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管理-专题一+ 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国际商务管理-专题一+ 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2.“干中学”与技术创新 (1)“干中学” A. 指通过看或者干部而不是专门的研究开发所学会 的技术诀窍或管理技能。 B. 1962年阿罗(Arrow)在著名的《干中学的经 济含义》中提出了干中学效应(即学习效应), 来说明动态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发生过程,技术的 动态变迁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由于导致干中学效 应而更加受到关注。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1.技术差距理论 (1)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又称 技术差距模型(Technological Gap Model)是把技术作 为独立于劳动和资本的第三种生产要素,探讨技术差距或 技术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由于技术变动包含了时 间因素,技术差距理论被看成是对H-O理论的动态扩展。 (2)代表人物 A. Michael V. Posner B. Gordon Douglas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基本观点
• 当企业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 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即垄断优势, 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消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 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 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 或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 因。
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的成本绝对地低于 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如果这种绝对优势 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或已有的“获得优 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发展某种产 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品,以换回他国在生 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 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 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 分工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二)理论评价 • 首次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一个 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 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地位。 • 不足在于:第一,理论的出发点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 在西欧的直接投资,因此难以解释后起投资国如西欧、日 本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规律;第二,无法 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起来以后遍及全球的投资 行为,也无法说明非替代出口的投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海 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第三,从目前国际直接投资 的存量和流量来看,其中大部分是发生在美国、欧盟与日 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对这一现象,产品 生命周期理论无法解释。
一、重商主义学说
•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欧洲,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该学说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
形式和国家富强的象征,增加财富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货 币拥有量,而货币增加的途径主要依赖于新兴的商业资产 阶级所经营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四、要素禀赋理论
• (一) H-O理论 •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伊 利· 赫克歇尔(E. F. Heckscher)和伯利蒂· 俄林(B. Ohlin)共同创 立了要素禀赋论( 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又称: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又称 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 -O理论、H-O模型。
贸易前的均衡
以与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 论完全不同的视角深入探讨 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深层次原 因,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国际 贸易发生的本质。该理论与 比较优势理论并列为国际贸 易的两大理论基石。 理论提出的政策主张是:一 个国家应生产和出口那些密 集使用本国丰裕生产要素的 产品,即比较优势产品;而 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 要素的产品,即比较劣势产 品。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3)技术差距论认为,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工业品贸易,有 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以技术差距的存在为基础进行的。通 过引入模仿时滞(Imitation Lag)的概念来解释国家之间 发生贸易的可能性。在创新国(Innovation Country)和 模仿国(Imitation Country)的两国模型中,创新国一种 新产品成功后,在模仿国掌握这种技术之前,具有技术领 先优势,可以向模仿国出口这种技术领先的产品。随著专 利权的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或国际贸易的发展,创 新国的领先技术流传到国外,模仿国开始利用自己的低劳 动成本优势,自行生产这种商品并减少进口。创新国逐渐 失去该产品的出口市场,因技术差距而产生的国际贸易量 逐渐缩小,最终被模仿国掌握,技术差距消失,以技术差 距为基础的贸易也随之消失。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五、新贸易理论
• 以下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学说进行梳理与评述。 (一)人力资本说——一种新的分工要素 (二)需求相似说——来自需求的解释 (三)规模经济理论——来自供给的解释 (四)技术差距理论、“干中学”与技术创新 1.技术差距理论 2.“干中学”与技术创新 (1)“干中学” (2)技术创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C. 技术外溢 a. 先进技术诀窍或管理技能的拥有者在从事生产或其他经济 活动中自然地输出技术。 国际技术外溢 国内技术外溢 b.技术外溢是指外商投资、跨国贸易等对东道国相关产业或 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营销技术 等产生的提升效应。 平行外溢:对当地竞争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示范、刺激与推动 垂直外溢:对当地上下游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的示范、援助 与带动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
• 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是西 方学者在建立所谓跨国公司“通论”的过程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 • 内部化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英国学者罗纳德· 科斯( Ronald. H. Coase)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 》(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中的产权经济学 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评价:
重商主义思想,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进步作用,而且,
其中许多政策主张如积极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制成品出口 等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但该学说对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有着极大的片面性, 对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及贸易得益等重要问题未能涉及,
而且作为学说理论基础的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也是根本错误
贸易后的均衡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2.里昂惕夫悖论 1947年,美国经济学家 里昂惕夫(Wassily W. Leontief)在验证要素 禀赋理论后提出了著名 的“里昂惕夫悖论”( Leontief Paradox)。 因里昂惕夫验证的结果 恰恰与要素禀赋理论相 反,故称为“悖论”。里 昂惕夫对这一悖论的解 释是:美国的劳动力与 外国劳动力相比较,具 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1.大卫· 李嘉图认为比较优势是分工和贸易的依据,即使 那些不具备绝对优势的国家也可以参加国际贸易,因此, 被认为是对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成为 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 2. 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全面地揭示了国际贸 易发生的原因,从而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经济实力落后 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国际贸 易的发生具有普遍意义。 但该理论的不足在于,对于国际贸易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成本差异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分配等没有涉及。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c. 技术外溢的特征 • 第一,加速产业配套和产业规模形成 • 第二,示范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 第三,学习效应显著增强 • 第四,竞争对技术进步的激发作用愈加突出 • 第五,人才培养效果更加明显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2)技术创新 A.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 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B. 熊彼特(J· A· Schumpeter)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指 出,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引入生产体系。 这种新的组合包括: ①引进新产品; 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新的市场(以前不曾进入); ④控制原材料新的来源 ; 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新的组织,例如生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 破一种垄断地位。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五、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 垄断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又称特定优势理论,被认为是西方国际直接 投资理论的基础和主流,是由美国学者斯蒂芬· 海默( Stephen H. Hymer)在其1960年撰写的博士论文《本 国公司的国际性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中首先提出来 的。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 在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 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中 以英国和葡萄牙进行贸易为例, 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国际商务管理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陆维研
经济与贸易学院 2014年5月
国际商务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企业国际化理论 第四节 管理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二、绝对优势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四、要素禀赋理论 五、新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的。
第一节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概述
二、 绝对优势理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