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使用对汽车油耗影响的四个方面:1. 行驶速度; 2. 档位选择; 3. 挂车的选用; 4. 正确的维护与调整;
2、天然气汽车按按燃料组成与应用分类:1. 单燃料 (CNG 汽车 ;G —汽油两用燃料汽车; 3. CNG—柴油双燃料汽车;
3、“车用压缩天然气装置”由天然气储气系统、天然气供给系统、油气燃烧转换系统 3个系统组成;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C₃H₈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丁烷 C4H10、丙烯 C3H6和丁烯 C4H8;
5、如:甲醇占 10%、 20%即以 M10、 M20表示;乙醇占 10%、 20%即以 E10、E20表示;
6、甲醇改质定义:利用发动机的余热将甲醇改成为 H2和 CO , 然后再输往发动机; 产物:甲醇再加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氢气的一氧化碳(方程式 ;
7、Φa —过量空气系数;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可以影响升功率 P L ;
8、可变配气系统技术特性参数:气门开启相位,气门开启角度(气门保持升起持续的曲轴转角和气门升程。
这三个特性参数对发动机的性能、油耗的排放有重要影响; 9、可变配气系统效果:1. 提高标定功率 2. 提高低速转矩 3. 改善启动性能 4. 提高怠速稳定性 5. 提高燃油经济性达 15% 6. 降低排放;
10、如果压缩波传到进气门时进气门开启着,那么由于这
个压缩波引起的质点震动方向与进气气流方向一致,进气气流因此而得到增强, 气缸充量系数将会提高, 转矩也将增大。
这种效应称为进气管态效应。
11、当Φse 为定值时,为了提高低速转矩,应当提高进气管长度;反之,为了提高高速转矩(进而提高额定功率 , 应减少进气管长度。
若两者兼得必须使进气管长度因转速而调整;
12、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只要α>17且保证动力性能,就可以成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分两类,一类是均质稀燃,一类是分层稀燃;
13、分层燃烧系统:1. 进气道喷射的分层燃烧方式; 2. 缸内直喷分层燃烧方式;
14、控制增压压力:1. 排气旁通,减少进入涡轮的排气及能量; 2. 部分增压空气返回到压气机入口或大气中,减少入缸的空气量; 3. 通过电脑自动控制;
15、在传动系参数匹配中,确定变速器的速比范围、挡位数以及速比间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速比范围与挡位数:最低挡位数比最高挡位速比之比的扩大可以明显地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速比间隔过大会造成换挡困难;速比间隔:确定变速器各挡速比,即等比级数分配或渐进式速比分配 ; 16、综合式液力变矩器 :涡轮转速小增距 k>1;液力变矩器效率特性曲线与液力耦合器效率曲线相交 k=1;在传动比两
线相交之前,变矩器效率高于耦合器,当在交点后面时变矩器效率迅速下降,而耦合器效率继续增高;
17、汽车后备功率决定了汽车爬坡能力和加速能力。
汽车的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
由于无级变速器的无极变速特性,能够获得后备功率最大的传动比,所以无级变速器的动力性能明显优于机械变速器和液力自动变速器; 18、超越离合器用途:1. 变换速度; 2. 防止逆转; 3. 间歇运动;
19、单项离合器常用的有滚柱式和楔块式两种;
20、超越离合器的特点:1. 操作简单; 2. 节省燃料; 3. 保证安全; 4. 减少机件磨损;
21、制动能力回收的基本原理是:先将汽车制动或减速时的一部分机械能(动能经再生系统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旋转动能、液压能、化学能并储存在储存器中,同时产生一定的负荷阻力使汽车减速制动;当汽车再次启动或加速时,再生系统又将储存在储能器中的能量再转换为汽车行驶所需要的动能(驱动力 ;
22、见底空气阻力系数的措施:1. 盖上轿车前端形状; 2. 改善后窗倾角和车顶拱度; 3. 正确选择离地间隙; 4. 防止扰流板; 5. 优化发动机舱内流场;
23、汽车轻量化技术包括汽车结构的合理设计和轻量化材料的使用两方面;
24、用于车身制造的变截面薄板分为两种, 一种是拼焊板, 一种是通过柔性轧制生产工艺得到的连续变截面板;
25、汽油的馏程就是通过加热测定蒸发出 10%、 50%、 90%馏分时的温度和终馏温度,又分别被称为 10%馏出温度(与发动机冷启动性能有关、 50%馏出温度(表明汽油中的中间馏分蒸发性好坏、 90%馏出温度和干点(用来判断汽油中难以蒸发的重质成分含量 ;
26、黏温性能:润滑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温度下降时黏度增大,这种关系及其变化程度就是润滑油的黏温性;
27、齿轮应具备:1. 极压抗磨性; 2. 热氧化安定性; 3. 抗腐蚀性能;
28、牵引车:可分为半挂牵引车和全挂牵引车,前面有驱动能力的车头叫牵引车,后面没有牵引驱动能力的车叫做挂车,挂车是被牵引车拖着走的;
29、挂车和牵引车的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挂车的前面一半搭在牵引车后段上面的牵引鞍座上,牵引车后面的桥承受挂车的一部分重量,这就是半挂;第二种是挂车的前段连在牵引车的后端, 牵引车只提供向前的拉力, 拖着挂车走, 但不承受挂车向下的重量,这就是全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