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大复习专题中国地理课件
高考地理大复习专题中国地理课件
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选建的条件:①生产条件 好;②农业经济基础好,有发展前景;③商品 率高;④增产潜力大;⑤连片集中,交通便利; ⑥市场需求量大。
(3)分析某地形成工业基地的条件
某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一般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①地理位置; ②资源条件; ③交通条件; ④劳动力、技术、历史条件; ⑤农业基础等。
三大平原
3.我国的气候
(1)我国的气候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 显著、雨热同期。 ②季风气候类型齐全:我国 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 风气候区,自北向南依次分 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③我国西北地区为温带大陆 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山气 候。
(2)我国的气温特点 及成因
我国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第二阶梯由内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 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 第三级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 如下图所示:
(2)重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专题20 中国地理 专题20 中国地理
专题20 中国地理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 考点53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 考点54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 考点55 中国的区域差异
考点53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考法1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应试基础必备
1.中国的位置和范围
2.中国的地形、地势
(1)三级阶梯
【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外来常住人口由上海流入周边中小城市,说明劳动密 集型产业由上海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就业机会也随之转移,②③正确,故选C;周边中小城 市的服务设施显然不如上海,①错误,可排除A、B;生态环境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④错误,排除D。(2)本题考查人口职业构成与产业特征。由上海市新的人口增长政策可以发 现,上海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降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说明随着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其 工业结构也将以附加值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为主,故D正确;上海常规能源和矿产短缺,不宜发 展资源密集型产业,A错;由上题可知,劳动密集型产业已转移到周边中小城市,B错;资金密 集型产业主要为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在上海市仍有发展,但不是未来的主导产业,C错。 【答案】(1)C (2)D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1)本题考查地壳运动的特征。题目要求排列山峰被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 序,说明这三座山脉随地壳运动而被缓慢抬升,有的山脉首先被抬升到超过雪线高度,因而留下 了三次冰期的冰川痕迹(有终年积雪才能形成冰川),有的山脉被抬升得晚,在前次冰期时高度 尚未超过雪线高度,故留下的冰川痕迹只有后来的两次或一次。故历经冰期次数的多少可以表明 山脉被抬升到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所以正确的顺序为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B正确,A、C、 D错误。(2)本题考查影响冰川发育的因素。冰川发育主要取决于气温、降雪、高度等,与日照、 植被关系不大,故A、C错误;点苍山在末次冰期时有终年积雪,说明其海拔超过雪线高度,海拔 虽受外力侵蚀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会太大,故D错误;有终年积雪,才可能发育形成冰川,点苍 山现在气温高,雪线比冰期时有所上升,现在海拔低于雪线高度,不能形成终年积雪,故没有现 代冰川,B正确。
【特别注意】我国主要工业地带
考例剖析 2
[课标全国Ⅲ2016·5~6]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 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 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 题。 (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1)B (2)B
考点54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考法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应试基础必备
1.行政区划与人口民族 (1)我国实行省、县、乡 三级行政区划,我国共有 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 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2)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 (3)我国人口众多,第六 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约 为13.7亿人。 (4)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 来的问题及我国的人口政 策
考法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1)人口特征及人口问题
此图反映了我国某省的常住人口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常住人口数量一直呈上 升趋势,但是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区别,在1990—1999年,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均 较快,但是此时的总人口较少,人口的增长率较高;而后期人口增长的数量和速度 较慢,人口增长率较低。
(2)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①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的条 件整体良好; ②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但常受 春旱的影响; ③南方地区水资源充足,适宜发展水田 农业,但也受伏旱天气影响;④西北内 陆地区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 展绿洲农业; ⑤青藏高原地区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 谷农业。如下图所示:
(3)我国的降水分布
【特别注意】我国雨带推移线路
4.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5.中国主要自然资源
考法1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1.区域定位方法
2.河流、湖泊特征分析
3.气候分析:气候成因、类型、特点
考例剖析1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2)题。
2.中国的农业
3.中国的工业
4.中国的、原材料的供应范 围和销售市场扩大; ②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充分 利用; ③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 联系; ④促进文化和科技交流,是国家统 一和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
a陇海线,b青藏线,c宝成—成昆线,d南昆线,e 京哈线,f京广线,g京沪线,h沪杭—浙赣线,i京 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