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
需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合理有效的提高。
本文就针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进
行分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
1、建筑入口的定义
如果说建筑是一本“书”,那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建筑”,但人们对于建
筑的阅读,绝大多数是“无意识的阅读”。
而“无意识的阅读”是从脚下起步,从走
进建筑开始。
正如一本书的“引言”,人们体会建筑,“阅读”建筑需要从建筑的入
口开始。
顾孟潮在《入口的故事中》的这段话对入口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进入
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是人们进行场所转换的过渡空间,具有联系空
间内外的作用。
建筑入口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它是依附于建筑又独立存在的空
间部分。
建筑入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建筑入口指建筑大门,以建筑中一
个或几个点的构成形式存在,是具体而固定的空间;广义的建筑入口指建筑大门
的前沿和后续空间,包含边界、大门、周边环境、自然构成要素等,这时的建筑
入口是由入口各组成元素集合起来的复合式空间,包含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建筑外
部环境在建筑入口处的组成部分,是主宰场所转换的过渡空间。
2、城市公共建筑入口设计的现存问题
2.1建筑入口标示和引导功能模糊
纵观我们身边的城市公共建筑群便不难发现,某些很有气势的城市公共建筑
群却有着毫无特色的城市公共建筑入口。
有些大型购物商场的主入口和次入口分
工不明确,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引导界面并没有提升到立体的状态。
城市公共建
筑入口的标识功能和导向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们决定着城市对消费者的信
息传达,也决定着人们对城市建筑的认知。
试想一下,如果将两个不同城市公共
建筑入口的标识去掉,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并不能很准确的对建筑的信息进行准
确的定位,说明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识别度低会导致人们对城市公共建筑的认知
不明确。
2.2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与本体建筑形态美的失衡
有些城市公共建筑都是因为社会时下需要而迅速完成的,经营商和设计者并
没有从每个细节都做出周详的考虑,导致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与本体建筑形态
的失衡。
例如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标识与招牌风格不符合建筑的风格、城市公共
建筑入口的样式单一简陋等,这说明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作为本体建筑的关键部分,并没有与城市公共建筑达到和谐统一,而是一种失衡的状态。
2.3建筑入口设计与周边环境不融入
建筑入口是用来调节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和城市周边环境的媒介,有典型的过
渡作用。
而现在一部分商业中心的建筑入口并没有对其空间环境做良好的规划,
导致了城市公共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突兀感、混乱感。
由于有些城市公共建筑过
分的强调自己的标新立异,没有考虑到和周边街区的融合,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
整体风貌。
例如,商业街入口与居民小区在同一位置出现,不仅增加了居民生活
中噪音指数,还没有将住宅区与商业区划分合理,造成了城市公共建筑入口设计
与周边环境的不融入。
3、空间入口设计的要点
3.1 空间秩序的安排
入口空间对商业场所的空间氛围与基调表现得较为突出,而且是整个空间秩
序的形成的重要部分,应该恰当处理入口空间和整体空间的关系,保证整体空间
的统一与协调; Diller+Scofidio 设计的The Brasserie 啤酒店就很好地处理了入口空
间和整体空间的关系,入口的阶梯与阶梯状的吊顶形成呼应,加上入口阶梯两边
的透明玻璃,有种引人入胜的感觉。
3.2空间氛围的营造
(1)声光设计的运用。
光的功能是多样化的,它除了保证了足够照明,更多的情况下光还可以划分空间区域,丰富空间的色彩。
声环境这里的主要是指商业
空间入口吸引消费者的音乐背景,适宜的音乐环境可以产生空间的灵感、活力和
激情,使整个商业空间的特色、装饰,以及商品展示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
(2)色彩的搭配。
利用色彩加强空间的表现力,塑造空间的立体感、层次感;色彩的时尚性可以用来把握好协调对比的关系,尤其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位于香港四季酒店的稻菊日式料理店,正是利用色彩的对比,跳脱传统日式
料理餐厅偏爱古典和风的设计窠臼,提供商旅人士一处写意的用餐环境。
(3)材质的选择。
不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质感。
川久保玲东京店的入口空间是由两个圆锥形的玻璃体围合而成的,玻璃体上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蓝色圆点,
令人看似如真似幻,不断挑起街上行人的好奇心。
4、做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
4.1设计要符合大众审美
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受众群体除了消费者还有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其
他人,所以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整体综合评价是极为重要。
这要求在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中,入口的形态、结构、材质、组成要素以
及周边环境的植被、服务设施和娱乐设施等因素都要从消费者的审美感受出发,
使消费者在欣赏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与本体建筑及周边环境组成要素的过程中让视
觉体验得到满足。
4.2设计要满足人的行为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中人的生理行为包括坐立、行走、观赏、购买,交谈、娱
乐等,要求设计者在设计时要结合人体工程学对口环境各要素进行合理的把握与
测量,力求使人在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中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公共建筑入口整体的
尺度把握不仅要符合人的生理行为,也要符合人的视觉体验标准。
所以在设计中,应遵循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与本体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人性化互融法则,把人的尺
度作为空间量度的标准,把人的运动方向作为空间组织的依据,探索空间形态、
空间要素与人的关系,力求使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诸要素满足人的生理和心
理行为。
5、做有预期的有效设计
5.1关注设计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空间环境在跟随物质和文化的提高逐步改变,城市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也会随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
发生改变。
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改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探索的
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吸取以往商业空间设计中好的经验,然后从人性化的态度出发,从整体性研究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与本体建筑及周边环境的互融性,对人的行
为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的变化进行准确的捕捉和预测,对时下人需要和大众审美
做统一的概括,然后将其运用到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中,使设计的城市公共建
筑入口空间各要素中充满当下人们所需求的元素,只有这样,城市公共建筑入口
空间的发展才能跟上社会的进步,才能更好地与本体建筑及周边环境互融,才能更好的与人的行为产生共鸣,才能使做出有预见性的设计。
5.2 空间的有效利用
设计者可以根据人的行为,将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环境可以划分为停滞区、活动区、入口关键区域,停滞区一般是供人休息、等待、交往的区域,这些区域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利用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休息区、等待区、赏玩区。
一般等待区的空间可以相对赏玩和休息区较小,因为人的停留时间较为短暂,为了合理有效利用空间,可以设置扶手来代替休息设施;而将休息区和赏玩区划分为密闭小空间会使人更有亲切感,更有利于人的交往行为,也更节省空间,从而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活动区域是开放空间,包括娱乐、餐饮、购物等空间,这些空间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娱乐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都要完善,在形态和功能方面都要做到更吸引人流。
结束语:
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全面分析,不断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研究,使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与本体建筑及周边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互融效果,并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子辰. 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4:38.
[2]陶峰. 商业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的策略[J]. 中外建筑,2010,0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