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
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可以称王。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两、封邑万户作为悬赏来买我的脑袋,我让你得到这份好处吧!7、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秦朝政治混乱,陈涉首先起来反抗,天下豪杰蜂拥而起响应。
8、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自夸功劳,廷个人的勇谋却不肯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来征服统一天下。
《管仲列传》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贤,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机会。
3、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以小的过失而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羞耻。
4、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老百姓仓库的粮食充实了才能讲究礼节;老百姓的衣食丰足了才能分辨荣辱。
5、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所以说:“懂得给予是为了得到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6、岂管仲之谓乎?(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管仲吧?《屈原列传》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好,他明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悉外交应对辞令。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诚实的人却被君王怀疑,忠心的人却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怨愤之情呢?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理国家的条理方法,没有不都表现出来。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描述的是小事物,但表达的意旨却很宏大;列举的是眼前事物,但寄托的意义却很深远。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蜕壳那样摆脱污秽的环境,来浮游在尘埃之外。
6、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推论(他的)这种情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7、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张仪)带着丰厚的礼品作为见面礼送给楚王。
8、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张仪)又趁机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说一些花言巧语。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屈原)希望楚怀王能幡然醒悟,社会的风尚能完全改变。
10、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国君不管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能还是无才能,没有不想得到忠臣来帮助自己,任用贤士来辅佐自己。
11、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他希望保全国君、振兴国家,把社会风尚能扭转过来,在这篇作品中反复表达这个愿望。
12、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处欺于张仪。
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迷惑,在外被张仪欺骗。
13、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披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瘦削。
1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全社会都污浊却只有我干净,所有人都昏醉却只有我清醒,所以我被放逐。
15、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
16、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人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淮阴侯列传》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韩信)当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家里贫穷品行不好,不能被推选去做官。
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个年青人才给你饭吃,难道希望你报答吗?3、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有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休息和吃饱。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希望您借给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军用物质。
5、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韩信就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6、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从此,韩信日夜怨恨,在家常常闷闷不乐,为自己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感到羞耻。
7、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丕,各有差。
皇上曾经随口和韩信谈论将军们能力的高下,认为各有差别。
8、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陛下不善于带兵打仗,却善于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收复的原因。
9、阴使人至稀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韩信)暗中派人到陈稀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
”10、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崤山以东的六国大乱,天下诸侯纷纷起事,英雄豪杰象乌鸟样聚集。
11、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
《李将军列传》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李广)经常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攻关杀敌和与猛兽搏斗的事。
2、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
李广命令他的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李广亲自射杀那三人。
3、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前进到离匈奴阵地大约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
4、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用绳子编成网兜让他躺着。
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的官吏,官吏判决他伤亡太大,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
6、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 竟死。
李广不善言谈很少说话,与人闲居时就在地上画出军阵,比试射箭的远近,输掉的罚酒。
他专以射箭为游戏,一直到死。
7、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面对面作战,我愿做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
8、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中向导逃跑了,军队迷失了道路,后于与大将军约定会师的时间。
9、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趁机向李广、赵食其询问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汇报东路军迷路的原委详情10、其李将军之谓也?这句话大概就是说的李将军吧!《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1、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我)现在到秦国去,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那么秦王就不可以接近。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太残酷了,父母宗族都被杀害和没入官府为奴。
3、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口,那么将军的仇可以报了,燕国被欺凌的耻辱可以洗刷了。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5、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排列在诸侯的行列中,象秦国的郡县一样交纳赋税。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着地图的匣子,按照顺序上前。
7、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8、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
9、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臣们都惊慌失措,突然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10、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众多侍卫拿着武器都按照规定站在殿外,没有皇帝的命令谁也不准进殿。
11、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
荆轲受伤以后,就举起他的匕首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
补充:1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为什么您还因为被欺侮的怨恨,要去触犯秦王的逆鳞呢!13、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振矣!这叫作把肉放在饿虎经过的小路上啊,祸患一定不可挽救!14、且以雕鸷之秦,行怨暴之怒,岂足道哉!何况象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发泄(对燕国)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15、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但他们的志向意图都很清楚明白,都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愿,名声流传到后代,这难道是虚妄的吗!《魏公子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公子为人宽厚礼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士人不论有无才能的,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他们。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为看门贫困的缘故就接受公子的财礼。
3、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侯生整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不谦让。
4、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