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套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

(企业管理套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

(企业管理套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实名制管理填表说明(该文档部分内容请自己掌握,不作印制)填表总说明:1、以下各表中凡是带(*)号的填写项目(于实际填写的表格中为红色填写项目),表示为关键指标项,不能为空。

凡是选择型指标项,必须于对应的下拉列表中如实选择,不得手工录入。

不带(*)号的填写项目,表示为非关键指标项,为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今后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的需要,也要求必须填写。

某项填写确有困难的,必须于备注项里注明。

所有表格中,有下拉框选择的字段,于填写过程无明显对应关系的均选择“其他”2、凡是需要手动输入非汉字字符的(如数字、字母、标点符号),必须于英文、半角状态下输入。

3、以下各表均由中央编办按照中央编数据库的数据要求设计的,不允许对表格的结构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

例如不允许对表格的行或列进行合且、拆分以及删除等操作。

壹、机构信息表1、机构信息表(行政)机构全称,规范简称,机构级别(*),机构性质(*),组织机构代码,隶属单位,系统类别,机构类别(*),机构编码(*),批准文号,最新调整文号,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机构全称。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全称。

规范简称。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

机构级别(*)。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行政机构的级别,为选择型指标,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正股、副股、未定级、其他。

机构性质(*)。

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政法机关、其他。

组织机构代码。

如实填写。

隶属单位。

由二级部门填写。

系统类别。

按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经济实体、其他等类别填写。

机构类别(*)。

表示机构的种类,为选择型指标,按照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类别,于下拉列表中选择。

机构编码(*)。

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选择。

批准文号。

指由党委办公厅和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部门“三定”规定以及由机构编制部门印发的部门机构编制调整的文件编号。

格式如“广府办发[2011]34号、广编发[2011]30号”。

最新调整文号。

填写机构编制信息历次变动文号,多填,中间用逗号隔开。

填写格式如上。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2、机构信息表(事业)机构全称,规范简称,主管部门,机构规格(*),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经费形式(*),组织机构代码,批准文号,最新调整文号,单位设立时间,机构属性(*),法人代表,法人证书号,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联系电话机构全称。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全称。

规范简称。

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的规范简称。

主管部门。

按照隶属关系填写。

机构规格(*)。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选择,包括:正厅局级、副厅局级、正处级、副处级、正科级、副科级、正股级、副股级、其他、未定级。

如未明确该单位的规格可选“未定级”。

是否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填写“是”或“否”。

经费形式(*)。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

包括:财政拨款(我市尽量不选择该项,要选择更明确的选项)、全额拨款、差额补贴、经费自理、企业化管理。

组织机构代码。

指质监部门发放的机构代码。

批准文号。

填写要求如上。

最新调整文号。

填写要求如上。

单位设立时间。

根据批准文件设立的文件中明确的时间。

按照如下时间格式填写:"yyyy-mm-dd",例如:2007-01-05。

机构属性(*)。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

包括:县派驻乡镇(中心)、垂直管理、执法队伍、其他、教学点、内设机构、乡镇站所(中心)。

大部分事业单位机构属性选“其他”。

法人代表。

按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如实填写。

法人证书号。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号。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机构编制台帐信息表台帐信息表是壹个增减变化表,而不是入单位的编制总数表。

该表的每壹行只代表壹次机构编制变动信息。

每壹个批文涉及的机构编制变化情况,可能需要填写几行才能完整显示该批文中涉及的机构编制变化情况。

建立台帐的时间要求:党委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群团机关从最近壹次年机构改革起。

政府部门从2010年机构改革起。

市属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自单位批准设立起。

民主党派、工商联从1996年机构改革起。

1、机构编制台帐信息表(行政)台帐名称,批准文号,批准时间,主题词(*),批准内设机构数,变动摘要,编制变动总计(*),按领导职位划分(*),按领导职级划分(*),按非领导职级划分(*),核定领导职数高配总计(*),备注,,,,,,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台帐名称。

批复给各部门(单位)文件的文件名批准文号。

批文的文号,格式如“广府办发[2011]34号、广编发[2010]11号”。

批准时间。

批文印发的时间。

主题词(*)。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

包括:设立、更名、挂牌、合且、分设、撤销、编制变动、职数变动、撤销编制、机构改革定编。

批准内设机构数。

按照批文填写。

变动摘要。

简要填写批文的机构编制变化情况。

编制变动总计(*)。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类别(包括行政编制、工勤编制、机关其他编制,共3类),填写增(减)数量变化情况。

增加的填正数,减少的填负数,没有增(减)的不填。

表格的壹行填写壹个类别的增(减)情况,每个批文的所有变化情况必须完整填写,可能需要多行才能填写完该批文所有的变化情况。

按领导职位划分(*)。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的领导职位(包括部门正职、部门副职、部门其他领导、内设机构正职、内设机构副职,共5类),填写其对应的数量变化情况。

填写要求同上。

按领导职级划分(*)。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的领导职级(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共10类),填写其对应的数量变化情况。

填写要求同上。

按非领导职级划分(*)。

此项可不填。

核定领导职数高配总计(*)。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选择对应的类别,填写增(减)变化情况。

填写要求同上。

备注。

前面的变化情况不能说明清楚的,于这里填写。

2、机构编制台帐信息表(事业)台帐名称,批准文号,批准时间,主题词(*),批准内设机构数,变动摘要,按经费形式总计(*),按岗位分类总计(*),按领导职位划分(*),按领导职级划分(*),按非领导职级划分(*),核定领导职数高配总计(*),备注,,,,,,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类别,数量,台帐名称、批准文号、批准时间、主题词(*)、批准内设机构数、变动摘要这几项填写要求同机构编制台帐信息表(行政)按经费形式总计(*)。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的类别(包括财政补助、全额补助、差额补助、经费自理、企业化管理,共5类),填写其对应的数量变化情况。

填写增(减)数量变化情况。

增加的填正数,减少的填负数,没有增(减)的不填。

表格的壹行填写壹个类别的增(减)情况,每个批文的所有变化情况必须完整填写,可能需要多行才能填写完该批文所有的变化情况。

按岗位分类总计(*)。

此项可不填。

按领导职位划分(*)。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的类别(包括部门正职、部门副职、部门其他领导、内设机构正职、内设机构副职,共5类),填写其对应的数量变化情况。

填写要求同上。

按领导职级划分(*)。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的类别(包括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共11类),填写其对应的数量变化情况。

填写要求同上。

按非领导职级划分(*)。

此项可不填。

核定领导职数高配总计(*)。

此项的“类别”为选择型指标,分别选择对应的类别(包括部门领导职数高配数、内设机构领导职数高配数,共2类),填写其对应的数量变化情况。

填写要求同上。

备注。

前面的变化情况不能说明清楚的,于这里填写。

三、机构人员信息表1、行政机构人员信息表行政机构名称(*),所于机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人员分类(*),编制类别(*),人员状态(*),进入形式(*),进入时间(*),领导职务级别,非领导职务级别,职务,是否高配,是否公务员登记,任现职时间出生日期,职称,入编时间,入编文号,进入来源,参加工作时间,民族,籍贯,控编单编号,毕业学校,毕业时间,政治面貌,学历,学位,专业,入党(团)时间,备注,曾用名行政机构名称(*)。

人员隶属的行政机构名称,必须是“三定”规定批准的全称,否则不能导入数据库。

所于机构(*)。

输入人员的所于机构,必须和“三定”规定中设置的机构名称完全壹致,否则不能导入数据库。

注意:该项不能为空,如该人员不能确定于某个内设机构,则应填写当前行政机构名称。

姓名(*)。

必填。

允许同名同姓。

性别(*)。

下拉列表中,选择“男”或“女”。

身份证号(*)。

输入人员的15位或18位身份证号码,是平台的人员识别标识,必须保证唯壹性。

人员分类(*)。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对应选择:领导(四大班子)、部门领导正职、部门领导副职、内设机构领导正职、内设机构领导副职、部门其他领导、非领导人员。

编制类别(*)。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对应选择:行政编制、工勤编制、机关其他编制。

壹般不选择“机关其他编制”人员状态(*)。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对应选择:于编于岗、于编不于岗、离休人员、退休人员、兼职(不于编)、借调(不于编)、挂职(不于编)、聘用、其他。

进入形式(*)。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对应选择:公务员考试、军转、调入、选调、公开招考、事业单位考试、借调、兼职、挂职、招聘,进入时间(*)。

进入本部门(单位)时间。

时间格式是“yyyy-mm-dd”,例如:2007-01-05。

领导职务级别。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对应选择: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正职、股级副职。

非领导职务级别。

此项为选择型指标,于下拉列表中,对应选择: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不定级。

壹般情况下根据工资情况对照填写,注意口径壹致。

注意:行政机构里的非工勤人员[领导职务级别]和[非领导职务级别]必须选择其中壹项填写。

职务。

手动输入人员的职务。

是否高配。

于下拉列表中,选择“是”或“否”。

是否公务员登记。

于下拉列表中,选择“是”或“否”。

任现职时间。

时间格式是“yyyy-mm-dd”,例如:2007-01-05。

出生日期。

时间格式是“yyyy-mm-dd”,例如:2007-0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