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法
发表时间:2014-06-27T10:18:15.84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3期作者:许扬全
[导读]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许扬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积金镇初级中学校四川德阳 618100)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3-023-01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一教学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尚未真正发挥作用,为了搞好实验教学,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作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1增加物理实验仪器装备组成结构名称、功能作用的内容。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仪器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其内涵不仅包括物理仪器装置所蕴含的物理思想,同时也包括仪器装置文化内涵。

在教材中有意识的增加一些与物理实验仪器装备相关的内容,不仅可以规范教师对仪器装备的科学化操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

2基于实验过程设计实验问题。

物理新课程强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实验问题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地结合实验过程,以具体的实验方法为素材,拓展原始实验的深度和广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综合能力。

3根据仪器装备的常见故障设计探究实验问题。

预测在实验的进行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和组织学生一起探究。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基于大多数学校的器材配备实际设计实验。

由于实施物理新课程实验所需仪器需要较大的物力和财力,一般学校都是根据实验的需要或者经济条件分步骤增加,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应结合乡镇中学的具体经济条件设计一些一器多用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由于物理实验是以全方位刺激学生感官器官为基础的综合学习过程,因而必须通过全面的刺激和有效的诱导,让学生积极思考试验中的现象。

物理实验相对于被动接受而言,其本身具备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会极大的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和分析,针对一些试验难点和重点,教师要以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导,让学生学会思考。

2.增强实验教学的自主性。

在实验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思考空间。

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实验步骤,恰如其分的运用器材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提出一些新颖和有效的论点,体现创新能力。

3.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增强手脑并用的能力。

为了凸显实验教学的探索性,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提前预想,然后通过合理使用器材去验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多样化演示,激发学习积极性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符合初中生感性认知阶段,因此备受学生的青睐。

因为实验是通过引导观察思考、配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或通过演示实验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

它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作用独特。

在观看演示时,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相辅相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鉴于此,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亲自做演示实验。

物理的实验教学不应是教师的一枝独秀,将演示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

对于一些简单明了或者难度系数低的实验,全部交给学生,以便增强其自信心。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演示。

教师要根据实验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习惯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物理现象。

3.将演示实验变成探究式实验。

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它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用显著。

但这类验证性的实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作用消极,它容易使学生忽略科学研究艰辛的探索过程,认为科研成果都是触手可及的。

因此,教学中需要优化设计,可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索性的实验。

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实验能力,更为以后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

4.师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面对一些难度系数高的试验可以通过师生通力合作来解决,教师可以让各组学生分别负责一部分,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后,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较高难度的实验中,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同时学会有关的技巧。

言而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缺少实验的物理好比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至于活力更是无从谈起,为此,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能力,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接轨,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应当仁不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