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务谈判 案例分析题

商务谈判 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一、策略答得步骤:(1)边看边划策略;(2)解释这个策略的含义,结合案例阐述策略(一)优势条件下的谈判策略1、先苦后甜策略(或“前紧后松策略”)P182是指在谈判中先用苛刻的条件使对方产生疑虑、压抑等心态,以大幅度降低对手的期望值,然后在实际谈判中逐步给予优惠或让步,使对方的心理得到了满足而达成一致的策略。

该策略使用的基本原因在于: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总是先入为主,如果先入刺激为甜,再加一点苦,则觉得更苦;相反,若先入刺激为苦,再加一点甜,则觉得更甜。

该策略就是用“苦”降低对方的期望值,用“甜”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因而很容易实现谈判目标,使对方满意地签订合同,使本方从中获取较大利益。

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先苦后甜的应用是有限度的,在决定采用时要注意“过犹不及”的格言,也就是说所提出的条件不能过于苛刻,要掌握分寸。

案例:例如在一次商品交易中,买方想要卖方在价格上多打些折扣,但同时也估计到如果自己不增加购买数量,卖方很难接受这个要求。

于是买方在价格、质量、包装、运输条件、交货期限、支付方式等一系列条款上都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并草拟了有关条款作为洽谈业务的蓝本。

然后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买方会让卖方明显地感到在绝大多数的交易项目上买方都“忍痛”做了重大让步。

这时,卖方鉴于买方的慷慨表现,在比较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同意买方在价格上多打些折扣的要求,这样买方并没有另外多费口舌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2、不开先例P183是指在谈判中,握有优势的当事人一方为了坚持和实现自己所提出的交易条件,以没有先例为由来拒绝让步促使对方就范,接受自己条件的一种强硬策略。

是拒绝对方又又不伤面子的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3、期限策略P183是指在商务谈判中,实力强的一方向对方提出的达成协议的时间限期,超过这一限期,提出者将退出谈判,以此给对方施加压力,使其尽快作出决策略的一种策略。

当谈判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可以选择运用最后期限策略。

(1)对方急于求成时,如采购生产用的原料等。

(2)对方存在众多竞争者时。

(3)我方不存在众多竞争者时。

(4)我方最能满足对方某一特别主要的交易条件时。

(5)对方谈判小组成员意见分歧时。

(6)发现与对方因交易条件分歧大,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不大时。

4、价格陷阱是指谈判中的一方利用市场价格预期上涨的趋势以及人们对之普遍担心的心理,把谈判对手的注意力吸引到价格问题上来,使其忽略对其他重要条款的讨价还价一种策略。

这一策略,是在价格虽看涨,但到真正上涨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情况下运用的。

5、先声夺人P187是在谈判开局中借助于己方的优势和特点,以求在心理上抢占优势,从而掌握主动的一种策略。

6、声东击西P187是指我方在商务谈判中,为达到某种目的和需要,有意识地将磋商的议题引导到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故作声势,转移对方注意力,以求实现自己的谈判目标。

(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案例:1. 作为一种障眼法,转移对方的视线。

如我方关心的可能是货款支付方式、而对方的兴趣可能在货物的价格上,这时声东击西的作法是力求把双方讨论的问题引导到订货数量上,包装运输上,借以分散对方对前述两个问题的注意力。

2. 诱使对方在我方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进行纠缠,使我方能抽出时间做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或查询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二)劣势条件下的谈判策略1、权力有限是指在商务谈判中,实力较弱的一方的谈判者被要求向对方做出某些条件过高的让步时,宣称在这个问题上授权有限,无权向对方做出这样的让步,或无法更改既定的事实,以使对方放弃所坚持的条件的策略。

案例:他都以委托人未到、他的权力有限为由,委婉地拒绝了。

2、疲惫策略是指通过马拉松式的谈判,逐渐消磨对手的锐气,使其疲惫,以扭转已方在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和被动的局面,到了对手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之时,本方则可反守为攻,抱着以理服人的态度,摆出本方的观点,促使对方接受已方条件的一种策略。

3、吹毛求疵P194 (先苦后甜)是在商务谈判中针对对方的产品或相关问题,再三故意挑剔毛病使对方的信心降低,从而做出让步的策略。

使用的关键点在于提出的挑剔问题应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4、以柔克刚P195是指在谈判出现危难局面或对方坚持不相让步时,采取软的手法来迎接对方硬的态度,避免正面冲突,从而达到制胜目的的一种策略。

应用要点:采用迂回战术、坚持以理服人5、难得糊涂P195是防御性策略,指在出现对淡判或己方不利的局面时,故作糊涂,并以此为掩护来麻痹对方的斗志,以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策略。

要点:贵在“巧”、要有度、有范围限制。

案例:谈判对手的假装糊涂不只表现在口头谈判上,更表现在协议或账单的文字上,将各种数字有意加错、遗漏或更改等。

6、反客为主是指谈判中处于劣势的一方,运用让对方为谈判付出更大的代价的方法,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转劣势为优势的目的的策略。

案例:反客为主策略的特点在于,运用了在谈判中谁付出的代价大,谁就不想谈判失败的原理,使占有谈判优势的一方,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消耗更大,进而确立自己的主动地位。

对谈判需求较大、依赖程度较深的一方就会处于劣势;反之,对谈判需求较小,依赖程度较浅的一方就会处于优势。

处于劣势的一方就可运用反客为主策略扭转被动局面。

(三)均势条件下的谈判策略1投石问路即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者有意提出一些假设条件,通过对方的反应和回答,来琢磨和探测对方的意向,抓住有利时机达成交易的策略。

案例:“如果我们购买的数量增加一倍,你方的价格是多少?”,“如果我们自己供给材料(或工具或技术)呢?”,“如果我们在你处购买全套设备呢?”等。

2、先造势后还价是指在对方开价后不急于还价,而是指出市场行情的变化态势,或是强调本方的实力与优势,构筑有利于本方的形势,然后再提出本方要价的一种策略。

3、欲擒故纵P186是指在谈判中的一方虽然想做成某笔交易,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将自己的急切心情掩盖起来,似乎只是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而来谈判,使对方急于谈判,主动让步,从而实现先“纵”后“擒”的目的的策略。

4、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是指谈判的一方故意装出糊里糊涂,惊慌失措,犹豫不决,反应迟钝,以此来松懈对方的意志,争取充分的时间,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的策略。

5、走马换将是指在谈判桌上的一方遇到关键性问题,或与对方有无法解决的分歧,或欲补救己方的失误时,借口自己不能决定或其他理由,转由他人再进行谈判的策略。

“他人”或者是上级、领导,或者是同伴、合伙人、委托人、亲属和朋友。

6、浑水摸鱼P190是指在谈判中,故意搅乱正常的谈判秩序,将许多问题一股脑儿地摊到桌面上,使人难以应付,借以达到使对方慌乱失误的目的的策略。

7、红白脸术205是指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利用谈判者既想与你合作,但又不愿与有恶感的对方人员打交道的心理,以两个人分别扮演“红脸”和“白脸”的角色,诱导谈判对手妥协的一种策略。

“白脸”是强硬派,在谈判中态度坚决,寸步不让,咄咄逼人,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

“红脸”是温和派,在谈判中态度温和,拿“白脸”当武器来压对方,与“白脸”积极配合,尽力撮合双方合作,以致达成于己方有利的协议。

8、休会策略P199是谈判人员为控制、调节谈判进程,缓和谈判气氛,打破谈判僵局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策略。

应用情形:谈判出现低潮;会谈出现新情况;当谈判出现僵局时;出现一方不满‘进行到某一阶段的尾声。

9、私下接触P202是指通过与谈判对手的个人接触,采用各种方式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建立友谊,从侧面促进谈判顺利进行的策略。

私下交往的形式很多,比如电话联系、拜访、娱乐、宴请等。

10、润滑策略P202指谈判人员为了表示友好和联络感情而互相馈赠礼品,以期取得更好的谈判效果的策略,西方人幽默地称之为“润滑策略”。

11、情感转移是指当正式谈判中出现僵局或碰到难以解决的谈判障碍时,谈判组织者就应该有意识地通过转换谈判的环境、气氛及形式,使谈判对手的情感发生转移的一种策略。

当然,高明的谈判家往往并非等到谈判出现僵局时才这样做,而是在谈判全过程中始终注意运用情感转移的方法,在使对手情感不断转移的动态过程中,逐渐缩小双方的差距,最后达成谈判协议。

第二题:人员三、案例分析题:谈判人员的准备P62答:(1)商务谈判队伍的规模(2)商务谈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3)谈判人员的配备(4)谈判人员的分工和合作(1)商务谈判队伍的规模在具体确定谈判队伍的规模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谈判班子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管理幅度谈判所需专业知识的范围从大多数的谈判实践来看,工作效率比较高时的人数规模在4人左右。

课件中的案例分析:“丽珠得乐”作为科研成果,诞生于武汉。

“近水楼台”的武汉某制药厂因谈判人员犹豫不决而错失商机,但远在千里的珠海市制药厂的谈判代表眼光敏锐、决策果断,从而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是谈判人员,两种不同的决策能力,导致两种不同的谈判结果,导致两种不同的经济效益。

可见,其次谈判人员素质的差异是导致两种谈判结果的主因。

(2)谈判人员应具备的素质a.良好的职业道德b.健全的心理素质c.合理的学识结构d.较高的能力素养a.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谈判人员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谈判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忠于国家、组织和职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b.健全的心理素质(学会情绪控制,不管在高潮或低潮都应心静如水,冷静沉着,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坚韧顽强的意志力高度的自制力良好的协调能力C.合理的学识结构横向方面有广博的知识纵向方面也要有较深的专门学问具备“T”字型的知识结构一个商务谈判人员应该是“全能型专家”,所谓“全能”,即通晓技术、商务、法律和语言,涵盖上述纵横各方面的知识;所谓“专家”,即指能够专长于某一个专业或领域的人。

从横向方面来说,商务谈判人员应当具备的知识包括:我国有关经济贸易的方针政策及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某种商品在国际、国内的生产状况和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的信息;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有关国际贸易和国际惯例知识;国外有关法律知识,包括贸易法、技术转让法、外汇管理法及有关国家税法方面的知识;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可能涉及的各种业务知识、金融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从纵向方面来说,作为商务谈判的参与者,应当掌握的知识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即熟悉产品的生产过程、性能及技术特点;熟知某种(类)商品的市场潜力或发展前景;丰富的谈判经验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最好能直接用外语与对方进行谈判;懂得谈判的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了解谈判对手的性格特点等。

D.较高的能力素养是指谈判人员驾驭商务谈判这个复杂多变的“竞技场”的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运筹;计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3)谈判人员的准备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同对方进行专业细节方面的磋商;修改草拟谈判文书的有关条款;向首席代表提出解决专业问题的建议;为最后决策提供专业方面的论证业务熟练的商务人员:阐明己方参加谈判的愿望和条件;弄清对方的意图和条件;找出双方的分歧或差距;掌握该项谈判总的财务情况;了解谈判对手在项目利益方面的期望指标;分析、计算修改中的谈判方案所带来的收益变动;为首席代表提供财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正式签约前提供合同或协议的财务分析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