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馆在终身学习中的作用
摘要:新时期,基于知识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时代需要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世界各国都逐渐重视终身学习在教育中的作用,而作为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必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下面分别介绍图书馆对于馆员、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行业人员在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终身学习馆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256-01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是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人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来的。
终身学习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它是伴随着终身教育及其相关理念的普及和认识的深化而逐渐产生的[1]。
终身学习的核心宗旨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而作为一个国家知识宝库的图书馆,以其“知识藏古今,学问贯中西”的科研学习价值,在终身学习的架构中自然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馆员就地取材,提供更高水平服务
馆员是联结图书馆与读者的纽带,为了能够给读者提供周到而令人满意的答复,同时树立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良好形象,馆员要时刻掌握学科最前沿的知识,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这就要求馆员应该立下终身学习的目标。
终身学习也是提高自己的综
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最佳方法。
对馆员来说,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但是就算占据着天时地利的条件,馆员也未必能充分加以利用。
每一批新书的到来,每一套核心期刊的订阅,他们都有获取信息的先机。
除了解答读者的疑问、整理信息和书籍外,馆员有足够的时间利用读者阅读的空隙,在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拓宽对它的认识。
2 教师在科技最前沿,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
如今没有什么职业能比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的岗位了。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肩负着传教授业解惑的重任,而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既有知识灌输给学生,尤其是高校的教师。
若是没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往往是爱莫能助,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回去查看资料或者请教其他老师的后续行为,本身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为何不未雨绸缪呢?大学教师利用图书馆资源顺理成章,因为图书馆本身就是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服务的,不加以利用反而是对知识的浪费。
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大学图书馆也可以考虑为周边的初、高中教师开放,让他们有机会成为最新信息的传播者,这样对高中学生未来通过高考升入高校也受益匪浅。
3 青年学子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高校学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就业压力面前,提高自己的软硬实力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在校期间有专门的图书馆可以利用,毕业后便不再有如此方便快捷的机会去触摸知识的塔尖了。
他们面对的是更加复杂的局面,终身学习是大势所趋。
在学校中,图书馆提供有自习室和阅览室,有视频和音频等各种资源,书籍和电子期刊也应有尽有,而且为之订阅的都是学术最前沿、影响力最大的知识库。
课余还可以到图书馆继续深造,拓宽专业知识面,学会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问题。
这对于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水平,增强就业砝码都有好处。
同时,图书馆里还有丰富多彩的语言、人文、艺术等方面的书籍,增加这方面的阅读量,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加个人魅力等都有莫大的帮助。
对于校外年轻人来说,要达到终身学习这一目的,得下一番功夫。
在工作之余去当地的图书馆坐坐,让图书馆真正发挥其实质上的作用。
4 其他行业对于图书馆的依赖
当今,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与依赖都是史无前例的。
对从医人员而言,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医院都会有专门的图书馆或图书室。
当前医学科技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要如何改进治疗方法,缩短疗程,除了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外,利用图书馆借助日新月异不断更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从中体味更多的知识乃至经验是十分必
要的。
对于农民来说,进图书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鉴于我国目前发展的现状,能满足这一条件也不太现实,但是必要的农学图书是需要储备的。
这方面就需要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发挥应有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在农业同样适用。
面临农药化肥的滥用,病虫害呈现多发性,如何学会利用生物和机械类的灭虫除草方法,对于改善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有好处。
我想如有可能农业大学在农村设立图书角,农民可以自学自
用,终身种田,也就终身学习了。
鉴于图书馆在终身学习中的重大作用,我国政府必须从多渠道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进程,使之在程序上合理合法,制度上规范有效。
同时主动吸取国际上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图书馆的法制建设、制度变革,社会氛围的构建上有所作为,使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首先,美国在40年前的1976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法》,并指出终身学习是使所有美国人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和创造性的重要
一步[2],从而促进了终身学习的推广。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3]。
但迄今为止,终身学习与图书馆建设相结合的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尽快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使得终身学习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虽然终身学习的概念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图书馆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这对于馆员、教师、学生等对终身学习有着需求强烈的群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于图书馆合理高效地应用也有待商榷。
所以变革制度,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来推进终身学习计划的发展。
总之,我们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来应对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
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社会各部门、
机构和组织、社会团体都履行各自的教育职责,使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4]。
营造一种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保持知识的创新和学习活力,图书馆才能尽其所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尊民.终身学习概念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过程[j].教育评论,2004(1):49-53.
[2] richard.peterson. lifelong learning in
america[m].new york:jossey-bass inc.publisher,1979,276.
[3]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吴雪萍.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策略探析[j].高等教
育研究,2004,25(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