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本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A类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介绍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山秀水和著名景点,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华名山;第二,中华秀水;第三,中华名胜;
通过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山水文化和知名景点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以适应岗位能力需求为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将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到学生的成长中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旅游文学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有代表性的名山秀水及知名景点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熟练的讲解主要景点,培养良好旅游从业素养。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
(一)先修课程:
《旅游典故》
(二)后续课程:
无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章中国旅游文学概况
教学内容:第一节旅游文学概说
第二节旅游文学与旅游文化
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学简史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旅游文学的基本概况、熟悉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中华名山
教学内容:第一节泰山
第二节黄山
第四节华山
第五节庐山
第六节峨眉山
第七节长白山
第八节天山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华名山的基本概况,能熟练的用文学语言对中华名山的主要景点进行讲解,熟悉“三山五岳”、“五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等著名山岳。
第3章中华秀水
教学内容:第一节长江
第二节漓江
第三节九寨沟
第四节西湖
第五节黄果树瀑布
第六节都江堰
第七节鸭绿江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以水资源作为主要景点,能熟练的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能对主要景点进行讲解。
第4章中华名胜
教学内容:第一节长城
第二节故宫
第三节秦兵马俑
第四节苏州古典园林
第五节敦煌莫高窟
第六节布达拉宫
第七节滕王阁
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十大名胜古迹、能够熟练的运用文学语言对中华名胜进行讲解,掌握万里长城、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代表性景点的导游词。
五、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
无
六、本课程课时分配
本课程总课时为32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具体
分配见下表:
七、教材选用与参考书推荐
(一)《旅游文学作品欣赏》李洪波、韩荔华编著,旅游教育出版社,2015年6月第2版
(二)《旅游文学》吉凤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9月第一版(三)《中国旅游文学作品选》崔乃瑜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5月
第二版
八、考核纲要
第1章知识点:旅游文学概说、旅游文学与旅游文化、中国旅游文学简史;能力项:能熟练阐述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简史。
第2章知识点:泰山、黄山、华山、庐山;能力项:能熟练第讲解主要景点并撰写导游词。
第3章知识点:长江、九寨沟、西湖;能力项:能熟练第讲解主要景点并撰写导游词。
第4章知识点:长城、故宫、秦兵马俑、苏州古典园林;能力项:能熟练第讲解主要景点并撰写导游词。
九、考核形式与成绩构成
(一)考核形式:考查
(二)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十、制修订情况说明
第1次制定时间:2014年2月. XXX
第1次修订时间:2016年2月. XXX
十一、其他说明
无
十二、制修订及审核流程签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