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孤独情绪个案分析
一、案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小朋是一个很不爱说话、性格相当孤僻的孩子, 在学校他很少和老师说话, 同学们和他说话时, 他也很少与人交谈, 这对同学们和他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些问题学校老师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了解, 原来小朋在家里也是如此:小朋的妈妈是养花专业户、平日里忙于整花、卖花,一天从早忙到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
小朋的爸爸又经常出差, 在家团圆的日子都很少, 所以小朋从小就很少和父母说话, 也很少叫妈妈,从来没有带朋友或同学到家里玩过,到了现在也是一个人玩。
二、资料分析与收集
(1 收集:
1、通过案主自述: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包括生活环境,在家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可以得知有关案主和他人关系的大量情况; 还可以了解案主对周围世界的看法, 对人际关系的看法。
2、通过对案主家人及其周围有关人员(包括同学、朋友、老师
及邻里的访谈,了解案主的基本资料及日常行为, 了解他人对案主的评价, 也可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与案主相关的资料。
3、通过观察案主,了解其言谈举止、互动方式、感情表现等情况。
(2分析:
1、家庭环境因素
由于其父母都忙于工作, 疏忽了对小朋的教育, 也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 使小朋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家庭环境容易让小朋感到孤独。
2、自我意识太强
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 在这个时期, 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建立, 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
青少年关心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重视他人的评价, 会将自己隐藏起来。
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心中有很多秘密, 又不愿告诉别人; 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别人能真正了解自己。
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陷入惆怅和苦恼, 产生孤独感。
3、自我评价不当
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 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往往缺少朋友, 容易产生孤独感。
小朋由于得不到家长的关爱等原因导致其自卑心理, 不善于与人交往, 缺少朋友,使得他产生孤独感。
4、缺乏交往技巧
人际交往需要真诚、需要热情、也需要技巧。
小朋因为没有掌握交往技巧而不能与人交往,也使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没有良好的形象。
5、情绪情感障碍
情绪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情感障碍常常诱发人际孤独。
常见的情绪情感障碍有:害羞、恐惧、愤怒、嫉妒、狂妄等,其中,与孤独感密切相联的是
害羞和恐惧,害羞和恐惧会使人产生逃避行为, 从而避开与人交往的情境,离群索居,封闭自我。
如果人际关系紧张,就有可能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体验。
小朋由于早期的成长经验, 从小就和父母很少沟通, 久而久之也让小明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 使得其现在人际关系紧张,产生孤独的心理。
三、理论
1、米德的自我理论:米德认为,影响自我的他人有两类:一类是概化他人,另一类是重要他人, 即影响个人生活和个人成长的中心人物,如父母、老师等。
重要他人对个人的态度、观念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并对个人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来自
重要他人的态度和评价, 会逐渐形成个人自我的重要部分。
小明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导致其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 父母、老师对其的不重视、不关心;没有朋友,得
不到关心与支持,使得他缺乏爱的温暖, 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被关爱的孩子,不受人喜欢,自尊受挫,从而产生孤独感。
2、库利“镜中我” :库利提出, 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 体味他人的姿态意味, 并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
他们想象着他人如何评价自己——从中获得自我的形象、自我的感觉、自我的态度。
他人的姿态就如同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己。
这正如他们在社会环境中看待并衡量其他事物一样。
由于小朋父母都忙于工作,很少与他沟通交流,无法满足小朋的情感需要,使得他感到父母并不重视自己、不喜欢自己,对小朋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使其自卑,产生孤独感。
3、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在人格发育过程中, 儿童早期的环境和家庭教育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人格形成及社会化的过程中,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
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小朋的问题正是因为父母都忙于工作, 很少关心和照顾小朋, 使父母与小朋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 孩子缺少起码的交流机会, 导致家庭关系失调, 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的变化。
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普遍存在孤僻、交际自控能力差、自由散漫等心理障碍或缺陷,甚至感觉遭到遗弃, 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
四、实务
社工介入个案心理咨询及辅导
1、理性情绪疗法:通过与案主的沟通,了解案主的想法与问题 , 针对以上的分析,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案主在认知上确立正面的概念, 逐步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恢复自信心,树立勇于面对生活的勇气 ; (“ABC 理论”:在诱发事件 A(Activating event 、个人对此所形成的信念 B (Belief 和个人对诱发事件所产生的情绪与行为后果 C (Consequence 这三者关系中, A 对 C 只起到间接作用,而 B 对 C 则起直接作用。
换言之,一个人情绪困扰的后果 C , 并非由事件起因 A 造
成,而是由人对事件 A 的信念 B 造成的。
所以, B 对于个人的思想行为方法起决定
性作用。
时间与内容安排 :
(1 通过与案主及其家人深入地交谈, 收集有关资料, 尽量比较全面地掌握案主
的基本情况;
(2通过交往,和案主建立较好的工作关系,阐明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理念和原则,和案主一起分析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 (包括自信心不足、沟通能力缺乏和社会
支持网络单一等;
(3确定案主的问题,运用 ABC 理论来确定案主当前经历的事件。
这些事件引起了哪些情绪困扰和行为结果, 指出案主的情绪中哪些是适应的, 哪些是不适应的, 给予当事人机会诉说最近一段时期内令他不开心的事,然后帮助他找出引发情绪问题背后的非理性信念。
(4反驳案主的非理性信念,帮助案主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点和优势,并强调案主在某些方面的才能,让案主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5可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让案主展现自我;
(6鼓励案主去和小组成员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把不同小组成员的情况(主要为长处和爱好向案主作说明和诱导,使案主有足够的信心去结交新的朋友;
(7可通过小组活动 , 使案主有机会接触到新的伙伴,并和他人合作,交流。
(8通过多次小组活动后,进行个别交谈,让案主反省自身的长处,包括家庭的情况, 帮助他较为积极地面对自身和家庭, 并反省在小组活动中的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使他感觉到与人交往和合作的快乐和意义;
(9同案主一起回顾走过的历程,帮助案主看到展现自身价值、客观面对困难和
勇于交往的好处, 并强调这些好处对案主的重要性。
帮助案主计划, 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困难,争取更好地融入社会。
2、家庭治疗:
首先,提高父母自身素质;其次,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再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但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要, 对其身心也要有所了解。
最后尊重孩子, 民主教养。
协助父母采取适当的措施让孩子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任何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方法, 充分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 多关注教育类的视频和书籍, 从中掌握科学的教导方式。
尤其是应该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等等这些技术都是父母需要掌握的。
因此父母一定要加强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应该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使其产生快乐和成功心理, 进一步体验到成就感。
开启亲子之间的对话,互相了解,说出自己的想法,相互理解,更好交流;角色扮演,父亲与儿子互换角色,以他们的认知与方式,来增进了解,寻找共同点,讨论不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