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进展热点问题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进展热点问题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二、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当前,环境污染己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
素.我国每年排出大量废水(416亿吨)废气和烟尘(2000万 吨),以及固体废弃物(1000亿吨),污染规模达到相当严 重的地步.美国也有大量土地、淡水和海水区域被污染。 据估计,仅治理被污染的土地一项,就耗资巨大。
1995年Cuenoud又发现某些DNA分子也具有催化功 能,改变了只有蛋白质才能有催化功能的传统观念, 也为先有核酸,后有蛋白质,提供了进化的证据。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进一步研究发现核酸酶是一种多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不仅可以作用于RNA和DNA,而且还可以作用于多糖、氨 基酸酯等底物。核酸酶还可以同时具有信使编码功能和 催化功能,实现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生命进 化中最简单.最经济最原始的、催化核酸自身复制、加 工的方式。
不过,如果通过多代遗传将突变积累起来,也可以 较好地拓展酶的功能。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近来,Arndd利用所谓“定向酶进化”技术,在试管中 模拟达尔文进化论的关键过程。先进行无序突变和重 组,继而进行筛选,再通过多代遗传,可以大大改进 和拓展酶的功能。
近来国际上又提出酶蛋白全新设计的概念。
在“模拟酶”方面,固氮酶的模拟最令人瞩目。人 们从天然固氮酶由铁蛋白和铁钼蛋白两种成分组成得到 启发,提出了多种固氮酶模型。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如过渡金属(铁、钴、镍等)的氮络合物,过渡金属(钒、 钛等)的氮化物,石墨络合物,过渡金属的氨基酸络合 物等;此外,利用铜、铁、钴等金属的络合物,可以模拟 过氧化氢酶等.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当然,基因的表达并非是无序进行的,而是有内在 的规律。不同的基因有其各自不同的表达模式.这正 是基因调控的结果。基因组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揭示整 个生命活动的规律。
人类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完成后,只是解决了人类 全部基因DNA序列问题(即遗传信息库问题),
今后人们必须进一步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以及这 些基因如何发挥其功能。因此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在今 后的研究中就非常重要。
抗体酶的催化效率远比模拟酶高;同时,从原 理上讲,只要能找到合适的过渡态类似物,几乎可 为任何化学反应提供全新的蛋白质催化剂-抗体酶。
目前抗体酶催化的反应, 除水解反应外, 催化合成反应, 交换反应, 闭环反应, 异构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等。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此外,与模拟酶相比,抗体酶表现出一定程 度的底物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业已证明,抗体酶 可以在体内执行催化功能。抗体梅的应用前景非常 诱人。 抗体酶已经用于酶作用机理的研究,
原先人们常用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己经很难达到 完全清除污染物的目的。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最 常用、最成熟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技术,就是依靠了微 生物的作用、同样,各种微生物酶能够分解糖类、脂肪、 蛋白质,纤维素、木质素;环烃、芳香烃、有机磷农药、 氰化物、某些人工合成的聚合物等,正成为环境保护领 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六.功能酶学进展 从1990年开始的、被称为生物学的“阿波罗登月计
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整个生物学领域人力、物力 和财投入最大的一项巨大工程。其任务是完成人体23对 染色体、约10万个基因、30亿对碱基的DNA的全序列测 定,原来计划2005年完成。有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 合作,已经于2000年6月26日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基本 框架。预计,将在2002年全部完成。
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能够获得自 然界原先并不存在的、具有全新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同 样,这一项新技术也可以用于组建自然界原先并不存在的、 结构和功能全新酶蛋白。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在确定设计目标后,先根据一定规则产生初始序列,
经过结构预测和构建模型,对序列进行初步的修改,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四. 核酸酶 抗体酶 近年来,人们发现去除蛋白质的RNA和DNA也具有催
化功能,1982年Cech发现四膜虫的26SrRNA的前体,在 没有蛋白质存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内含子的自我剪 接,形成成熟的rRNA,证明RNA分子具有催化功能,并 将其称为核酸酶,也有人称为核酶)。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三、人工合成酶和模拟酶
酶的高度催化活性以及酶在工业上应用带来巨大经 济效益,促使人们研究人工合成的酶型催化剂.
通常,人们将人工合成时具有类似酶活性的聚物称 之为人工合成酶。
人工合成酶在结构上必具有两个特殊部位,即一个 是底物结合位点,一是催化位点。
已经发现,构建底物结合位点比较容易,而构建催 化位点比较困难.两个位点可以分设计。
手性药物的合成和拆分, 抗癌药物的制备.
目前人们正在致力于提高抗体酶的作用效率, 期望在深入了解酶的作用机理,以及抗体和酶结构 和功能的基础上,能够真正按照人们的意愿构建出 具有特定催化活性和专一性的催化效率高的能满足 各种用途需要的抗体酶.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五.分子酶学 研 究 分 子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关 系 . 到 1999 年 1 月 。 在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有关基因工程在酶工程领域的研究文章大量涌现。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有什么好处?
改善原有酶的各种性能, 1.如提高酶的产量、 2.增加酶的稳定性、 3.使酶适应低温环境、 4.提高酶在有机溶剂中的反应效率、 5.使酶在后提取工艺和应用过程中更容易操作等, 6.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将原来有害的;未经批准的微 生物产生的酶的基因;
核酸酶具有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专一性.这种专一性 使核酸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只要知道某种核酸的核 苷酸序列,就可以设计并合成出催化其自我切割和断裂 的核酸酶。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我们知道,动植物病毒的基因组由核酸组成. 根据这些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就可设计并合成出 防治一些病毒引起的人、畜和植物病毒病的核酸酶。 例:能够防治流感、肝炎及滋病和烟草花叶病等.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众所周知,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由其氨基酸的序列控 制,而其功能又与结构密切有关。据计算,300个氨基酸 可以组成10390种不同序列的蛋白质。而从生物出现以来, 自然界估计有1055种蛋白质.即绝大多数新序列和新功能 的蛋白质或酶,在许多亿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还没有出现 过或者没有研究过的酶,有待我们去开发和创造.
抗体和受体结合位点的模拟物可用于识别和检测系
统,分子压印的聚合物可用作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单元。
有专家在演讲中介绍了人工合成酶在氧化还原反应 方面的进展。他将天然酶和人工合成酶置于膜反应器内, 比较了二者在连续氧化还原反应系统中的反应能力。
转换频率
空间时间产率
天然酶
高
低
人工合成酶.
低
高
在使用有机溶剂和各式各样不同的底物方面,人工合成酶 也要比天然酶优越得多.
然后进行基因表达或多肽合成,再经结构检测,确定是否与 原定目标相符。
并根据检测结果,指导进一步的设题
尽管目前对蛋白质全新设计的理论基础,即蛋白质 折叠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蛋白质全新设计还处 在探索阶段,但定,其应用前景非常诱人,值得深 入探索和研究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对天然酶蛋白进行改造,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例如, 将T4溶菌酶的第51位苏氨酸转变成脯氨酸,使该酶对 ATP的亲和力增强,酶活力提高了25倍。
但定点突变技术只能对天然酶蛋白中某些氨基酸残 基进行替换,酶蛋白的高级结构基本维持不变,因此对 酶的功能的改造非常有限.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抗体酶在本质上是免疫球蛋白,人们在其易变区 赋予了酶的催化活性。抗体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多样 性体系,但无催化活性。而抗体酶则具有较高的催化 活性。 制备抗体酶的方法 主要有诱导法、
拷贝法、 插入法、 化学修饰法 基因工程法。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Brookhaven蛋白质资料库中己经收集到8000多个蛋白质 结构,其中酶的结构有4800个。近年来,多标记和多维 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用核磁共振检测生物高分子物质的 结构成为可能。近年来,利用NMR技术解析酶的研究迅 速发展.对某些蛋白质进行动态结构的研究,如测定肌 红蛋白。
近来,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酶的结构 与功能的关系的研究,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取得突破性 的进展。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但是已经发现,如果人工合成酶有一个反应过渡态 的结合位点,则该位点常常会同时具有结合位点和催化 位点的功能.人工合成酶通常也遵循Michaelis-Menten 方程,例如高分子聚合物聚-4-乙烯基吡啶-烷化物,具 有糜蛋白酶的功能,含辅基或不含辅基的高分子聚合物, 具有氧化还原酶、参与光合作用的酶和各种水解酶等功 能。
核酸酶也可以用来治疗某些遗传病和癌症。
核酸酶还可以用作研究核酸图谱和基因表达的工 具。一般说来,人工合成的模拟酶与天然酶的催化效 率相差较大,且反应类型大都为水解反应。
第十章酶学和酶工程研究今后的方向 进展热点问题
人们从酶与底物过渡态中间物是酶催化过程中的关 键一步得到启发,结合到抗原引起生物体内抗体的合成, 以及抗原和抗体的紧密结合,设想考虑利用抗原抗体相 互作用原理来模拟酶的催化作用。人们设想以一些底物 过渡态中间物的类似物作半抗原,诱导合成与其结构互 补的相应抗体,试图得到能够催化上述物质进行活性反 应的酶。1986年这种努力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成功,为人 工合成酶和模拟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人们将这 种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称为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