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1007S
中文专业名称: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英文专业名称:Lightning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理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防雷工程设计、防雷检测与预警预报技术。
具有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现代防雷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维护管理及防雷减灾业务工作能力,服务国家建设,适应社会需求,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四、培养标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雷电防护科学、电子电路;学习现代防雷技术、电子设计与应用技术,防雷工程设计、施工、检测技术。
具备对电子电气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和和防雷工程设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特色
结合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办学特色及专业自身特点,凝练出本专业的特色,将突出“以电为主”优势,拓宽理论基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工程应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防雷减灾专门技术人才。
最终形成“多科兼容、以电为主、学以致用”的专业特色。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大气科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信号与系统、雷电防护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防雷工程、电磁兼容设计、防雷规范、工程设计、防雷装置与器件、雷电监测与预警技术等课程。
3、双语教学课程:防雷规范
七、主要创新教学环节
1、实验:工程制图、金工实习、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处理器与微计算机系统、防雷工程、防雷工程设计、微波技术与天线、建筑构造与识图等。
2、上机: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工程制图、信号与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Ⅰ、工程制图Ⅱ、防雷工程、建筑构造与识图等。
3、实习实训:软件综合设计、电子技术综合设计、工程设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实践(一级项目)、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八、课程体系构成及毕业学分最低要求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见附表
十、创新实践环节
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完成4个创新学分,获得本专业创新学分见下表:
十一、有关说明
1、从专业方向选修课来说,在教学计划中给出了两个模块。
其中第一个模块偏向气象部门应
用。
而第二个方向则侧重工程应用与实施。
2、在专业方向任选课中,规定最少选4个学分,建议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将来的
走向选择相应的课程。
3、部分的的实践课程。
如防雷工程设计等,这些课程未来可能在企业实施。
4、在学科基础课程中,选修课《大气科学基础》对应的是专业选修方向一。
《高电压技术》对
应的是专业选修方向二。
培养方案批准人:XXX(教学院长签名,手写)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