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工学院班级:09机制四班
姓名:王修善学号:200940614412 课程论文题目:《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课程名称: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课后学习体会
学生:王修善
工学院09级机制四班,学号200940614412
摘要:这学期通过上《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了解了有关收藏的一些知识,明白了收藏品的定义与大致分类方法,欣赏了一系列的收藏品,学会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收藏品欣赏方法,更加深刻的明白了欣赏藏品的作用,特别是收藏与审美的关系。
关键词:收藏品审美分类境界
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它需要收藏者有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审美能力来保证,而收藏品的欣赏要求就更严格了。
所以,在这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学会了收藏和欣赏藏品,以下是学习了本课程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一、明白了收藏品的定义与主要分类方法
收藏品是指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并且能够反映一定历史层面的实物。
近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的日益兴盛,收藏品种类越来越多,从过去的古玩工艺品、名人字画收藏已经发展到现在火花、票证、奇石、连环画等,连神州飞船的一些实物都被爱好者收藏。
收藏品分为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四类,具体分为文献类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钱币类邮票类、文献类、票券类、商标类、徽章类、标本类、陶瓷类、玉器类、绘画类。
施根生将我国的民间私人藏馆分为自然历史、艺术历史、人文历史和科普历史四类。
自然历史包括昆虫标本、海洋生物及标本、雨花石、奇石以及翅画,即以自然界的各种物品为主;艺术历史类包括烟标、烟具、火花、微雕、茶具、瓷刻、工艺美术、书画等;人文历史以图书、报刊、资料、民俗等类物品为主;科普历史类包括算具、钟表、钥匙、藏酒等类。
这种分类法因其有较大的包融性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仅限于私人藏馆而非针对收藏品所做的分类。
而一些收藏家又把藏品分为文物类,珠宝、名石和观赏石类,钱币类邮票类,文献类,票券类,商标类徽章类,标本类,陶瓷类绘画类,玉器类等类。
当然这种分类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收藏情况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节,以期既能反映当代收藏的状况,具有一定稳定性,又能对民间收藏起指导
和引导作用。
通过对藏品的分类,就可以更加系统的比较欣赏各类藏品了。
二、明白了艺术收藏的四种境界
通过学习本课程与查阅其他资料,我认为艺术收藏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首先是爱好者。
此类人大多是初入门或多关心而少实践的收藏者,他们虽然十分关心收藏信息和注意市场上的热门收藏,但由于“心无真赏”而欠缺主见,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习惯在旧货市场上购藏一些零零碎碎的民间工艺品,有时也会收藏一些价值低廉的书画或古玩;也有的是由于经济或时间的局限,仅靠报刊、杂志和书本等去了解收藏知识,但极少下“藏海”搏击。
他们对收藏常常抱有“奇遇”、“撞彩”的捡漏心理,所以收藏上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专门的品类。
(二)其次是行家。
他们主要是具有一定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的艺术品经营商或经纪人(俗称掮客)。
他们购藏的目的在于贩卖和赢利。
他们有穿街走巷到处搜集的;也有设店候客、既收也卖的;他们经常和一些藏家及艺术家联络并代理买卖;也经常到拍卖场和旧货市场上去捡漏。
他们的购藏就像买股票,十分关注藏收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活动,它需要收藏者有渊博的知识与独特的审美能力来保证,而收藏品的欣赏要求就更严格了。
所以,在这我不敢说自己已经学会了收藏和欣赏藏品,以下是学习了本课程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此类人大多是初入门或多关心而少实践的收藏者,他们虽然十分关心收藏信息和注意市场上的热门收藏,但由于“心无真赏”而欠缺主见,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习惯在旧货市场上购藏一些零零碎碎的民间工艺品,有时也会收藏一些价值低廉的书画或古玩;也有的是由于经济或时间的局限,仅靠报刊、杂志和书本等去了解收藏知识,但极少下“藏海”搏击。
他们对收藏常常抱有“奇遇”、“撞彩”的捡漏心理,所以收藏上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专门的品类。
他们主要是具有一定收藏知识和鉴别能力的艺术品经营商或经纪人(俗称掮客)。
他们购藏的目的在于贩卖和赢利。
他们有穿街走巷到处搜集的;也有设店候客、既收也卖的;他们经常和一些藏家及艺术家联络并代理买卖;也经常到拍卖场和旧货市场上去捡漏。
(三)再者是玩家。
他们以赏玩为目的。
往往购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贩卖,而是希望自得其乐、陶冶情操和提高修养。
在不断的收藏实践中,他们通过学习、考证和藏友之间互相赏析、评价而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随着赏析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对已购或未购的藏品有所甄别和有所筛选,加上经济能力等其他原因,他们也会把一些藏品拿出来流通,乐于“以藏养藏”。
他们既感受着藏品增值、经济得益的乐趣,也不断为拥有新的藏品和淘到难得的精品而欢欣鼓舞,并不断地在扬弃与交流中逐步提高自身收藏的综合水平。
(四)另外就是大藏家。
他们具备充裕的金钱和丰富的素养,他们对艺术理论和收藏知识以及市场规律都有较高的理解,具备辨识优劣真伪的眼光。
拍卖会往往是他们藏品的主要来源。
他们以拥有稀世珍品为荣耀且极少转手买卖,他们往往根据自身的兴趣而专于一类或某几类的收藏,并深入研究甚至著书立说。
在某些条件下,他们不惜向国家或社会收藏机构捐献藏品,甚至设立个人艺术博物馆,从而自觉与不自觉地为传承传统文化、为后世留存艺术精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更好的体会了收藏与审美的关系
这一点以前也听到或看到过,但没亲身经历,所以体会没这么深刻,通过这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了更好的体会。
综观人类自古至今的收藏活动,可以分析出收藏大概产生于原始信仰和宗教、实用、审美、经济、归属、科学及其他原因。
审美的原因与其他收藏的起因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历史证明人们对大自然和对人类本身,都在不断进行创造,反映着人们对美的企求。
人们善于把美贯穿到生活的一切领域中。
各种史前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装饰品,如穿孔的贝壳,磨制的钻孔石珠等。
各种原始信仰及宗教文化中也渗透着审美意识。
在日常用品和工具上,也无不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
由于审美的需求而收藏往往同其他收藏的起因混杂在一起,及至艺术品的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后,艺术品的收藏才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
收藏的陶冶情操、赏心悦目的功能中也具有审美的意义。
收藏蕴含了审美情趣。
在收藏这种群众易于参与而又高雅的活动中,人们受到的是文化艺术的熏陶,在对藏品的选取、护养、交易中,人们的审美观得到提高。
而且,审美观与藏品的价值密切相关。
任何收藏都可以成为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向往。
在古陶瓷这一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称作老窑瓷器,另一类是明清瓷器。
这样划分的原因一个跟历史有关系,一个就是与陶瓷艺术的审美有直接的关系。
元朝是一个分水岭,之所以这么分,实际上是它们陶瓷艺术的美学风格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区别。
现在人们审美观实际上是受到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陶瓷审美艺术的影响比较多。
什么样的藏品才是美的?对个别藏品作出感性审美判断或是经验性的描述是不
困难的,但是让你从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藏品中,抽象出带有普遍性的、得到大众认可的美的本质,恐怕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了。
大家知道,藏品的欣赏是通过对藏品的观察、体味其内涵并为之付出情感的过程,而美学正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知、情、意三部分中“情”的学问,通过自然美、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使赏析藏品更加出神入化、水乳交融,从而达到崭新的境界。
创造美需要想象与灵感,发现美、收藏美需要眼力与恒心。
常言说“物以稀为贵”,在收藏投资中更是如此。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审美特性,独创性是构成一件艺术品的必要条件,某种程度上说,独创性是作品的本质属性,它不仅仅要求作品是独立创作完成的,更要求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个性或达到一定的创作高度。
五、结束语
收藏需要广博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绘画知识、艺术史知识、市场知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民俗知识、美学知识等等。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收藏家,就必须扩充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而收藏的过程与欣赏藏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这是我最大的体会。
参考文献
[1] 刘国界.收藏品市场的历史变迁 [J].收藏品,2007,(06)
[2] 何日希.浅谈收藏与审美观[N]. 江南都市报,2006,10,24 [ 3] 卞兆明. 收藏入门 [M] .重庆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