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板层间剪切强度试验
玻璃钢板层间剪切强度试验只包括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玻璃钢板材的层间剪切强度试验。
其方法是首先把试样固定于夹具中间,再将其放在试验机上,使试样受层间单面剪力的作用,直至使试样破坏,根据测量破坏时的载荷,然后计算破坏时单位剪切面上所承受的载荷值,即为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1.试样
(1)试样的形状和尺寸如图2-10 所示。
(2)试样加工时应保证 A、B C、三面相互平行,并与布层垂直。
D面应为加工面,且D E、F 、面与布层严格平行。
受力面A 、C 要不光滑。
(3)试样数量:每组不少于5 个。
2.试验条件
(1)试样制备、试验环境条件和试样状态调节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2)试验设备接《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3)层间剪切夹具见图2-11 。
(4)加载速度为5-15mm/min 。
3.试验步骤(1)试样制备、外观检查和状态调节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2)将合格试样编号。
测量试样受剪面三处的宽度和高度,取算术平均值。
测量
精度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3)将试样装入层间剪切夹具中, A面向上,夹持时以试样能上下滑动为宜,不可过紧。
然后把夹具放在试验机上,使受力面A 的中心对准试验机上压板中心。
压板的表面必须平整光滑。
(4)对试样施加均匀、连续的载荷,直到破坏。
记录破坏载荷。
(5)有明显内部缺陷或不沿剪切面破坏的试样,应予作废。
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个时应重作试验。
4.计算
层间剪切强度按式(2-12 )计算:
5.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玻璃钢板弯曲性能试验
中国玻璃钢综合信息网日期: 2010-11-20 阅读: 201 字体:大中小双击鼠标滚屏
玻璃钢板弯曲性能试验包括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玻璃钢板材弯曲性能试验和短切纤维增强玻璃钢的弯曲性能试验。
其方法是将试样放在试验机上,采用三点中心加载法,使试样受弯曲,载荷逐渐增加,直到使试样破坏或变形达到规定的挠度,根据测量的载荷及试样弯曲挠度,可以测定以下弯曲性能:
①在挠度小于或等于规定挠度下呈现最大载荷或破坏的材料,测定其最大载荷下或破坏时的弯曲应力(即弯曲强度)及其挠度。
②在挠度等于规定挠度下不呈现破坏的材料,测定其规定挠度下的弯曲应力。
③弯曲弹性模量。
④绘制弯曲载荷挠度曲线。
以上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近似值。
规定挠度下的弯曲应力为:挠度等于1.5 倍试样厚度时的弯曲应力。
1.试样
(1)试样的形状图,如图2-8 和表2-5 所示。
采用矩形截面的条状试样,试样最小长度按下式计算:
2.试验条件
3.试验步骤
(1)试样制备、外观检查及状态调节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2)将合格试样编号、划线和测量试样中间的工 /3跨距l 内任意三点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
测量精度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3)调节跨距及加载上压头位置,准确至0.5mm 。
加载上压头位于支座中间,且使上压头和支座的圆柱面轴线相平行。
跨距l可按试样厚度h 换算而得:l=(16±1)h
①对很厚的试样,为避免层间剪切破坏,跨厚比了l/h 可以取大于16 ,如
32、40.
②对很薄的试样,为使其载荷落在试验机许可的载荷量程范围内,跨厚比
l/h 可以取小于16 ,如取10
(4)将试样放于支座中心位置上(单面加工的试样,加工面朝上),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支座和加载上压头相垂直。
(5)将测量变形的仪表置于跨距中点处,与试样下表面接触。
施加初载(约为破坏载荷的5%),检查和调整仪表,使整个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6)测定弯曲载荷挠度曲线和弯曲模量时,分级加载,级差为破坏载荷的5%-10% (测定弯曲弹性模量时,至少分5 级加载,所施加载荷不宜超过破坏载荷的50% 。
一般至少重复测定3 次,取2 次比较稳定的变形增量)。
记录各级载荷和相应的挠度。
有自动记录装置时,可以连续加载。
(7)测定弯曲强度时,连续加载。
在挠度小于或等于倍试样厚度下1.5倍试样厚度下不呈现破坏的材料,记录该挠度下的载荷。
在挠度等于1.5试样厚度下不呈现最大载荷或破坏的材料,记录最大载荷或破坏载荷。
(8)试样呈层间剪切破坏,有明显内部缺陷或在试样中间的1/3 跨距l以外破坏的应予作废。
同批有效试样不足 5个时,应重做试验。
4.计算
(1)绘制弯曲载荷挠度曲线。
5.试验结果和试验报告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玻璃钢板压缩性能试验
中国玻璃钢综合信息网日期: 2010-11-20 阅读: 301 字体:大中小双击鼠标滚屏
玻璃钢板压缩性能试验包括玻璃纤维织物增强玻璃钢板材压缩性能试验和短切
玻璃纤维增强玻璃钢板材的压缩性能试验。
其方法是将试样放在试验机上,使试样在轴向载荷作用下受到轴向压缩,并使载荷逐渐增加直至破坏。
根据测量的载荷及试样的变形,然后计算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压缩弹性模量。
1.试样
(1)试样有两种类型,其形状和尺寸见图2-7 和表2-4 。
①Ⅰ型试样为矩形截面的棱柱体。
试样厚度h 小于10mm 时,宽度b 均取10±
0.2mm ;试样厚度h大于10mm 时,宽度b 取厚度尺寸。
Ⅱ型试样为圆柱形,直径不大于16mm 。
②测定压缩强度时,长细比λ取10 。
若试验过程中有失稳现象可取6 。
③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时,长细比λ取15 或根据测量变形的仪表而定。
(2)Ⅰ型试样采用机械加工法制备;Ⅱ型试样采用模塑法制备。
并要保证试样上下端面互相平行,且与轴线垂直,不平行度应小于试样高度的0.%。
(3)试样数量每组不少于5 个。
2.试验条件
(1)试验环境条件、试验设备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2)试验机的加载压头应平整、光滑,并具有可调整上下压板平行度的球形支座。
(3)测定压缩强度时、加载速度为1.5-6mm/min 。
(4)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时,加载速度一般为2mm/min 。
3.试验步骤
(1)试样制备、试样外观检查和试样状态调节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2)将合格试样编号,测量试样任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
测量精度按《试验方法总则》规定.
(3)安放试样,使试样的中心线与试验机上、下压板的中心对准。
(4)加载速度按上述规定调好。
(5)测定压缩弹性模量时,在试样高度中间位置安放测量变形的仪表,施加初载(约5% 的破坏载荷),检查并调整试样及变形测量系统,使整个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及使试样两侧压缩变形比较一致。
然后以一定的间隔施加载荷,记录相应的变形值。
至少分五级加载,所施加的载荷不宜超过破坏载荷的50%。
一般至少重复3 次,取2 次稳定的变形增量。
(6)测定压缩强度时,对试样施加均匀、连续的载荷,直到破坏(或达到最大载荷),记录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
(7)有明显内部缺陷或端部挤压破坏的试样,应予作废。
同批有效试样,不足5 个时,应重做试验。
4.计算。