管充盈,施术后使其自然流血,血尽而止。

2、挑刺:将针刺入皮肤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

3、叩刺:疾刺疾出,速切6~10处,出血量大,约在5~50毫升左右,借助火罐,以尽出其血。

2. 2.2 治疗时间及疗程隔日或每日一次,可连续三次。

一般在每年4~6月间。

2.2.3 关键技术环节切不可割断血管。

2. 2.4 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性保障措施)放血不宜过深,切不可割断较大血管。

因治疗后会留下瘢痕,故治疗前应告知患者或填写知情同意书。

告知患者三日内不得洗浴,局部保持清洁干燥,嘱患者休息1~2天,服热肉汤、马奶子(调气血)、骆驼奶(生新血)等,保温调养,禁止饮酒。

适应证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2.5.禁忌症放血疗法不宜用于低血压、血液病、孕妇、过饥、过度疲劳的患者及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2.2.6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如不慎刺破动脉血管,可用消毒棉球在局部加压止血;如刺血后局部形成血肿,可嘱患者自行热敷;如出现晕针现象,可立即让患者平卧,饮糖水,严重时可针刺人中等穴。

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取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刺血,医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2.2.7. 不良反应/事件(根据课题立项后的临床实践例举)未发现不良反应因此,控制体重、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和限制饮酒是治疗轻度高血压的首选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的营养防治原则是:低钠盐、低热能、低饱和脂肪酸,增加钾、镁、钙和优质蛋白的摄人和限制饮酒。

三、典型病例:1、高血压病多××,男,60岁,哈萨克族,福海县一牧场牧民,于2003年4月8日就诊。

病史十年,头晕、头痛,曾血压高达280/130mmHg。

患者诉双下肢发热、夜休差,测血压210/100 mmHg,舌降红,苔厚黄腻,脉弦劲,取背部三处放血,共出血约60毫升后测血压180/95mmHg;次日,测血压180/95 mmHg,再取头顶、枕部,放血约40毫升后测血压180/90mmHg ,诸症大减。

春季用放血法净化体内污血,夏季用补液法防止脱水,秋季用吐泻法驱逐体内多余的胆汁,冬季用泻下法驱除体内多余的沉渣之物,这是哈萨克族医学中预防治疗疾病的总则,也是人体随四季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合理饮食与防治措施的原则。

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许多病人在刺血前的主诉,如“吞咽困难”、“头痛如裹”、“双目涩痛”、“患肢沉重”等,在放血后即可缓解,甚至消失。

所以用汗达勒玛治疗疾病,疗程短,收效快,简便易行。

四、讨论:哈萨克族医学认为春天是大地苏醒、植物萌芽、水位上涨、虫源复活之季,并为夏天的到来具备条件,也是宿疾复发以及各种疾病蔓延和传染的季节,如伤寒、霍乱、百日咳等等。

乌太波衣达克在《奇帕格尔利克巴彦》一书中,有关上述内容的详细记载。

哈萨克族医学提倡在这一季节首先采取各种各样的防病措施,防止疫病的传染与蔓延。

同时认为,春天也是人体体液(血液)随洪水的来临而增多、泛溢,并不断更新、净化体内污血之季。

对于有些血液过于增溢的人来讲,此季可能会引发发疯、发狂之疾。

因此哈萨克族医学建议此时经过放血治疗来驱逐血液中的污秽、余毒,调整机体体液,防止疾病的发生,否则血液会腐熟,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

放血后立即用春天的动物初乳及熏肉类来及时补充。

春季用放血法净化体内污血,夏季用补液法防止脱水,秋季用吐泻法驱逐体内多余的胆汁,冬季用泻下法驱除体内多余的沉渣之物,这是哈萨克族医学中预防治疗疾病的总则,也是人体随四季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合理饮食与防治措施的原则。

也就是说,人体从饮食中所吸收的体液(血液),春天趋于充溢、净化;夏天趋于丰满、添补;秋天趋于充实、储藏;冬天趋于干燥、阳盛,而冬天沉积在脉管中的污秽物又可在春天体液(血液)泛溢中净化自行调节。

人体就这样以时间为基础的自然替换、轮回、循环的规律过程中,继续其自然吐故纳新的生活规律来延续生命,保护生命。

否则,疾病丛生,生命终止。

哈萨克族医学还认为,温热型血质的人只要一得病,则血热上冲头部而头痛,可致胃酸过多而哎吐,有时两种症状可同时出现。

因此,这类人应防止突然或迅速的低头。

其预防和治疗原则,以放血为主,达到清热凉血、净血的目的。

放血后,血中沉渣物随污血排除,体内污秽则减少或消失,从而保持了机体体液的正常平衡状态。

所以要求医生熟练掌握哈萨克医学的苏勒(体液)学说及四季自然的替换、轮回、循环变化规律的属性特征,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潘俊辉.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及验方【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02. 208 《哈萨克药志》王仁主编,新疆,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0月哈萨克族医学概论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