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各有关部门: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安监处已拿出基本框架,请各部门将和本部门有关的制度进行审阅,不符的地方请修改(修改部位用红字),请在9月23日前修改完毕,发给安监处汪洲洋、赵尊华。

安监处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大明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大明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组织机构1、大明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总工程师、经营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监处长、通风副总、工会主席成员:保安区、通风队、后勤科保健站、科研、安监处、生产科、机电科、调度室、人力资源科、财务科、供应科、培训中心和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2、大明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组长:宋伟林副组长:闫永发高飞杰苗亚臣潘润禄方德勇李继民成员:张晓刚陈海江魏强汪洲洋陈刚王登义左辉贾连贵岳中才胡刚韩春晓张树宏周明辉秦亚东曹小明王选民齐鹏第二部分、大明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一、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管理,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保障职工作业安全与身心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经矿研究决定,制度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负责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年度计划并督促执行;负责机构设置、职责分工、经费落实等工作。

(2)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有权责令隐患单位限期改正,对拒不整改的有权进行处罚。

(4)负责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和职业危害及体检结果的告知工作。

(5)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档案和接触有害场所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档案。

(6)组织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法规、职业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

(7)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必须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及时报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并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对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2、矿长(组长)职责(1)矿长是全矿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2)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按有关规定成立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管理组织、配备相关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各级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3)组织审定并批准实施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重大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主持召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会议,亲自研究制定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保证职业危害防治投入并有效实施。

(5)督促、检查全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组织职业危害事故分析或重大职业危害事故隐患评估,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分管领导(副组长)职责(1)协助矿长抓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对职业危害防治负具体领导责任。

(2)直接领导职能部门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3)定期召开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4)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法规,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

(5)参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分析或重大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分析工作,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6)认真听取、采纳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合理化建议,保证全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正常运转。

4、各有关部门职责(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职业危害防治方针、政策,制定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2)健全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和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执行。

(3)认真做好本部门负责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包矿技术管理、职业危害检测评价、人员培训、职业健康检查、防护用品配备和职业危害隐患排查、整改等工作。

(4)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分别做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申报工作,经常开展职业危害防治联合检查,积极解决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5、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责(1)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危害防治负总责。

(2)认真落实矿职业危害防治计划与方案,加强职工职业健康教育和日常培训,按时发放职工劳动防护用品,并确保职工正确使用。

(3)组织职工认真检查本单位作业现场存在的职业危害隐患,并及时上报矿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4)按要求组织职工分批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人员和检查时间,并认真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

(5)本单位作业现场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矿调度,并及时组织事故救援工作。

5、员工职业危害防治职责(1)严格遵守有关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职业危害防治有关规定,对本岗位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2)自觉接受职业危害防治教育和培训,掌握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用具,认真维护和保养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4)发生职业危害事故要立即上报,保护好现场,并如实向事故调查人员介绍情况。

二、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为全面做好我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我矿2011年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控制职业危害因素,杜绝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增强全员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加强职业危害治理,强化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和监护,提高职业卫生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职工身心健康。

2、工作目标(1)降低职业病发生率(千人职业病发病率0.8以下)。

(2)职业危害因素控制达标率99%以上。

(3)职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100%。

(4)职业教育培训覆盖率100%。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100%。

(6)职业危害监测覆盖率100%。

3、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1)完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加强职业危害日常管理,积极落实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强化职工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危害防治意识。

(3)认真检查和监督职工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职业危害防治设备、设施的装备、运行情况,积极排查和整改职业危害隐患和问题。

(4)切实做好煤矿尘毒和噪音等治理工作,加强通风防尘等职业病危害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并保持达标。

(5)认真做好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音等日常检测工作,按规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公布。

(6)认真组织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认真执行职业病告知制度。

三、职业危害告知制度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广大员工身体健康和相关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制定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1、人事部门在与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主要告知内容如下:①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②危害后果;③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④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和工伤社会保险待遇;⑤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教育;⑥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员工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时,人力资源、生产技术、通风、安全等职能部门应向员工如实告知现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所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签订职业危害因素劳动变更职业危害因素告知补充合同。

3、在产生职业危害源的工作场所其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4、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职业危害告知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确保告知制度的落实。

四、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为加强和提高从业人员对职业危害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保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1、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年度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经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2、健全职业防治宣传教育体系和网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矿营造保证职业健康、重视职业危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3、按照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培训计划,对职工进行职业危害防治法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进行培训。

4、员工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危害防治知识与职业危害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5、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并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治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危害防治防护用品,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6、培训内容:职业危害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职业危害防治基本知识、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用品、用具、设备、设施的使用和保养等。

7、培训时间: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岗期间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

8、培训中心要加强职业危害培训的档案管理,详细记录每名员工的职业危害教育和培训情况,达到正规化和规范化。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为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的管理,更好地发挥职业危害防护作用,达到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因素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1、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产品质量合格。

2、建立完善的防尘系统,防尘管路、水源符合有关规定;采掘工作面等有粉尘危害的作业场所应采取综合防尘设施、措施,达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危害防治标准。

3、新安装的采掘工作面或在开工验收以及投进用时,必须进行综合防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进使用。

4、各进回风大巷、运输转载点、煤仓溜煤口和各采掘面的防尘雾化装置必须保证完好,灵敏可靠,喷雾压力及雾化程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正常使用。

5、加强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建立防护设施管理档案,正确指导和检查员工防护用品、用具和防护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保证各种防护设施正确使用。

6、职业危害领导和管理人员要经常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督促责任单位及时落实整改。

六、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为预防职业病发生,有效保证员工身体健康,按要求配备和使用防护用品,特制定本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