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安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静安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静安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法规类别】基层组织管理
【发布部门】809035028809035002
【发布日期】2016.04.09
【实施日期】2016.04.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静安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
(中共静安区委办公室、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9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新时期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沪委发﹝2014﹞14号)、《上海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沪委办发﹝2014﹞47号)、《关于建设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15﹞22号)、《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薪酬体系指导意见(试行)》(沪人社综﹝2015﹞108号)、《关于建设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有关事项的通知》(沪民基发﹝2015﹞7号)等
相关文件精神,按照精干高效原则,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社区工作者,是指在本区居民区和街道(镇)公共事务岗位直接从事社区服务和管理,由街道(镇)承担全部经费保障和统一管理使用,经区委、区政府批准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范畴的就业年龄段全日制工作人员。

第三条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统一规范。

统一招聘录用、统一薪酬福利、统一人员管理。

(二)用管一致。

将岗位用人、绩效考核、岗位及级别调整、奖惩激励等人事管理权交给用人单位,人员在基层一线使用,管理在基层一线完成。

(三)分类指导。

充分考虑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注重岗位差异,加强分类指导。

(四)分工合作。

区委组织部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的综合管理部门;区民政局为社区工作者的主管部门;区编办负责实施额度管理;区人社局负责对社区工作者的招录、岗位等级、薪酬待遇、用工管理等加强政策指导;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各业务主管部门、各街道(镇)负责实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业务指导;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社建办负责制定社区工作者考核评估方案;各街道(镇)负责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人事管理、日常管理和人员经费。

(五)职业化、专业化。

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逐步扩大持证上岗的覆盖面,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第二章队伍管理
第四条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街道(镇)和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和业务管理:
(一)人事管理。

岗位聘用、人事档案、人员调配、薪酬福利、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以及工作考勤、工作纪律、任务下达、岗位协同等日常管理,由用人单位统筹安排。

(二)业务管理。

社区工作者队伍受其业务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规范和权利义务等,由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用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三章额度管理
第五条基本原则。

社区工作者实施额度管理和总量调控,坚持精干高效、科学合理、集中管理、统一审批,保持适度规模,形成合理结构。

第六条额度确定。

在本市有关部门指导下,综合各街道(镇)区域面积、人口数量、管理幅度、居民区规模等因素,对不同岗位社区工作者分类确定额度。

第四章职业资格
第七条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身体健康;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社区工作,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热情谦和,善于沟通,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有具体岗位所要求的其它资格条件。

第八条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引导居民遵纪守法,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二)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和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居民会议的决定、意见,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三)参与推动驻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