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部入伍新兵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与对策

某部入伍新兵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与对策

某部入伍新兵心理健康调查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2-12-26T09:36:47.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张威1 董晓莉2 许宏冰2 张天云2 [导读] 入伍新兵是一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是身心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各种心理冲突和行为、情绪问题发生的高危阶段张威1 董晓莉2 许宏冰2 张天云2(1兰州市甘肃省军区五泉山干休所 730000;2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 730000)【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029-03 【摘要】目的了解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干预治疗科学依据,分析影响入伍新兵心理健康的因素。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57名2008年入伍新兵进行心理健康测试。

结果入伍新兵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男性、低龄、农村地区、初中文化水平以下新兵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新兵,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

入伍新兵28.6%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轻度心理障碍75%,中到重度心理障碍占18%, 7%为严重心理障碍。

结论入伍新兵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性别、年龄、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对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不同群体的心理特征有所不同,应对不同类型的入伍新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及干预。

【关键词】新兵精神卫生 SCL-90入伍新兵是一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是身心迅速发育的重要时期,是各种心理冲突和行为、情绪问题发生的高危阶段[1]。

环境变化以及军营文化和新训的紧张可能会给新战士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顺利实现从地方青年到军人角色的适应和转换,尽快融入军营,是一重要的心理认可转换过程,不仅关乎战士的健康,更关系到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培养,因此提高新兵心理素质同时也是提高未来战争中心理战防御能力的根本要求[2-3], 本研究对某部入伍新兵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期为入伍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驻甘肃某部教导队2008年入伍的757名新兵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年龄16~23(平均19. 3)岁,﹤18岁651(86%),﹥18岁106(14%);男性674名(89%),女性83(11%)名;来自农村363名(48%)来自城市394(52%);初中学历189名(25. 30% ),高中学历477名(62. 70% ), 大专以上学历91(12%),新兵体检均健康,既往无精神病史。

1.2 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4]: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和其它。

评分标准采用五级,即每个题目从“无”到“严重”分为五级,以1-5分来记分,凡自评“无”的计1分,自评“轻度”的计2分,自评“中度”计3分,自评“重度”计4分,自评“严重”的计5分, 3分以上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3 方法由专业培训过的心理医师对新兵采用集体调查的方法。

新训开始前由随训保健军医组织,以班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测试程序,测评过程要标准化遵循对测试结果保密原则,要求自评者独立真实填写、采用统一编号不记名填写,完成测评当场收卷,充分考虑新兵参加心理测评的动机,测评前就要进行心理测试常识的宣传、普及教育,让新兵打消顾虑,正确对待、积极配合。

1.4 资料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2.1 入伍新兵SCL-90各项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 757名入伍新兵9项因子所得均分与国内常模[5]比较,入伍新兵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1),入伍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见表1。

表1 入伍新兵SCL-90各项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x±s)2.2 入伍新兵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入伍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有28.6%的新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75%为轻度心理障碍(T≥2-2.90),以强迫症为最多,占21.5%,其次是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各占21.0%、20.8%,中到重度心理障碍(T≥3-3.9)占18%,主要依次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抑郁、恐惧,分别占4.9%,4.5%、3.6%、3.3%、 3.0%、2.9%,7%为严重心理障碍 (T≥4)主要以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为主,分别占2.5%,2.3%、2.0%、1.8%,入伍新兵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见表2。

表2 入伍新兵总体心理问题检出率[n(%)]2.3入伍新兵轻度心理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比较性别因素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影响结果显示,除躯体化、恐惧2项因子外,男生其余各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小于18岁组与大于十八岁组比较除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外,其它因子小于十八岁组各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大于十八岁组;地区差异比较,来自农村新兵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入伍新兵,可能与女兵及大专以上学历新兵均来自城市各因子得分降低有关;只有初中学历的新兵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新兵,高中与大专以上学历的新兵各项因子比较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抑郁等指标有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说明性别、年龄、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对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结果见表3及表4 。

注a**初中与高中及大专以上比较 p<0.0 1, b**高中与大专以上比较p<0.0 1,b*高中与大专以上比较 p>0.05。

2.4中到重度心理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中到重度心理障碍占新兵总体的18%,主要依次为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抑郁、恐惧,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显示男性、农村、初中文化水平以下新兵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新兵,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

2.5重度心理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比较严重心理障碍占新兵总体的7%,主要以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焦虑为主,结果显示男性、农村、初中文化水平以下新兵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新兵,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

3 讨论3.1开展新兵心理健康测评必要性部队广泛开展心理教育与疏导,是新形式下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新举措,对新入伍战士进行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是新训大纲规定内容, 因此开展对新兵的心理测评,对新兵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学评估,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疏导方案,对减少新训期间不良心理状态所导致的训练伤的发生,预防科部队突发性事件,增强新兵适应能力,促成其角色转换,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测评工作是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通过连续四年在同一集训地点对相对相似的新兵兵源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对可能影响新兵心理因子的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入伍新兵SCL-90的各项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表明入伍新兵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与军内文献结果相同[6-7]。

对入伍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态测评显示入伍新兵总体心理健康状态良好,有28.6%的新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其中75%为轻度心理障碍,中到重度心理障碍占18%,7%为严重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以强迫症为最常见,其次是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惧,这与新兵社会阅历不深,初来部队,面对新环境及角色转换挑战,情感波动较大,遇事冲动有关, 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增加了与新战友、教官发生冲突的可能,并易诱发敌对情绪和偏执态度,在与新战友交往中,也会表现为敌对和攻击,因此出现强迫、偏执等心理问题。

3.2入伍新兵心理障碍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对入伍新兵心理障碍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农村、初中文化水平以下新兵各项指标得分均明显高于女性、城市、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新兵,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

说明性别、年龄、地域环境、受教育程度对入伍新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性格差异可能与女兵大多来自城市,大多高中毕业以上,心理素质较高有关,另与男女新兵心理发育特点差异有关,传统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使得他们不自觉压制自身的情感,同时对男性在责任、成就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比女性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年龄小于18岁新兵绝大多数文化知识基础较差, 身心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也是青春发育的心理危机时期,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往往存在不良行为习惯。

来自农村的新兵,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生活环境与城市新兵比较有较大差别,有一定的自卑感,使得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更为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形成偏执人格[8]。

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抑郁等指标明显高于城市新兵。

城市新兵大多为独生子女,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智性因素上具有优势,在性格上具有外倾性,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主动取向性,只有初中学历的新兵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高中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新兵,提示受教育程度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有明确的关系,学历越高其自控力越强,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3.3 开展新兵心理教育疏导的建议3.3.1选派专业心理学医生,在新兵训练开始前培训带兵的连、排、班长心理辅导骨干;讲解常用心理疏导的技术原理,掌握常用心理健康测评方法,更好的理解和尊重新兵心理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情感上的支持。

研究发现,对战士的心理影响最重要的因素非极端艰苦的环境,而是上级对下级的关心程度、人际交往因素,新入伍新兵最渴望的是带兵干部和老兵的理解和沟通,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新兵心理素质,具有确实、可靠的效果。

3.3.2结合新兵入伍心理测评的结果,科学分析数据,有针对性地制定新兵心理教育疏导内容,通过团体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兵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新兵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战防御能力,定期在进行常规卫生教育和监督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自我认知训练、信念强化训练、情绪调控训练、团队合作训练、模拟训练、合理冒险训练、运动疲劳的生理及心理恢复训练、心理咨询[9-11]。

同时针对特殊个体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咨询辅导。

指定专人,合理安排内容.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通过减少负性情感诱发的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更加集中注意力,身体协调性增加,从而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3.3.3根据新兵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针对特殊人群及个体制定个体化心理辅导方案,开展跟踪心理咨询辅导,引导激励自信心和上进心,使他们能够在一种宽松、自信的环境中训练、生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可以有效地疏导心理压力,引导新兵正确认识环境、正确认识自己,及早完成角色转换、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对部队和社会的适应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