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绘画作品中的线

绘画作品中的线

教学设计






线
刘媛媛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
课题:绘画作品中的线
课时:1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本课的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尽量联系现实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认识,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现自己。

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求知欲强,好新鲜的事物,经常去模仿新鲜的事物,对画画也不例外,但他们对绘画中的线条一直局限于“线是用来造型的手段”,他们能用线来造型,但只注意物体的形体特征,缺乏对不同线条的感受。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较小学阶段趋于细腻化,有自己的感想、见解,更渴望在更宽广的领域汲取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我们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学生这样的认知情况下开始设计的。

设计理念:
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领悟对“线”的认识、感受,了解线的作用、蕴含的抽象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没有压力感的、循序渐进的气氛中,无负担、无拘束、自由地去感受“线”的特质、形态、情感色彩、运用范围,达到理想领悟、时间运用的教学目的。

学习目标:
1、了解线的变化、特性、作用以及线的造型规律。

2、通过看一看、听一听、画一画,了解不同线条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说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线的形式美感、认识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线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分析不同的线给人不同的感受,表达不同的情感。

教学方法:
采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欣赏、感受、分析,进行自主练习,体会感悟,用学到的知识来表达情感,美化生活。

作业要求:
观察、发现身边的线条,创作一幅喜欢的线描作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类型的线、音乐片段、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作业本、铅笔、描边笔。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欣赏线描作品,启发
绘画意识。

巡视辅导,及时表扬
和鼓励!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练习,运用
线表达自己的情感。

每组出一个代表讲
解自己的作品。

提高绘画造
型能力和表达能
力,激发学生的表
现欲。

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在轻松
愉快的气氛中感受了线的
性质、形态、情感色彩,
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并
高于生活”这个道理。

畅所欲言自己
对“艺术来源于生活
并高于生活”的理
解。

通过以上的
学习和欣赏,检验
学生对“线”的理
解。

作业拓展
生活中充满着艺
术,我们能用我们发现美
的眼睛对大自然进行体
验、感悟、提炼、加工、
创造,感悟出美好,创造
出美丽世界!
认真完成课下
作业:
1、回忆并画出
你在生活中寻找到
的线。

2.用线画出你作
画时的不同感受。

验证一下认
知效果会不会比
在课堂上更好!
板书设计:
绘画作品中的线
课堂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线的感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并能够运用恰当的绘画语言与技巧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因此,我首先从欣赏不同的作品入手,进而激发学生对线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习热情和参与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热情,形成了自主学习创作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师生的配合默契。

他们虚心请教,互相学习,积极参与其中的活动。

不足之处是:
有关传统线描,学生了解少,老师说的多,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鼓励性语言用的比较少。

改进措施:老师在课堂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自信心,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和谐的氛围中逐渐成长。

美术教育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小画匠”,而是培养成善于用艺术的眼光、用审美文化的心态去欣赏、去创造的艺术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