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要)

发展方向:
依托城市现代化建设和近代历史文化内涵,发展都市观光和文化休闲旅游。深度开发天津历史文化内涵,推进“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主题板块的完善,依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增强旅游服务功能和旅游载体功能,将天津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展示天津都市风貌的窗口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核心支撑项目:
水西庄文化名园、天津西站商贸区、子牙河旅游休闲带、津卫摇篮、大悲院商贸旅游区、老城津韵、南京路商贸经济带、文化宫古建筑群、金融名街、中心公园、小白楼商务区、五大道风貌区、天津乐园、天塔、水上公园、奥体旅游商贸区。
核心支撑项目:
中心渔港滨海休闲旅游区、国际生态环保论坛、侏罗纪主题公园、发现王国主题乐园、基辅号航母主题公园、国家海洋博物馆、北塘生态度假区、滨海国际论坛、临空产业高新技术展示区、极地海洋世界、SOHO水上酒汇、于家堡商务休闲区、东疆港休闲度假基地、国际邮轮母港、大沽船坞遗址、潮音寺、海滨浴场康体旅游区。
东丽湖商务休闲组团、京津新城温泉度假组团、七里海湿地度假组团、大黄堡生态休闲组团、官港生态游乐组团、杨柳青民俗文化组团、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组团、葛沽-小站民俗风情组团、天嘉湖-鸭淀水库商务休闲组团。
九组团构成了环天津双城的休闲带,它们既是城郊休闲带的组成部分,又是连接市区到滨海新区和北部山区的休闲廊道。
四、空间布局
按照“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重点突破战略,将天津市近中期旅游发展格局划分为“一带、三区、九组团”。一带:
海河旅游发展带。是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发展轴线,是天津旅游的主打旅游品牌之一;
xx:
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中心都市旅游区是集中展示近代中国文化的窗口、天津都市旅游的核心区域,也是天津市旅游的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东部滨海旅游区是天津市旅游产业新的增长极,是发展滨海旅游、海洋旅游的蓝色休闲度假基地;北部山野旅游区是以山野生态和风景名胜为特色的,面向京津的城市后花园和绿色休闲度假基地。九组团:
发展方向:
依托东丽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开发高品质的休闲和商务产品,打造成为天津市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和生态宜居区。
核心支撑项目:
东丽湖温泉度假区水上欢乐谷、滨海国际马戏城、东丽湖游乐中心。
(5)xx民俗文化组团
主体功能:
民俗文化、精武文化、生态休闲
发展方向:
以悠久和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大运河为主线,以千年古镇杨柳青为龙头,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导,以精武文化为品牌,建设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旅游组团。
二、形象定位
xxxx活力xx
三、发展战略
1.xx同城、互补发展
突出天津特点,与北京旅游产品错位发展,整合线路各具特色,客源互补联合营销。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出,要注意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协调,特别是北京与天津两大城市的功能定位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随着京津城铁的开通,京津城市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同城效应形成了旅游的融合模式,京津旅游也进入了品牌竞合发展的时代。为此,把北京作为天津的主要客源市场,在旅游产品上错位发展,在线路整合上联合设计,在综合服务上联动整合,在功能配套上特色互补,将京津两城共同打造为一体化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东部xx旅游区
定位:
xx生态、时尚娱乐、xx度假、商务会展
目标:
港城旅游目的地,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生态科技示范区
发展方向:
以海滨为主线、以海河、古海岸、湿地、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在旅游开发方向和规划布局方面,突出体现亲海性特点,深度开发建设滨海休闲、度假、娱乐板块,将滨海新区打造成海上旅游集散地和环渤海旅游门户枢纽。
(3)下游段:
二道闸至xxxx
核心支撑项目:
海河外滩公园、响螺湾、于家堡、大沽烟云、意奥风情、扶桑市井、莱茵小城、洋务溯源、津湾广场、潞河督运园
5.“xx”
xx主要指:
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
(1)中心xx旅游区
定位:
xx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商贸、综合服务
目标:
北方休闲都会,旅游集散中心
3.滨海牌:
活力滨海休闲度假体系
滨海度假
滨海娱乐
滨海运动
游船旅游
游艇旅游
湿地旅游
湖泊旅游
温泉休闲
山野游憩
生态度假
乡村休闲
运动休闲商务会展体系
商务旅游
会展旅游
奖励旅游
商务休闲
科教交流
总部基地
研发基地
以“浓缩中国近代史、展示海滨新经济、饱览津沽河海港、感悟滨海新风光”为形象标志,塑造蓝色海洋、繁忙港口、生态海滨城市、优美旅游景观、休闲度假胜地的整体形象,发展成为生态环境良好,集都市观光和海洋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核心支撑项目:
锦绣香江、广济寺、玉佛宫、京津新城温泉度假区。
(2)大xx生态休闲组团
主体功能:
湿地观光、康体休闲、工业科普
发展方向:
保护性开发大黄堡湿地,发展生态康体旅游产品,结合北运河的开发整合和串联周边休闲、运动、度假和特种旅游资源,形成武清区的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
核心支撑项目:
港北森林公园、东篱生态城、大黄堡燕王湖生态度假区、天狮国际健康产业园、第六城-国际淘宝城滑雪MALL。
分区结构:
分为上游段、中游段和下游段三段。
(1)上游段:
xx口至外环线
核心支撑项目:
大悲院、津卫摇篮、古文化街、意奥风情、和平路——滨江道、金融名街、洋务溯源、莱茵小城、海河水上运动大世界。
(2)中游段:
外环线至xx二道闸
核心支撑项目:
中央湿地公园、海河音乐广场、水城嘉年华、大型会展设施、高档酒店。
xx
国务院对《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年)》的批复,确立了将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规划的时代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本规划突破了传统的通过旅游资源的梳理来决定旅游发展格局的资源主导型旅游开发模式,从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战略高度来审视未来天津旅游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天津旅游的发展要从“资源主导、遍地开花”的旅游现状走向“目标驱动、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并以此确定天津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格局。
八、规划效果评估
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
《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技术路线合理,编制思想明确。立意高远、创意科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强调了天津近代历史文化丰富的特点,强调了津京同城、环渤海旅游合作的重要意义,挖掘较深、立意较高、视野较宽阔,符合《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中央关于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的要求,对天津市旅游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是一项高水平规划。
一、发展定位
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近现代历史文化为主脉、国际港城规划建设为依托,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为支撑的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通过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品牌打造,将天津建设成为浓缩近代文化、凝聚现代文明、体现生态海洋、最具北方特色的中国旅游强市、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国际休闲博览园、北华路设施农业、团泊体育水城。
(7)xx-xx水库商务度假组团
主体功能:
休闲娱乐、会议度假
发展方向:
依托天嘉湖和鸭淀水库两大水体资源,开发“一静一动”功能互补的旅游休闲区。天嘉湖主要开展商务会议型、静养观光型、高端接待型商务休闲旅游产品;鸭淀水库主要面向大众市场开展水上运动、滨水休闲、风情体验等特色服务旅游产品,打造成为天津水上旅游乐园。
五、分区规划
4.“一带”:
xx旅游发展带
xx旅游发展带规划
定位:
xx旅游纽带,xx观光载体
发展方向:
通过活跃水面、繁荣两岸、上伸下延、近接外连,进一步丰富海河水上项目。开通海河的水上交通,设计独具天津特色的游览船,成为连接两城的水上巴士;两岸增加休闲、餐饮、购物、主题公园等综合服务业态,打造成为天津市的黄金旅游线和休闲产业带。
核心支撑项目:
杨柳青庄园、杨柳青菜博园、石家大院、千尊玉佛寺、辛口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大运河开发项目、国际精武总坛旅游度假区、峰山药王庙、大院区、元宝岛。
(6)xx国际休闲xx组团
主体功能:
商务休闲、游憩体验、大型展会
发展方向:
依托团泊新城良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面向环渤海地区,集中发展以温泉度假、生态休闲、商务会展为核心的城市体验旅游休闲产业,迎合目前都市假日休闲游的市场需求,提供家庭休假、商务聚会、展览展示、会议培训、团体游憩、康体运动以及特色餐饮和购物等多方位、多层次、多体验的旅游休闲、康体度假和会议会展服务。核心支撑项目:
(9)xx休闲游乐组团
主体功能:
生态度假、休闲游乐
发展方向:
有效融合生态、科技、游乐要素,打造成一个自然生态与高端游乐完美结合的的欢乐组团。
核心支撑项目:
官港生态游乐园、大港水库湿地生态园。六、构建三大旅游支撑体系
xx观光体系
近代历史文化
xx娱乐休闲
购物餐饮美食
工业园区观光
工业遗产旅游
红色旅游
民俗文化
(3)七xx湿地度假组团
主体功能:
湿地观光、生态度假
发展方向:
通过修复生态系统,突出和保护原始自然湿地环境,打造以生态观光、湿地游乐和水乡体验为主体,以红色旅游、古迹旅游和生态度假为辅助的天津最大的国家湿地生态公园。核心支撑项目:
七xx湿地公园、“北方水城”。
(4)xxxx商务休闲组团
主体功能:
商务会展、康体娱乐
科普考察
主题公园
宗教文化
节庆活动
体育赛事
七、打造五大旅游品牌
1.海河牌:
海河韵
海河是天津市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通过活跃水面,繁荣两岸,上伸下延,近接外连,使海河旅游观光带成为串接旅游各要素的重要纽带和都市观光的重要载体,成为与巴黎塞纳河相媲美的天津市主打旅游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