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全国高考地理试题3卷
2018全国高考地理试题3卷
2018年全国高考
地理试题解析
习题链接
[ 习 题 ]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 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 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 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 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9题,B对:读图可知,②地位于澳大利亚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符合该 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的特征。A错:①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C错:③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 湿两季,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D错:④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景观丰 富,与该地区气候特征不符。 第10题,A错、D对:读图可知,通天井直通地下住宅,其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不可能 是为了收集雨水。B错:通信与通天井没有关系。C错:由图可知,通天井的深度较大, 采光作用不大。 第11题,②③对:由于地下住宅离地面深度较大,受地面气候影响较小,因此与地面相 比,冬季温暖,夏季凉爽,类似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故选B。①错:室温不变说得 太绝对,应该是变化较小。④错:蒙古包位于地上,与地下住宅有着本质的区别。
习题链接
[习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 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 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 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习题链接
[习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 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 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 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习题链接
[习题]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 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 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 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习题链接
[ 习 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 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 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
“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
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
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3题,D对:加工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由图可知,中心 集镇周围乡村较多,结合材料可知,该县农民以务农为主,为兼顾农活 ,农民一般选择在距离较近的工厂打工,因此中心集镇更易招募周边劳 动力。A错:县城为区域的中心,其基础设施更完善。B错:在山区的 县城一般是一个县中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 础加工出来的产品,应该在县城的销售量会更大。C错:县城是区域经 济中心,资金比中心集镇更充裕。
习题链接
[习题]澳大利亚(如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 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 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如图2)。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
“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
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Hale Waihona Puke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不利 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 高)。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 产纯碱”,因此原料丰富;索瓦位于盐沼地附近,具 有可用地广和地价低的优势条件。“纯碱产品主要销 往南非”,距离销售市场较远,且距离铁路较远,因 此交通不便;另一方面,索瓦为普通城镇,基础设施 不足,投入高。
习题链接
[习题]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 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 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 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 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 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 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
习题链接
[习题]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 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 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 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 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 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 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
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
“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
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
习题链接
[习题]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 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 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 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 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 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 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 此完成3~5题。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
[ 习 题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 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 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 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6~8题。
习题链接
6.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4题,C对:兼顾务工务农的农民,农忙时节在农村忙碌,农 闲时节可能到中心集镇打工,因此“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对他们 而言最适合。A错: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一般会定居在商业活动频繁的 中心集镇或县城,而不在农村居住。B错:留守子女指长期外出务工农 民的子女,这些孩子上学时一般固定在学校及附近小范围区域,不可能 在农村和中心集镇之间频繁移动。D错:扩大种田规模的农民主要从事 农业活动,更适宜在农村定居。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 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 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 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第(3)题,开放性试题,支持关闭与不支持关闭 均可。支持关闭可从当地的技术水平、资金条件、市 场等因素考虑,如技术水平相对美国较低;远离交通 线和市场,运费较高;当地经济较落后,资金不足; 产品主要销往南非,市场狭小等。不支持关闭可从发 展纯碱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如利用 当地资源、具有地方特色,有利于保护民族工业,且 能保障当地人的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5题,②③对: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会带动农村的发展; 大别山区为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且发展多种经营既有 利于创收,又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故选B。①④错:山区不适合推广 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与乡村经济发展关系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